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史傳與地方戲的關涉--談河洛歌子戲《秋風辭》的寫作資糧
書刊名: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作者:李名媛
作者(外文):Li, Ming-yuan
出版日期:2016
卷期:14:1
頁次:頁41-59
主題關鍵詞:巫蠱之禍河洛歌子戲秋風辭新編歷史劇漢武帝The puppet witchcraft in Han DynastyHolo Taiwanese drama troupeQiu Feng CiNew historical dramaEmperor Wu of H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8
河洛歌子戲的《秋風辭》,係根據漢武帝時期的巫蠱之禍敷演而成,並以漢武帝之作〈秋風辭〉為之命名,乃由流行於福建省莆田、仙遊二縣及閩中、閩南興化語地區的莆仙戲劇本之一《秋風辭》進行改編之作。本文透過探討河洛歌子戲《秋風辭》對《史記》、《漢書》、《左傳》、《詩經》等經傳、史籍與莆仙戲《秋風辭》的繼承與改編,並分析《秋風辭》的表演特色與語言風格,期能更透徹明瞭《秋風辭》一劇與歷史的關聯及其文學本質。
Holo Taiwanese Drama “Qiu Feng Ci” , according to The puppet witchcraft in Han Dynasty when happened in Emperor Wu of Han.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explore Holo Taiwanese Drama “Qiu Feng Ci ” on the “Shi-Ji” , “Han-Shu” , “Zuo-Chuan” “Shi-Jing” thes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a traditional local opera called Puxian Opera “Qiu Feng Ci” inheritance and adaptation, analyzing “Qiu Feng Ci”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style of language, for those the above , we can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a literary and historical drama in “Qiu Feng Ci”.
期刊論文
1.朱芳慧(20101100)。臺灣「跨文化」戲曲改編劇目研究--以河洛歌子戲《彼岸花》為例。藝術論衡,3,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如芳(199905)。拼作麻竹盛開花--河洛歌子戲團「秋風辭」。表演藝術,77,34-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良友(20040100)。河洛歌子戲團的戲謔風格。國文天地,19(8)=224,74-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9810)。河洛歌子戲公演--天鵝宴。鄉城生活雜誌,57,72-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名媛(20160300)。從閩劇到精緻歌子戲--河洛《天鵝宴》的繼承與開新。中正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集刊,16,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歐宗智(20050100)。歌仔戲「臺灣.我的母親」劇本探析。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1(1),141-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詩婷(20071000)。河洛歌子戲《太子復仇》與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之比較研究。輔大中研所學刊,18,133-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繻月(2006)。歌仔戲劇本中的臺灣意識研究--以《東寧王國》、《彼岸花》、《臺灣,我的母親》為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良友(2003)。「河洛歌子戲團」劇本語言之研究(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韻筑(2011)。《詩經‧邶風》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玟惠(2007)。臺灣「現代劇場歌子戲」創作劇本研究--西元2001至2005年(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游逸伶(2010)。非營利組織策略行銷之研究:以河洛歌子戲團為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鍾怡君(2011)。「傳統與創新」--河洛歌子戲團的發展(1991-2011)(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柯孟潔(2006)。河洛歌仔戲舞台演出本之研究--以《台灣,我的母親》、《彼岸花》、《東寧王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熹、朱傑人(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莉慧、吳是虹、簡秀芬、游雅鈞(2011)。劉鐘元與河洛歌子戲團。臺北:臺北市立社會教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炫文(1998)。歌仔戲之美。臺北縣: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司馬遷(1959)。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袁樞(1964)。通鑑紀事本末。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薛宗明(2003)。臺灣音樂辭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班固、顏師古、王先謙(1983)。漢書補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班固、顏師古(1962)。漢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茂倩(1979)。樂府詩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司馬光、胡三省、章鈺(1956)。資治通鑑。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左丘明、楊伯峻(1990)。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鄭玄、賈公彥(1980)。周禮注疏。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老聃、朱謙之(1984)。老子校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彭定求(1960)。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00)。秋風辭,臺北:河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炫文(2001)。論台灣歌仔戲音樂。找尋老歌仔調。宜蘭: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