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糜文開、裴溥言《詩經欣賞與研究》之研究方法與價值
書刊名:興大人文學報
作者:張政偉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ang, Cheng-wei
出版日期:2017
卷期:59
頁次:頁165-189
主題關鍵詞:糜文開裴溥言詩經欣賞與研究詩經學史民國經學Mi Wen-kaiPei Pu-yanAppreciation and Study of the Book of SongsThe Book of SongsLiterary historyConfucian classics and the Republican China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李光筠(19890900)。菡萏池旁設絳帳、葩經堂上沐春風--將「詩經」通俗化的裴普賢教授。國文天地,5(4)=52,46-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裴溥言(19721100)。詩經字詞用法舉例。東方雜誌,6(5),53-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裴普賢(19640215)。詩經「兮」字研究。大陸雜誌,28(3),10-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裴普賢(19740700)。詩經的研讀與欣賞。孔孟月刊,12(11),18-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裴漙言(19811100)。詩經的文學價值。東方雜誌,15(5),23-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糜文開(19730700)。詩經字詞用法二則。大陸雜誌,47(1),47-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顧頡剛(19300216)。毛詩序之背景與旨趣。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10(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政偉(2005)。清代漢宋學與今文經學的發展新論(博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宜鈴(2008)。裴普賢的《詩經》研究探討(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方玉潤、李先耕(2007)。詩經原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車行健(2011)。現代學術視域中的民國經學--以課程、學風與機制為主要觀照點。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夏傳才(2005)。二十世紀詩經學。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沛霖(2006)。現代學術文化思潮與詩經研究--二十世紀詩經研究史。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忠慎(2011)。清代詩經學論稿。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聞一多(2000)。風詩類鈔。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姚際恆(1993)。詩經通論。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糜文開、裴普賢(1987)。詩經欣賞與研究。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引之(1973)。經傳釋詞。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奐(1995)。詩毛氏傳疏。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洪湛侯(2002)。詩經學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楙(1966)。野客叢書。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東潤(2007)。詩三百篇探故。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呂珍玉(2007)。詩經訓話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高本漢、董同龢(2012)。高本漢詩經注釋。上海:中西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忠慎(2012)。清代獨立治詩三大家研究:姚際恆、方玉潤、崔述。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顏崑陽(2017)。詩比興系論。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慶彰(2005)。顧頡剛的經學觀。中國經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裴溥言(1977)。詩經的研讀與欣賞。詩經研讀指導。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