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城市安全視野下電訊詐騙事件的心理分析及防範策略
書刊名:澳門理工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張可創
作者(外文):Zhang, Kechuang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65
頁次:頁135-144+206
主題關鍵詞:城市安全電訊詐騙心理分析應對策略Urban securityTelecommunications fraudPsychological analysisCoping strategi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
期刊論文
1.明宇(2011)。論電信詐騙案件的偵查難點及對策。雲南警官學院學報,20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可創(2009)。群體事件的社會心理分析及應對策略。理論導刊,200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紀光欣、羅德志(2015)。論德魯克企業的社會責任觀及意義。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彤(2016)。淺議跨境電信詐騙犯罪中的法律問題--以2016年兩起大型涉台跨境電信詐騙案為例。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亮(2013)。電訊詐騙犯罪的防控體系研究(碩士論文)。華南理工大學,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侶麗莎(2015)。電信網絡欺詐的言語交際分析(碩士論文)。上海師範大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Taylor, S. E.、Peplau, L. A.、Sears, D. O.、謝曉非、謝冬梅(2004)。社會心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Luthans, Fred、李超平(2008)。心理資本。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馮群星(20161002)。2015年全國電信詐騙立案59萬起 造成損失222億,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璁(20160921)。徐玉玉事件引熱議 八種行為易洩露個人信息,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昊(20160826)。相關部門是否已喪失最基本的監管職責與職業道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杏(20160827)。從徐玉玉事件反思「道德無用論」,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韓丹東,趙麗(20160924)。電信詐騙案件梳理:呈現地域化家族化等四大特點,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