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廣東出土良渚式雕紋玉石器研究
書刊名:故宮學術季刊
作者:江美英
作者(外文):Chiang, Mei-yin
出版日期:2012
卷期:30:2
頁次:頁157-204
主題關鍵詞:良渚式雕紋石峽文化龍首鐲Liangzhu-style carving patternsShixia cultureCongDragon-head bracele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
  • 點閱點閱:80
期刊論文
1.鄧淑蘋(19880900)。考古出土新石器時代玉石琮研究。故宮學術季刊,6(1),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南京博物院(1984)。1982年江蘇常州武進寺墩遺址的發掘。考古,1984(2),109-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廣東省博物館、曲江縣文化局石峽發掘小組(1978)。廣東曲江石峽墓葬發掘簡報。文物,1978(7),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考古隊(1988)。浙江餘杭反山良渚墓地發掘簡報。文物,1988(1),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翠梅(20101200)。再論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玉琮形制與角色之演變。南藝學報,1,25-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鄧淑蘋(19910600)。故宮博物院所藏新石器時代玉器研究之四:裝飾品類。故宮學術季刊,8(4),1-54+54_1-54_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朱非素(1981)。石峽文化墓葬所反映的若干問題。中國考古學會第三次年會。北京:文物出版社。90-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翠梅(1999)。傳承與變異:論新石器時代晚期玉琼形制與角色之發展。紀念良渚文化發現六十週年國際學術討論會。北京:科學出版社。215-2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翠梅(2010)。良渚文化玉琮之分類及其發展。玉魂國魄--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3)。瑤山。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宣佩、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2000)。福泉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鄧淑蘋(1992)。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新石器時代玉器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良渚文化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98)。東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玉器。餘杭:良渚文化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方向明(200312)。良渚文化玉器的龍首紋與神人獸面紋之獸面絞,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方向明(200809)。石峽文化相關玉器基本研究之捕充,香港: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方向明(201009)。良渚玉器刻紋研究之二--再論龍首紋與獸面絞,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國國家博物館、浙江省文物局編(2005)。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文物精品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毛衣明(1985)。海豐縣田墘圩發現新石器時代玉器坑,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古方主編(2005)。中國出土玉器全集7.江蘇卷,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古方主編(2005)。中國出土玉器全集8.浙江卷,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古方主編(2005)。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1.廣東、廣西、福建、海南、香港、澳門、臺灣卷,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非素(1999)。廣東石峽出土的琮和鉞,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朱非素(2001)。試論石峽遺址與珠江三角洲古文化的關係,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江美英(200906)。中國新石器時代玉龍初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牟永抗(1989)。前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牟永抗(1999)。關於璧琮功能的考古學觀察,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子文、龍家有(1990)。曲江縣床版嶺石峽文化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岩(2006)。廣東地區文明進程的玉器傳播與使用淺見,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浙江省文物局(1996)。良渚玉器,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5)。良渚遺址群考古報告之--‧反山(上、下),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浙江省博物館編(2009)。浙江省博物館典藏大系--史前雙璧,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國立故宮博物院(1997)。故宮文物菁華百品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建秋(2006)。良渚文化分佈區以外的史前玉琮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傑(2002)。良渚時期琮的流變及相關問題的探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式挺(1985)。封開縣鹿尾村新石器時代墓葬,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楊式挺、鄧增魁(1986)。廣東封開縣杏花河兩岸古遺址調查與試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楊式挺(1988)。石峽文化類型遺存的內涵分布及其與樊城堆文化的關係,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楊式挺(1998)。廣東史前玉石器初探,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趙春青(2010)。論良渚玉器的西傅,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鄧淑蘋(2010)。史前至夏時期壁、琮、時空分佈的檢視與再思,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鄧淑蘋(2009)。良渚晚末期玉器的變化及紋飾的流傅,厦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廣東省博物館編(1990)。《廣東文物普查成果圖錄》出土文物部分,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廣東省博物館等(1984)。廣東出土先秦文物,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廣東省博物館主編(2006)。貞石之語--先秦玉器精品展圖集,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成德(1988)。曲江烏石床板樣發現的石峽文化遺存,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蘇秉琦(1978)。石峽文化初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朱非素(1989)。廣東新石器時代考古若干問題的探討。廣東省博物館建館三十周年論文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式挺(1989)。廣東新石器時代文化及相關問題的探討。廣東省博物館建館三十周年論文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