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淺釋音樂教育哲學的意涵、應然、及其研究上的限制
書刊名:音樂研究. 臺師大
作者:葉自強
作者(外文):Yeh, Tzyh-chyang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5
頁次:頁115-135
主題關鍵詞:哲學音樂教育哲學功效哲學審美哲學實踐哲學Philosophy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Utilitarian paradigmAesthetic paradigmPraxis paradig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
  • 點閱點閱:54
近年來,國內逐漸引進北美音樂教育哲學的思想,一方面作為音樂教育的另一種研究途徑,另一方面也據以對國內音樂教育現況與音樂教育研究進行規約性探討。 然而,在引進北美音樂教育哲學主流思潮之外,探討音樂教育哲學意涵與研究方法、詰問北美音樂教育哲學主流思潮研究範圍的專著卻仍有不足。在這種情形下,我們不但對音樂教育哲學難有深入瞭解,甚至在引以衡量國內音樂教育之時,也很容易忽略外部效度的問題。有鑑於此,乃進行本研究以釐清音樂教育哲學的意涵、其應有與現有的研究範疇、及其研究上的限制。 經研究得知,音樂教育哲學之所以稱為哲學,主要在於其符合「哲學性活動」之本質。因此其意涵可定義為:純以智思針對音樂教育進行規約性探討所得的系統性知識。 其次,由於北美音樂教育哲學主要討論議題僅集中於學校基礎音樂教育之上,而總體音樂教育包括家庭、學校與社會教育中的一般與專業音樂教育,因此一方面若欲建立完整的音樂教育哲學體系,便須拓展研究的範圍;二方面在討論學校基礎音樂教育以外之議題時,北美音樂教育哲學思維的效度就值得商榷。 在研究限制上,由於哲學主要倚仗智思探討,但沒有邏輯錯誤的思考,並不意味好的思維,因此音樂教育哲學必須慎戒犯上其餘外部錯誤而不自知的危險。再者,由於音樂教育哲學主要探討音樂教育的「應然」面,但規約性問題本身具有不可證偽的特性,因此其主張很可能僅係「持有某種價值觀的音樂教育工作者依其主觀信念――而非經由驗證――所提出之音樂教育理念體系」,進行音樂教育哲學研究者,必須具有這些認知。
In recent years, scholars have gradually introduced concepts of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originating in North America into the Taiwan music education system without thoroughly investigating their meaning, methodology, and implications. While these concepts have enriched the scholarship of music education in Taiwan, their adoption as the standard of the practice and research has been perhaps premature, and it has occurred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academic community has never critically examined the validity of its fundamental premis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sid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first, what are the meaning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in its current state; second, should a music education philosophy with a more appropriate set of paradigms be developed; and third, does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have inherent limitations?
學位論文
1.葉自強(2005)。從美學觀點探討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理念與實施(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文傑(2007)。音樂經驗本質之教育學觀點--技術與實踐智關係之詮釋性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ono, Edward de、蘇宜青(1999)。思考學習。台北:桂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Locke, John、張小茅(2003)。家庭教育。台北縣:上游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建興(1994)。社會教育新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振宇(1984)。家庭教育。台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2003)。家庭教育學。嘉義市:濤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鈕則誠(2006)。波普。台北市:生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彭孟堯(2006)。哲學入門 /想想哲學。台北市:洪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彭孟堯(2003)。教育哲學。台北市:學富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新堀通也、黃振隆(1991)。社會教育學。台北市: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薛保綸(2001)。哲學導論。台北市:大中國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蕭炳欽(2010)。美育。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Mark, Micheal L.(2002)。Music Education--Source Readings from Ancient Greece to Today。New York:Routledge。  new window
13.Poppe, Karl(1971)。The Logic of Science Discovery。台北市:虹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Stanovich, Keith E.、楊中芳(2005)。這才是心理學。台北市:遠流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永喜(1985)。三大學派教育哲學思想概論。台北市:文景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雄揮(1997)。教育哲學。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高廣孚(1989)。哲學概論。臺北:五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胡軍(2002)。哲學是什麼。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藿、但昭偉(2002)。教育哲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Reimer, Bennett、熊蕾(2003)。音樂教育的哲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迺毓(1989)。家庭教育。臺北: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益興(1992)。我國社會教育析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勝義(1995)。學校辦理社會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教育部(1995)。國民中學課程標準(1994公佈)。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唐君毅(1985)。哲學概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勝義(1993)。社會教育多元論。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牟宗三(1994)。中國哲學的特質。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