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反思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大陸批孔運動
書刊名:新亞學報
作者:翟志成
出版日期:2012
卷期:30
頁次:頁341+343-403
主題關鍵詞:批孔運動儒家思想毛澤東思想定於一尊革命大批判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翟志成(20020300)。馮友蘭的抉擇及其轉變。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0,447-5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澤厚(1980)。孔子再評價。中國社會科學,1980(2),77-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春橋(1975)。論對資產階級的全面專政。紅旗雜誌,1975(4),3-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顯揚、王貴秀(1978)。張春橋的 「全面專政」必須徹底批判。哲學研究,1978(9),35-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國社會科學院寫作組(1978)。「四人幫」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社會科學的死敵。歷史研究,1978(10),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歷史研究》編輯部(1976)。痛打落水狗梁效、羅思鼎。歷史研究,1976(6),1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石之(1977)。評「四人幫」發言人梁效。歷史研究,1977(4),3-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中(1977)。把「四人幫」雜誌《學習與批判》押上審判台--清算《學習與批判》攻擊周總理的罪行。歷史研究,1977(1),29-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龐朴(1976)。評「四人幫」的假批孔。歷史研究,1976(6),37-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傅孫(1978)。唐曉文的三篇代表。歷史研究,1978(1),47-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丁偉志(1978)。「四人幫」是歷史科學的敵人。歷史研究,1978(6),3-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歷史研究所《中國史稿》編寫組(1976)。史學領域的階級鬥爭與「四人幫」的反革命復辟野心。歷史研究,197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黎澍(1977)。「四人幫」對中國歷史學的大破壞--評所謂研究儒法鬥爭的騙局。歷史研究,1977(2),14-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諸葛計、方式光(1978)。且看廬山真面目--評廣東某「史學權威」。歷史研究,1978(5),17-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傅雲龍、孫乃源(1978)。趙紀彬一九七六年的《新探》究竟「新」在哪裡?。哲學研究,1978(7),45-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石侖(1973)。論尊儒反法。學習與批判,1973(1),44-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酈實(1978)。評某教授大搞影射史學的實質。學術研究,1978(1),75-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永志(1981)。談「五四」初期郭沫若對孔子的評價。遼寧大學學報,1981(4),70-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周棠、譚超(1978)。古為幫用的醜惡表演。學術研究,1978(1),82-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華森(1978)。「幫」用史學的「始作俑」篇--評〈春秋戰國時期思想領域內兩條路線的鬥爭〉。學術研究,1978(2),18-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榮國(1972)。春秋戰國時期思想領域內兩條路線的鬥爭--從儒法論爭看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紅旗,1972(22),45-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夏子賢(1978)。儒法鬥爭的歷史真相。安徽師大學報,1978(3),68-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牧惠(1978)。忠肝塗地。學術研究,1978(1),91-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廉鍔(1978)。招牌的效用。學術研究,197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羅思鼎(1974)。論秦漢之際的階級鬥爭。紅旗,1974(8),16-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梁效(1974)。法家代表人物介紹--呂后。北京大學學報,1974(3),3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周叔蓮、吳敬璉(1978)。「四人幫」--半殖民地半封建舊中國的招魂巫師。歷史研究,1978(7),28-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梁效(1974)。有作為的女政治家武則天。北京大學學報,1974(4),3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石之(1977)。二評「四人幫」發言人梁效。歷史研究,1977(5),75-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任繼愈(1978)。批判「影射史學」,恢復哲學史的本來面目。哲學研究,1978(3),35-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謝天佑、王家范(1978)。駁法家「長期反復辟」論。歷史研究,1978(2),35-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史組(1977)。歷史唯心主義的標本--評〈儒法鬥爭史概況〉。歷史研究,1977(2),34-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金景芳(1977)。論儒法。歷史研究,1977(5),84-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史經(1974)。李鴻章出洋。朝霞,197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康立(1976)。儒家都是搞陰謀詭計的。學習與批判,1976(3),34-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羅思鼎(1973)。秦王朝建立過程中復辟與反復辟的鬥爭。紅旗,1973(11),30-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金景芳(1962)。論孔子學說的「仁」和「禮」。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62(2),27-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劉節(1962)。孔子的「唯仁論」。學術研究,1962(3),40-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嚴北溟(1963)。論「仁」--孔子哲學的核心及其輻射線。江海學刊,1963(3),12-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張立吾(1961)。撥亂反正話《論語》--「四人幫」孔子批判之批判。遼寧大學學報,1961(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康立(1974)。孔子、儒家和禮。學習與批判,1974(1),53-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羅世烈(1981)。封建主義不是孔孟之道。新華民摘,1981(3),80-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杜任之(1981)。探索孔子思想的精華。求索,1981(4),56-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張立吾(1961)。撥亂反正話《論語》--「四人幫」孔子批判之批判。遼寧大學學報,1961(2),52-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Tang, Yijie(1983)。Prospects for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Also on the Issue of the True, the Good, and the Beautiful in China's Traditional Philosophy。Chinese Studies in Philosophy,15(2),9-24。  new window
46.Zhou, Enlai(1973)。Report to the T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Peking Review,35/36,17-25。  new window
47.人民教育編輯部、歷史研究編輯部(1978)。「四人幫」尊法醜劇的幕前幕後。歷史研究,1978(5),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馮友蘭(1958)。關於中國哲學史工作中的修正主義。哲學研究,1958(1),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梁汝衛(1978)。貴無崇有之爭是儒法鬥爭嗎?。學術研究,1978(1),86-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吳江(1978)。哲學上兩條戰線的鬥爭。哲學研究,1978(1),4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大批判組(1974)。孔丘其人。紅旗雜誌,1974(4),9-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張岱年(1974)。關於中國封建時代哲學思想上的路線鬥爭--批判「儒法鬥爭貫穿兩千多年」的謬論。哲學研究,1974(4),4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批判組(1974)。孔丘其人。北京大學學報,197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戴玉斌(1982)。「克己復禮」辯正。江淮論壇,1982(2),2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大批判組(1975)。評林彪所謂的「仁政」。北京大學學報,1975(2),1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國凱(1996)。封殺不了的歷史。紐約:《重新評價文化大革命叢書》編輯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榮國(1973)。中國古代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尙思(1982)。孔子思想體系。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甘泉、田人隆、李祖德(1982)。中國古代史分期討論五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范文瀾(1965)。中國通史簡編。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熹(1980)。四書集註。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毛澤東(1964)。毛澤東選集。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哲學研究編輯部(1957)。中國哲學史問題討論專輯。北京市: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紀彬(1973)。關於孔子誅少正卯問題。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趙紀彬(1962)。論語新探。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1980)。中國哲學史方法論討論集。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中國科學院山東分院歷史研究所(1961)。孔子討論文集。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關鋒(1958)。反對哲學史方法論上的修正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Louie, Kam(1980)。Critiques of Confucius in Contemporary China。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new window
15.陳智超(1979)。歷史的審判--「四人幫」影射史學剖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關鋒(1962)。求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景凡、俞榮根(1983)。論孔子。重慶:西南政法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郭沫若(1956)。十批判書。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范達人(1991)。文革御筆沉浮錄:梁效往事。香港:明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毛澤東(1977)。毛澤東選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趙光賢(1980)。周代社會辨析。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唐曉文(19740104)。孔子殺少正卯說明了什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關鋒,林聿時(19610723)。論孔子的「仁」和「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關鋒(19580615)。中國哲學史研究工作的方向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北京師範大學毛澤東思想紅衛兵井崗山戰鬥團(19670110)。牛鬼蛇神在「孔子討論會」中放了些什麼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北京師範大學毛澤東思想紅衛兵井崗山戰鬥團(19670110)。「孔子討論會」是牛鬼蛇神向黨進攻的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學澤(19760302)。讀《論語新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梁效(19730904)。儒家和儒家的反動思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大批判組(19740126)。略論秦始皇的暴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龐朴(19780518)。六家淺說--兼評「四人幫」的儒法鬥爭擴大化的謬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康立(1973)。漢代的一場儒法大論戰--讀《鹽鐵論》札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柏青(19740517)。從〈鄉黨〉篇看孔老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梁效(19760306)。「克己復禮」再批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柏青(19750204)。論王莽復辟的歷史教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唐曉文(19740528)。孔丘的教育思想與「克己復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梁效(19750315)。剖析孔丘的「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梁效(19740908)。趙高篡位與秦朝滅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大批判組(19740124)。孔老二的亡靈和新沙皇的迷夢--評蘇修尊孔反法的卑劣表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湯一介(1963)。孔子思想在春秋末期的作用。孔子哲學討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尚思(1980)。「四人幫」的假批孔與孔子思想的評價。孔子及孔子思想再評價。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關鋒、林聿時(1963)。三論孔子。孔子哲學討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關鋒、林聿時(1963)。再論孔子--兼論哲學史方法論的一個問題。孔子哲學討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關鋒、林聿時(1963)。論孔子。孔子哲學討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榮國(1963)。論孔子思想。孔子哲學討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伯達(1972)。厚古薄今,邊幹邊學。陳伯達文集。香港:歷史資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蘇雙碧、王宏志(1982)。傳記(吳晗)。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家。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孫叔平(1978)。孔丘思想評析。中華文史論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嚴北溟(1979)。真假批孔論。中華文史論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