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代臺灣漢人商品生產與原住民工藝技術關係初探--以蓆與布為例
書刊名:歷史臺灣
作者:高淑媛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Kao, Shu-yuan
出版日期:2014
卷期:7
頁次:頁37-50
主題關鍵詞:大甲番蓆臺南番錦平埔族工藝技術Tachia matTainan indigenous fabricsPingpu tribes’ handicraft skill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張振岳(19971200)。噶瑪蘭人的手工織布法。臺灣風物,47(4),113-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01)。生蕃布の解説。臺灣協會會報,16,73-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史久龍、方豪(1975)。億臺雜記。臺灣文獻,26(4),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史久龍、方豪(197512)。億臺雜記。臺灣文獻,2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山田金治(1923)。パイワン蕃族利用植物。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彙報,1,2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川口長孺(1959)。安平縣雜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六十七(1961)。番社采風圖考。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田邊一郎(1915)。本島製莛二關スル調查。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帝國發明家傳記刊行會(1991)。帝國發明家傳。東京:日本圖書セン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島田彌市、倉田藤一(1908)。大甲藺及同製作品調查書。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産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浜下武志、川勝平太(2001)。アジア交易圏と日本工業化。東京:藤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家謀(1961)。臺灣雜詠合刻。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振豐(1959)。苑裡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蔣師轍(1957)。臺遊日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璽(196211)。彰化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鍾瑄、陳夢林、李欽文(1962)。諸羅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鵬雲、曾逢辰(1959)。新竹縣志初稿。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丁紹儀(1957)。東瀛識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連橫(1963)。雅言。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連橫(1962)。臺灣通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逢昶(1960)。臺灣生熟番紀事。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余文儀、王瑛曾(1962)。重修鳳山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洪麗完(2009)。熟番社會網絡與集體意識:台灣中部平埔族群歷史變遷(1700-1900)。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大甲莛製品及原料二關スル調書臺中縣提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8990614)。今昔不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