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詩經原始》研究—以審美觀照為主
作者:劉耀娥
作者(外文):Yau-E Liu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所
指導教授:劉錦賢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7
主題關鍵詞:詩經原始審美觀照獨立解詩諷誦涵泳循文按義Shijing OriginalAestheticUnderstanding poetry independentl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
清代《詩經》學除漢、宋兩大學派外,尚有獨立解詩一派,方玉潤繼姚際恆、崔述之後,撰述《詩經原始》巨作,近二十年來頗受學界重視。方氏以精細的旁批眉評,標明字義章法,又薈萃諸家,闡述詩意內涵,對《詩經》形式與義理之美的挖掘,極其細緻而富獨立自主之見解。
本論文從審美的角度,以文本細讀法和詮釋學方法探究《詩經原始》,考察方氏之解詩活動和審美特色。先由創作思維、體裁觀點以及章法解析,呈現他對文本形式方面的審美觀;再從內容解析詩意內蘊及詩教內涵,探論其趨向道德化的審美觀;復從讀者接受的角度觀察方氏的讀詩與釋詩活動,發現在探原詩人始意之過程裡,方氏充分發揮讀者之主體性與創造性,開拓《詩經》審美的視野和意趣;最後從審美意識和審美表現之特徵,總結方氏《詩經原始》解詩的審美特色與局限。
本研究發現,最值得關注的是其審美意識和特色,方氏解詩所依據的審美意識有詩無邪、溫柔敦厚、憂患意識、和諧等四個主要內涵;其呈現之審美特色則有彰顯審美主體的闡釋、強調文學性的審美、重視歷史視野的重構、強調涵泳功夫的運用、落實詮釋法的讀解、趨向道德化的審美等六大項。總而言之,方玉潤《詩經原始》的審美特色十分突出,可謂《詩經》解釋史中的一塊瑰寶。
The study of Shijing in Qing dynasty beside the main schools of Han and Song, Understanding poetry independently is other important school. Fang Yu Run, after Yao Ji Heng, Cui Shu, published his great book, the Shijing Original, it was highly valued in academic research in recent two decades. In Shijing Original, Fang delicately interpreted the meaning of each word and the structure and implication of each poem of Shijing, he integrated the researches of other scholars to indicate the beauty and the intent of each poem, giving a unique perspective to realize the form and meaning of Shijing.
This thesis, from the view of aesthetics, analyzing Shijing Original with the way of intensive reading text and hermeneutics methods, aims to inspect the explanation methods and aesthetics taste of Fang. This thesis reveals Fang''s esthetic concept on text from his creative thinking, genre viewpoint, and art analysis. The trend toward moralization esthetic viewpoint, as Fang decoded poetry with educational function, is also discussed through content analysis. Another attempts in this thesis, by way of inspecting Fang''s exploration of original poetry connotation, is to find the subjectivity and creativity of Fang as an independently thinking reader, not completely following the school of Han and Song, it is found Fang open up a new ground for us to view the beauty, interest, and charm of Shijing. Finally, via the characteristic of esthetic conscious and esthetic express, the thesis concludes in discussing the limitations and distribution of Shijing Original.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most worth concern in Shijing Original is its characteristic of esthetic conscious, there are four essential esthetic conscious existing in Fang''s poetry analysis, which are innocent poem, gently poetry, the sense of misery, and harmonious. The distinguishing aesthetic features reveal in Fang''s expression processes are: first, the emphasis of the aesthetic subjectivity of viewer; second,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literary aesthetic poetry saturated with emotion; third, to pay lots of attention to the restructuring of historic perspective; fourth, to emphasize the intensive reading poetry text and exactly exploring the meaning of poems; fifth, to implement the reading skills of hermeneutical methods; sixth, the trend toward moralization esthetic viewpoint in solution poetry. To sum up, Shijing Original written by Fang Yu Run is greatly distinguished in its aesthetic performance, it could be say that Shijing Original is a treasure in the interpretive history of Shijing.
一、古籍(依時代及姓氏筆畫排序)
〔周〕左丘明傳,〔晉〕杜預注:《國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周〕左丘明傳,〔唐〕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12月。
〔漢〕毛亨傳,鄭玄箋:《毛詩鄭箋》,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3年12月。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12月。
〔漢〕司馬遷:《史記》,臺北:鼎文書局,1974年1月。
〔漢〕董仲舒著,王雲五主編:《春秋繁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珍本別輯。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12月。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12月。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12月。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論語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12月。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臺北:石門圖書有限公司1976年1月。
〔梁〕劉勰著,王更生注:《文心雕龍》,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3月。
〔唐〕孔穎達疏,李學勤主編:《毛詩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宋〕朱熹著:《四書集注》,臺北:世界書局,1989年11月。
〔宋〕朱熹著:《朱子語類》,收錄於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等編:《朱子全書》第十七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宋〕朱熹:《詩經集傳》,臺北:蘭臺書局,1979年1月。
〔清〕王夫之:《薑齋詩話》,收錄於丁福保編:《清詩話》,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年。
〔清〕姚際恆:《詩經通論》,臺北:廣文書局,1988年10月。
〔清〕姚鼐:《古文辭類纂》,臺北:廣文書局,1961年10月。
〔清〕葉燮:《原詩》,收錄在王夫之等撰、丁福保編:《清詩話》,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年。
〔清〕李漁著,馬漢茂輯:《閒情偶寄》收錄在《李漁全集》,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清〕方玉潤著,李先耕點校:《詩經原始》,臺北:中華書局,1986年2月。
〔清〕劉熙載:《藝概》,臺北:廣文書局,1969年。
〔清〕皮錫瑞:《經學歷史》,臺北:藝文印書館,1987年10月。
〔清〕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1月new window
〔清〕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里仁書局,1995年2月。new window
二、近人論著(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建生:《清代韻文理論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2 月。
朱立元:《接受美學導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
朱孟庭:《清代詩經的文學闡釋》,臺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2月。new window
李曰剛:《中國詩歌流變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2月。
李戎:《美學概論》,山東:齊魯書社,1999年3月。
李家樹:《傳統以外的詩經學》,香港:香港大學出版,1994年2月。
李家樹:《詩經的歷史公案》,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11月。
杜書贏:《文藝美學原理》,臺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11月。。
余冠英選注:《漢魏六朝詩選》,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9月。
李明輝編:《儒家經典詮釋方法》,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4年6月。
宗白華著,林同華主編:《宗白華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
周光慶:《中國古典解釋學導論》,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9月。
林葉連:《中國歷代詩經學》,臺北:學生書局,1993年2月。new window
金元浦:《接受反應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
洪漢鼎:《詮釋學史》,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2月。new window
洪漢鼎、傅永軍主編:《中國詮釋學》,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洪湛侯:《詩經論文集》,臺北:藝文印書館,2008年5月。
胡幼慧編著:《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出版社,1996年。
胡經之著,錢中文、童慶炳編:《文藝美學論》,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
夏傳才:《二十世紀詩經學》,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7月。
徐芹庭著:《易學源流》,臺北:國立編譯館,1987年8月。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11月。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北:學生書局,1988年1月。new window
袁濟喜:《中國古典審美理想》,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10月。
高明等著:《憂患意識的體認》,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4月。
張少康、劉三富:《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6月。new window
張啟成:《詩經研究史論稿》,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2月。
傅修延:《文本學-文本主義文論系統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敏澤:《中國美學思想史》,山東:齊魯書社,1989年8月。
彭修銀:《美學範疇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6月。
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8月。
陳榮華著:《葛達瑪詮釋學與中國哲學的詮釋》臺北:明文書局,1998年,頁96。
陳尚君輯校:《全唐詩補編》卷164,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10月。
黃忠慎:《清代詩經學論稿》,臺北:文津出版社,2011年12月。new window
楊辛、甘霖:《美學原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7月。
葉朗:《中國美學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1月。
鄒其昌:《朱熹詩經詮釋學美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7月。
褚斌杰:《中國古代文體概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12月。
趙制陽:《詩經名著評析》,臺北:學生書局,1983年2月。
蕭涤非等著:《唐詩鑑賞集成》,臺北:五南出版社,1990年7月。
顧頡剛編著:《古史辨》第3冊,臺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1993年。
〔德〕姚斯(Hans Robert Jauss)與〔美〕赫魯伯(Robert C.Holub)著,周寧、金元浦譯:《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 審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
〔德〕伽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著,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第一卷,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3年10月。
〔法〕杜夫海納(Mikel Dufrenne)主編,朱立元、程未介編譯:《美學文藝學方法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2年2月。
〔美〕赫魯伯(Robert C.Holub)著,董之林譯:《接受美學理論》,臺北:駱駝出版社,1994年6月。
〔德〕伊瑟爾(Wolfgang Iser)著,金元浦、周寧譯:《閱讀活動-審美反應理論》,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1年。
三、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毛開雄:〈論方玉潤對《詩》文學性的體認〉,《消費導刊》,2008年9月,頁225-226。
伏滌修:〈奠基在唯物理性基礎上的主情唯美詩學追求-王夫之詩學觀美學價值評判〉《船山學刊》,2002年第3期,頁17-21。
曲家源:〈論詩經的憂患意識〉《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25卷,1996年第1期。
李金坤:〈詩經憂患意識原論〉《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8卷第6期,2006年6月。
李金善、韓立群:〈方玉潤及其《詩經原始》研究述評〉,《河北大學學報》38卷第1期,2013年1月。
李星良:〈審美和審美活動的概念〉,《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 19 卷 第 3 期,2001 年 9 月。
肖振宇:〈從《詩經原始》看方玉潤的詩歌鑑賞〉,《寧夏師範學院學報》31卷第1期,2010年2月,頁32-35。
車鳳成:〈文學倫理學批評的內在邏輯〉,《綿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7卷第4期,2008年4月。
姚君喜:〈中國古典美學的核心範疇〉,《蘭州商院學報》15卷第3期,1999年8月,頁23-27。
姚文放:〈「審美」概念的分析〉,《求是學刊》第35卷第1期,2008年1月。
胡吉興:〈論興範疇在王夫之詩學中的美學意蘊〉,《古代文學》,2010年1月,頁21-23。
胡國民:王夫之詩學「情景合一」論研究,《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9卷第4期,2008年8月,頁11-15。
孫秋克:〈對《詩經》研究傳統模式的挑戰-《詩經原始》鑑賞批評發凡〉,《嘉應大學學報》,1994年第3期(總第31期),頁88-92。
徐旭平:〈方玉潤《詩經原始》的詩學觀研究〉,《文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3月,頁63-66。
徐林雲:〈方玉潤《詩經原始》研究現狀〉,《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65期,2016年1月,頁22-27。
徐柏青:〈從詩經中政治諷諭詩看周代人士的憂患意識〉,《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6期,2011年。
馬立軍:〈是文學批評還是代聖人說教?-從《詩經原始》詩學思想及其方法略論〉,《東方論壇》,2010年第5期,頁58-62。
張奎志:〈中國古典美學詩性化特徵的理論辯護〉,《學術月刊》第46卷 10期,2004年,頁122-127。
張啟成:〈評方玉潤的《詩經原始》〉,《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第2期,1995年2月,頁11-15。
張明喜:〈向達〈方玉潤著述考〉補正〉,《昆明師院學報》,1981年第3期,頁43-46。
陳紅明:〈《詩經原始》中評點的特質〉,《赤峰學院學報》36卷11期,2015年11月,頁179-182。
陳德新、常森:〈論《詩經原始》在《詩經》學史上的進展及其保守性〉,《學術交流》第8期,2011年8月,頁159-163。
陶張印:〈淺議《詩經原始》之失〉,《安徽文學》第1期,2013年,頁7-8。
馮莉:〈方玉潤生平事蹟及著述輯證-兼論《詩經原始》的詩學觀〉《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第3期,2007年3月,頁71-83。
黃忠慎:〈方玉潤《詩經原始》析評:以方法論為核心的考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中國學術年刊》第32期(春季號),2010年3月,頁1-28。new window
黃忠慎:〈論「涵泳玩味」的讀《詩》法-以〈姚際恆、崔述、方玉潤的相關論述為評析對象〉,《文與哲》第12期,2008年6月,頁529-578。new window
黃忠慎:〈論宋儒到清儒對詩旨的解放-從朱子到〈姚際恆、崔述、方玉潤〉,《興大中文學報》22期,2007年12月,頁125-158。new window
寧宇:〈方玉潤的《詩經》接受-以《詩經原始》為例〉,《泰山學院學報》34卷第2期,2012年3月,頁56-61。
趙制陽:〈方玉潤《詩經原始》評釋〉,《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4:2,1881年2月,頁76-87。
趙慶祥:〈方玉潤的《詩經原始》簡述〉,《西南師範大學學報》第3期,1995年,頁109-111。
齊芳方:〈王夫之現量說的美學內涵〉,《安徽文學》第9期,2013年,頁48-49。
鄭毓瑜:〈《引譬連類—文學研究的關鍵詞》 專書簡介〉,《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6卷1期,2014年12月。new window
簡澤峰:〈方玉潤《詩經原始》詮釋觀及其相關問題探析-以十五國風詩旨為例〉,《白沙人文社會學報》第3期,2004年10月,頁189-213。
藍華增:〈《詩經原始》成敗之我見〉,《雲南民族大學學報》21卷第6期,2004年11月,頁125-129。
邊家珍:〈論方玉潤《詩經原始》的政治教化思想〉,《學術研究》第8期,1997年,頁95-97。
蘇正道:〈經學宗旨 文學闡釋-《詩經原始》探源〉,《中華文化論壇》,2014年第1期,頁19-25。
四、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申釗:《葉燮美學思想研究》,濟南: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4月18日。
李春雲:《方玉潤《詩經原始》研究》,福州: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5月。
李晉娜:《現代《詩》學的曙光-方玉潤及其《詩經原始》》,太原:山西大學碩士論文 ,2005年7月。
李康範:《方玉潤《詩經原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86年6月。
李賀軍:《清代《詩經》學獨立派《詩》學研究》,開封: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5月。
李曉丹:《方玉潤《詩經原始》綜論》,大連:遼寧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5月。
肖力:《方玉潤《詩經原始》的文學批評方法研究》,長沙: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4月。
孫興義:《清代《詩經》闡釋的詩學問題研究》,昆明:雲南大學博士論文2011年5月。
郭麗霞:《方玉潤《詩經原始》之解詩主張》,保定:河北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5月。
彭正華:《王夫之情景相生論探微》,貴陽:貴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5月。
舒丙旺:《方玉潤《詩經》文學闡釋研究》,安慶:安慶師範學院碩士論文,2010年 6月。
劉曉春:《葉燮《原詩》美學思想研究》,濟南: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4月。
韓立群:《方玉潤《詩經原始》研究》,保定:河北大學博士論文,2013年11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