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甲骨斷代工作的幾點想法
書刊名:儒學研究論叢
作者:吳俊德
出版日期:2017
卷期:8
頁次:頁1-23
主題關鍵詞:斷代占問年代卜辭契刻計量統計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郭沫若(1972)。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考古學報,37,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董作賓(1929)。商代龜卜之推測。安陽發掘報告,192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肖楠(1984)。再論武乙、文丁卜辭。古文字研究,1984(9),155-1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政烺(1983)。帚好略說。考古,1983(6),537-5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董作賓(19330100)。甲骨文斷代研究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外編1(上),323-424+(330)1-(330)2+(344)1+(352)1-(352)2+(368)1+(410)1+(418)1+(422)1-(42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董作賓(1949)。殷墟文字甲編自序。中國考古學報,194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賈雙喜(2009)。甲骨文中貞人不是卜辭契刻人--以契刻貞人字體不同為例。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國碩(2003)。論商代甲骨卜用後的處置。紀念殷墟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琬渝(2009)。殷墟卜辭中的酒祭研究(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宇信(2009)。中國甲骨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司馬遷、瀧川資言(198609)。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俊德(2010)。殷卜辭先王稱謂綜論。臺北市: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饒宗頤(1959)。殷代貞卜人物通考。香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海波(1965)。甲骨文編。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邱皓政、林碧芳(2014)。統計學:原理與應用。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董作賓(1965)。甲骨學六十年。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則虞、晏嬰(1962)。晏子春秋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昉(1960)。太平御覧。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俊德(2005)。殷墟第四期祭祀卜辭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秉權(1997)。殷虛文字丙編下輯(二)考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夢家(1988)。殷虛卜辭綜述。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一曼(2002)。論殷墟甲骨的埋藏狀況及相關問題。揖芬集--張政烺先生九十華誕紀念文集。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董作賓(1931)。大龜四版考釋。安陽發掘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秉權(1967)。甲骨文中所見人地同名考。慶祝李濟先生七十歲論文集。台北:清華學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厚宣(1944)。武丁時五種記事刻辭考。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濟南: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