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三種不同回饋方式對女性桌球初學者正手平擊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書刊名:淡江體育
作者:莊哲偉 引用關係林靜萍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3
頁次:頁53-63
主題關鍵詞:不同回饋方式學習感受正手平擊球桌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7
  • 點閱點閱:7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回饋方式對女性桌球初學者正手平擊球學習效果之影響及學習感受。招募9位無桌球正手平擊球學習經驗之女性大學生初學者作為本研究之對象,將其隨機分派至口語回饋、口語加肢體協助回饋、口語加影像回饋等三組,隨即進行前測,每組3人,平均年齡20.6±0.48歲,進行連續5天各40分鐘的課程及每日20球測驗,第五天進行技能後測並於一週後進行技能保留測驗。所得量化資料以描述性統計進行不同回饋方式正手平擊球技能學習效果分析。訪談資料謄寫成逐字稿後進行資料的縮減、編碼、歸納分析。得到以下結果:在技能表現效果部分,後測成績相較於前測成績,口語加影像回饋組進步幅度最大(45.6分)、口語回饋居次(44.4分)及口語加肢體協助回饋組最差(35.6分);在技能學習效果部分,保留測驗成績相較於後測成績,口語加肢體協助回饋組最佳(下滑6分)、口語加影像回饋組居次(下滑12分)及口語回饋組最差(下滑32分)。本研究結論如下:(一)三種不同回饋方式對女性桌球初學者正手平擊球技能表現皆有助益。(二)口語加肢體協助及口語加影像回饋兩組有較佳的技能學習效果。(三)研究參與者對不同回饋方式的學習感受皆持正面肯定。
期刊論文
1.Lee, A. M.(1997)。Contributions of research on student think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16(3),262-277。  new window
2.陳光紫(20081200)。球體大小與選修次數對桌球正手擊球連續對打表現之影響。大專體育學刊,10(4),17-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啟帆、楊偉鈞、陳凱智(20050100)。三重回饋訊息對於網球發球技能學習之影響。彰化師大體育學報,5,116-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Kernodle, M. W.、Carlton, L. G.(1992)。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the learning of multiple-degree-of-freedom activities。Journal of Motor Behavior,24(2),187-196。  new window
5.Magill, R. A.、Schoenfelder-Zohdi, B.(1996)。A visual model and knowledge of performance a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for learning a rhythmic gymnastics skil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27(1),7-22。  new window
6.楊淑雯、吳憲訓、陳妍伶、許嘉甫(20061000)。不同回饋訊息對排球高手傳球學習影響之研究--以某技術學院為例。吳鳳學報,14,333-3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蘇耿賦、許宏哲、陳妍伶(20060600)。不同回饋訊息對排球低手傳球學習影響之研究。運動知識學報,3(1),42-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蕭今傑(20070600)。不同回饋訊息型態對排球肩上飄浮發球技能學習之影響。文化體育學刊,5,2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Doyle, W.(1977)。Paradigms for research on teacher effectiveness。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5,163-198。  new window
10.林韓司(20031200)。影像回饋對羽球反手發短球動作技能學習的影響。臺東大學體育學報,1,2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淑英(19880200)。在教學上視聽媒體的應用。中等教育,39(1),35-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駱俊霖、鄭吉祥、黃建人(20060600)。不同回饋訊息對柔道小內刈技能學習之影響。文化體育學刊,4,67-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簡桂彬(20071200)。影像回饋對運動技能學習表現之探討。國北教大體育,2,75-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逸松、闕月清(2001)。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思考初探。國際高等教育體育學術研討會。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81-1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定國(2002)。不同技能表現獲知對體操技能學習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台東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artman, M. D.(1990)。The effects of an observational training program on feedback behaviors of preservice physical educators in a clinical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setting(博士論文)。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new window
3.周賢銘(2008)。不同外在回饋訊息對國小學童羽球發高遠球技能學習之影響(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智能(2000)。影像回饋及其時宜對太極拳動作模仿學習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簡桂彬(2001)。不同技能表現獲知對足球內側傳球技能表現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夏淑琴(1999)。體育專家教師與生手教師之比較研究--以教師回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Thorndike, E. L.(1931)。Human learning。New York:Appleton-Century-Crofts。  new window
2.張春秀(2000)。體育教學情境中的學生思考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chmidt, R. A.(1991)。Motor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From principle into practice。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new window
4.Schmidt, Richard A.(1988)。Motor Control and Learning: A Behavioral Emphasis。Human Kinetics。  new window
5.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臺北:東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卓俊伶(1998)。身心障礙學生的動作學習與技能發展。適應體育導論。台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Wittrock, M. C.(1986)。Students' thought processes。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New York:Macmillan。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