:::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高雄地區醫護專科學校學生休閒覺知之研究
書刊名:休閒保健期刊
作者:游進達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9
卷期:2
頁次:頁37-50
主題關鍵詞:醫護人員休閒參與休閒活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
  • 點閱點閱:66
期刊論文
1.張良漢(200606)。大學生休閒覺知自由與休閒無聊感之相關研究。聯大學報,3(1),156-1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憲清(19911000)。我國學校體育的回顧與展望。國立體育學院論叢,2(1),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信安(2000)。LDB的休閒知覺自由量表理論模式之研究。體育學報,29,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涂柏原(1987)。國三學生生活壓力、自我強度與學業成就之因果模式(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范靖惠(1997)。性別、休閒覺知自由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蓁蓁(2000)。台北縣國中生之壓力源、因應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迺棻(2004)。溯溪參與者非學業性自我概念對流暢經驗的影響暨驗證流暢原始模式與四向度模式(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信吉(2003)。花蓮地區青少年休閒活動現況與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淑馨(1993)。臺北市參加「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輔導方案」學生升學壓力、因應行為、身心健康與班級氣氛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玉鈴(1998)。大學生休閒內在動機、休閒阻礙與其休閒無聊感及自我統合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趙文祺(2004)。體驗教育活動參與者內在動機、活動投入程度與神馳體驗關係之探討(碩士論文)。大葉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羅美華(2004)。國中生内外控信念與休閒覺知自由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Ellis G. D.、Witt, P. A.(1989)。The leisure diagnostic battery users manual。State College, PA:Venture。  new window
2.嚴祖弘、賴志超、黃世明(2001)。休閒活動對在學青少年行為之影響及輔導策略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華民國體育學會、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0)。休閒活動專書。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邱皓政(2000)。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Neulinger, J.(1981)。The psychology of leisure。Charles C. Thomas。  new window
6.林東泰(1992)。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Bammel, Gene、Burrus-Bammel, Lei Lane、涂淑芳(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薛銘卿(2001)。休閒活動專書(休閒的基本概念、理論與分類法)。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行政院衛生署(2004)。九十三年衛生統計--衛生統計一、公務統計。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