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記憶.懷舊與藝術創作關係之研究
書刊名:書畫藝術學刊
作者:曾淑珍
作者(外文):Tseng, Shu-chen
出版日期:2015
卷期:18
頁次:頁323-355
主題關鍵詞:記憶懷舊記憶痕跡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3
人類具有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觀念,主要是因為人有記憶的緣故;記憶是一個複雜的心理歷程,是把我們心智生活連結起來的膠,建構個人歷史的鷹架。懷舊由社會學觀點是對過去的一種渴望,心理學的觀點是著重在詮釋引發懷舊的刺激物,醫學的觀點是一種致命、思鄉的疾病,而藝術的觀點則是一種回歸鄉土、過去的傾向。透過懷舊,人們學習到如何建構自己的社會文化。本研究以記憶為主,而懷舊是呈現記憶的一種手法,將記憶重新拉回過去;透過對過往記憶的分析,重溫生命中曾經走過的人、事、物與內在心靈間的關係,並探討記憶、懷舊的各種層次、面向和位階,結構、分類與歷程。法國歷史學家皮埃爾.諾拉(Pierre Nora)指出:記憶攫取各式的回憶,不精細的、混雜的、整体的或不穩定的、特殊的或有象徵性的,並可以轉載、消失、截取或投影。而記憶的藝術是建立在對記憶場所的總結之上,因此筆者從記憶與懷舊論點切入,進一步剖析中外藝術家的作品,試圖解碼記憶.懷舊與藝術創作之間的關連性。
期刊論文
1.鄭麗玉(19890600)。淺談人類的記憶。教師之友,30(3),16-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陵青(2010)。記憶女神無所不再。藝術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榮村(1990)。知覺、記憶與知識結構--台灣地區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現況與展望。科學月科,21(1),52-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Loftus, E.、Ketcham, K.、洪蘭(1998)。記憶vs創憶:尋找迷失的真相。臺北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雅博(1983)。中外藝術創作心理學。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顧建華、張占國(199902)。美學與美育詞典。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洪蘭(2004)。最終的秘密。台北市:貓頭鷹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Rupp, Rebecca、洪蘭(201303)。記憶的秘密。台北市:貓頭鷹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LMcGaugh, james、鄭文绮(2005)。記憶與情緒。臺北縣:靈鷲山般若基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Draaisma, Douwe、張朝霞(2013)。記憶的風景。台北市:漫遊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小林重順、南開大學色彩與公共藝術研究中心(2006)。色彩心理探祈。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達隆、劉素真(201208)。色彩創意與生活。新北市:空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素真(201101)。繪畫中的東與西。台北市:蕙風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Bartlett, Frederic C.、黎偉(1998)。記憶:一個實驗的與社會的心理學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程千芳、游一龍(2010)。普通心理學。臺北:華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蔡淑惠、劉鳳芯(2012)。童年.記憶.想像:在生命無限綿延之間。臺北市: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Bergson、Louis, Henri、陳經生(2001)。生命與記憶柏格森書信選。北京市:經濟日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溫世頌(2000)。心理學辭典。臺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Reber, Arther S.、李伯等(2002)。心理學辭典。臺北市: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崇德、楊怡良、黃希庭(2004)。心理學大辭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Benesch, Hellmuth、林敏雄(2009)。dtv心理學百科2。臺北市:商周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Benesch, Hellmuth、江文娟、羅珮菁(2009)。dtv心理學百科1。臺北市:商周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希庭(2006)。簡明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木鐸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車文博(2001)。當代心理學新辭典。長春:吉林人民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吳世常、陳偉(1987)。新編美學辭典。河南:河南人民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奧夫相尼柯夫、拉祖姆內依、馮申(1981)。簡明美學辭典。北京:知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日本DIC色彩設計株式會社(2005)。坻界傳統色彩小辭典。杭州:中國美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澤厚、汝信(1990)。美學百科全書。北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新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袁之琦、游恆山(1986)。心理學名詞辭典。臺北:五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世德(198712)。美學辭典。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溫世頌(2000)。心理學。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車文博(1993)。心理諮詢百科全書。臺北市:曉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Squire, Larry R.、Kandel, Eric R.、洪蘭(2001)。透視記憶。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楊治良、郭力平、王沛、陳寧(2001)。記憶心理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Nora, Pierre、韓尚(2012)。歴史與記憶之間:記憶場。文化記憶理論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