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旅行」:讀《法蘭克福學派在中國》
書刊名:新聞學研究
作者:趙勇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11
頁次:頁233-256
主題關鍵詞: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中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
  • 點閱點閱:29
期刊論文
1.黃聖哲(20031200)。阿多諾的半教育理論。東吳社會學報,15,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曹衛東(2005)。哈貝馬斯在漢語世界的歷史效果--以《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為例。現代哲學,1,5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尤戰生(2011)。接受與誤讀: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理論在中國。山東社會科學,10,10-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翰東(2003)。細讀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中、英文譯本比照。新聞與傳播評論,2002,28-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汪洋(2005)。法蘭克福學派在中國的運用。社會科學論壇,3,153-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勇(2009)。未結碩果的思想之花--文化工業理論在中國的興盛與衰落。文藝爭鳴,11,25-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趙勇(2004)。法蘭克福學派的中國之旅--從一篇被人遺忘的“序言"說起。書屋,3,65-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趙勇(2009)。文學活動的轉型與文學公共性的消失--中國當代文學公共領域的反思。文藝研究,1,30-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越勝(1988)。走向無壓抑文明:讀《愛欲與文明》。讀書,8,14-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秦海英(2005)。生活在此處--法蘭克福學派大眾文化理論在中國的接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徐崇溫(1982)。西方馬克思主義。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平原(2006)。大學何為。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小楓(1986)。詩化哲學。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振開、查建英(2006)。八十年代:訪談錄。北京: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勇(2010)。大眾媒介與文化變遷:中國當代媒介文化的散點透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Marcuse, Herbert、Sherover, Erica(1978)。The aesthetic dimension: Toward a critique of Marxist aesthetics。Boston:Beacon Press。  new window
7.黃勇、薛民、Marcuse, H.(1987)。愛欲與文明--對佛洛德思想的哲學探討。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韻、Huyssen, A.(2010)。大分野之後:現代主義、大眾文化、後現代主義。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勇(2005)。整合與顛覆:大眾文化的辯證法--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趙越勝(2010)。燃燈者。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曹衛東(2004)。權力的他者。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Kellner, D.、丁寧(2004)。媒體文化--介於現代與後現代之間的文化研究、認同性與政治。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方曉光、Dickstein, Morris(1985)。伊甸園之門--六十年代美國文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學明、吳松、遠東(1998)。痛苦中的安樂--瑪律庫塞、弗洛姆論消費主義。昆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狄安涅(2011)。革命與欲望----中國的「性解放」與法蘭克福學派。法蘭克福學派在中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阿梅龍(2011)。導言:一個旅行的理論的挑戰。法蘭克福學派在中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馬克思(1995)。《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祥勤、Gendron, B.(2001)。阿多諾遭遇凱迪拉克。大眾文化研究。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曹衛東(2011)。一種中國特色的農村公共領域是否可能。法蘭克福學派在中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聖哲(2011)。文化工業理論的重建。法蘭克福學派在中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曾慶豹(2011)。批判理論的效果歷史--法蘭克福學派在台灣的接受史。法蘭克福學派在中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傅永軍(2011)。接受與拒斥--批判理論在中國大陸的命運。法蘭克福學派在中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翟振明(2011)。性愛與女性自主--中國新舊媒體中匿名的弗洛姆和瑪律庫塞。法蘭克福學派在中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森林(2011)。《啟蒙辯證法》與中國虛無主義。法蘭克福學派在中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蘇娜(2011)。本土化視角下的哈貝馬斯--從中國政治改革論爭看法蘭克福學派的影響。法蘭克福學派在中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霍耐特(2011)。「法蘭克福學派在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致辭。法蘭克福學派在中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崔衛平(2010)。韓寒--公民人文主義者,http://view.news.qq.com/a/20100618/000016.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英(2012)。「中國電影發行史上的一個悲劇」--於冬眼中的「龍門」與「十三釵」之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鳴(2010)。韓寒的影響力,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7a2f50100ic18.html。  new window
4.(2012)。須警惕「石頭摸上了癮, 連河也不想過了」,http://www.laixi.com/bbs/289833.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勇(2009)。從韓寒的角色扮演說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