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競技運動發展之目標定位及實現策略
書刊名:大專體育學刊
作者:魏香明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ei, Shiang-ming
出版日期:2015
卷期:17:1
頁次:頁1-17
主題關鍵詞:體育行政運動管理體育運動策略持續發展Administ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Sports managementStrategy for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
  • 點閱點閱:15
本研究目的係針對臺灣體育運動發展,最具指標性的競技運動作探討,深度瞭解各種運動間之競合關係,及與環境、社會、政治經濟等的協同關係,以確保在有限的資源下,能做妥善的分配與極度開發,使獲取最大效益,來達成可持續發展的實現策略。本文採質性研究,透過歷史回顧、文獻探討、實地考察及邏輯分析等方式進行。研究結果顯示:一、臺灣競技運動的發展,宜循自然環境優勢、社會人文特色、經濟及體育現況等相關條件因素,再作通盤評估。二、以奧運競賽項目為主軸,就臺灣競技運動發展現況來審慎布局,以明確目標定位及落實持續發展的整體戰略。為達成上述結果,本研究結論為:一、對趨向自我限縮的行政管理運作應及早改革,廣納各級體育運動組織的多元助力,來優化加速行政機制的應變能力,以因應國際多變的情勢。二、十年內要建置完備運動員、教練、裁判之梯隊成形,落實科技輔佐運動技術提升,嚴謹對待運動員教育輔導、傷病治療、就業指導及國際化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等指標工作。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orientation and possible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Taiwa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by adopting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using historical retrospection, documentary exploration, on-the-spot observ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in process of studying.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in order to develop competitive sports in Taiwan,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advantage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special feature of the social humanities,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present status of competitive sports for conducting an overall evaluation. (2) furthermore, by considering the Olympic programmed sports as a main axis, and in view of present status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Taiwan for layout of future development, it is imperative to ascertain the objectives and to implement the integrated strategi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achieve the above objectives and strategies, our study concluded that: (1) to reform as early as possible, the self-shrinkage mode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to widely solicit multiple assistance from various sport organizations, and to optimize administrative capabilities so a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dealing with the contingencies and the changeabl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2) to form a well established stratum for athletes, coaches and referees within 10 years need to enhance performance level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sports science, to setup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raining center to take care of athletes' education, health care and carrier development programs etc.
期刊論文
1.Bernard, A. B.、Busse, M. R.(2004)。Who wins the Olympic Games: Economic resources and medal totals。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86(1),413-417。  new window
2.Moosa, I. A.、Smith, L.(2004)。Economic development indicators as determinants of medal winning at the Sydney Olympics: An extreme bounds analysis。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43(3),288-301。  new window
3.Lui, H. K.、Suen, W.(2008)。Men, money, and medals: 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he Olympic Games。Pacific Economic Review,13(1),1-16。  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Johnson, D. K. N.、Ali, A.(2000)。Coming to play or coming to win: Participation and success at the Olympic Games。  new window
2.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7)。中華民國運動統計。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9)。中華民國體育統計。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丹(2010)。夏季奧運會設賽項目競技實力分布的國際區域特徵(博士論文)。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4)。挑戰2008黃金計畫。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1975)。1976年奧運會選訓報告。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1984)。社會體育法令彙編。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1986)。1988年奧運培訓手冊。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1990)。1990、1992年亞運奧運選訓執行簡報。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1996)。1996年奧運督訓報告書。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2014)。103年度輔導工作期中報告。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2006)。2006年參賽亞運報告書。臺北市: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2008)。2008年參賽奧運報告書。臺北市: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2010)。2010年參賽亞運報告書。臺北市: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2012)。2012年中華奧運代表團團員手冊。臺北市: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內政部(2014)。內政部戶政司戶口統計資料分析。臺北市: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8)。我國參加亞洲運動會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2)。2002年亞運培訓實施計畫。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4)。2004年奧運參賽計畫報告。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7)。十週年施政成果專輯。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8)。2010年亞運會選手培訓實施計畫。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1)。2012年奧運會選手培訓參賽實施計畫。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2)。中華民國運動統計。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廣淮(1990)。亞運四十年風雲錄。臺北市:時報周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孫漢超、秦椿林(1996)。體育管理學教程。北京市:人民體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教育部(1976)。體育司工作報告。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教育部(1981)。體育司工作報告。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教育部(1984)。體育法規選輯。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教育部(1987)。體育司工作報告。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教育部(1997)。體育司工作報告。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教育部(2004)。學校體育三十年:教育部體育司成立三十周年特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發展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教育部(2009)。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需求與評估。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教育部(2013)。學生運動員註冊統計。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陸大道(1990)。中國工業布局的理論與實踐。北京市:科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盧元鎮(2006)。體育社會學。北京市:高等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Woods, R. B.、田慧(2011)。體育運動中的社會學問題。北京市:人民體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1994)。1994年亞運考察報告書。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1998)。1998年亞運報告書。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2000)。2000年奧運報告書。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1984)。1984年參賽奧運報告書。臺北市: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1988)。1988年參賽奧運報告書。臺北市: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1990)。1990年參賽亞運報告書。臺北市: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1992)。1992年參賽奧運報告書。臺北市: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1994)。1994年參賽亞運報告書。臺北市: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1996)。1996年參賽奧運報告書。臺北市: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2004)。Olympic Charter。Lausanne: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new window
43.教育部體育署(2013)。中華民國102年運動統計。臺北市:教育部體育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教育部體育署(2013)。教育部體育運動政策白皮書。教育部體育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1990)。社會體育法令彙編。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9)。中華民國體育白皮書。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漢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湯銘新(2000)。我國參加奧運滄桑史(下篇):國際奧會與兩岸三角關係研究:1949-1996。臺北:中華臺北奧林匹克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9)。體育法規彙編。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吳文忠(1967)。中國近百年體育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7)。運動法規彙編。台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行政院主計總處(2014)。國民所得統計常用資料,http://ebas1.ebas.gov.tw/pxweb/Dialog/vanal.asp?ma=NA0101 A1A&ti=%B0°/oEA%A5%C1%A9%D2%B1o%B2%CE%ADp%B1‘%A5%CE%B8%EA%AE%C6-%A6~&path=../PXfile/NationalIncome/&lang=9&strList=L, 。  new window
2.(2008)。Five alternative Olympics medals tables,http://news.bbc.co.uk/2/hi/uk_news/magazine/7576446.stm, 2013/06/10。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魏香明(2008)。台灣競技運動發展歷程之研究(1949~2008)。大專體育學術專刊。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