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詩經》章句中對唱現象之研究
書刊名:明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報
作者:蒲彥光
作者(外文):Pu, Yen-kuang
出版日期:2013
卷期:1
頁次:頁123-145
主題關鍵詞:詩經對唱重章Book of OdesDuetRepeated vers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劉自強(2003)。《詩經》民俗文化研究的歷史與現狀。蘭州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曉平(1994)。《詩經》文化人類學闡釋的得與失。天津師大學報,1994(6),67-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炳海(2008)。《詩經‧國風》生成期的演唱方式。中州學刊,163,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杰(1999)。《詩經》對答之體及其歷史意義。文學遺產,1999(2),20-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耀潾(20070700)。葛蘭言[Marcel Granet]、白川靜[Shizuka Shirakawa]的《詩經》民俗學研究述論。成大中文學報,17,43-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培林(19910600)。三百篇分章歧異考辨。國文學報,20,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賴靈恩(2002)。泰雅Lmuhuw歌謠之研究--以大漢溪流域泰雅社群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毛亨、鄭玄、孔穎達(1989)。詩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常惠(1984)。多采多姿的民俗音樂。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糜文開、裴普賢(1964)。詩經欣賞與研究。臺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明義(1993)。娜魯灣之歌:阿美歌謠選粹120。臺東:交通部東海岸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自清(1958)。中國歌謠。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糜文開、裴普賢(1979)。詩經欣賞與研究。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榮順(1999)。魯凱族民歌。高雄: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裴普賢、糜文開(1969)。詩經欣賞與研究。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滕志賢(2009)。新譯詩經讀本。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顧炎武。詩本音。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裴普賢、糜文開(1984)。詩經欣賞與研究。台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聞一多(1993)。聞一多全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光潛(1982)。詩論。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葛蘭言、趙炳祥、張宏明(2005)。古代中國的節慶與歌謠。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國維(1994)。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議。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錢穆(1976)。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車行健(2011)。考古與經義的關涉。現代學術視域中的民國經學--以課程、學風與機制為主要觀照點。台北:萬卷樓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車行健(2011)。[漢代毛鄭詩經經解的思想探索]自序。漢代毛鄭詩經經解的思想探索。台北: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舒憲(2005)。自序:人類學「三重證據法」與考據學的更新。詩經的文化闡釋。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岡村繁(1986)。詩經及其詩人。中國詩人論一岡村繁教授退官紀念論集。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葛蘭言、趙丙祥、張宏明(2005)。[古代中國的節慶與歌謠]導論。古代中國的節慶與歌謠。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沛霖(2004)。20世紀《詩經》研究與文化人類學。詩經研究叢刊。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白川靜所(1970)。古代歌謠的世界。詩經。東京:中央公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慶(2004)。日本近代的《詩經》研究:以《十月之交》為中心。日本漢學研究初探。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糜文開(1964)。《詩經》的基本形式及其變化。詩經欣賞與研究。台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