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孽海之「花」--論《續孽海花》中名妓與名士之關係
書刊名:人文研究學報
作者:謝佳瀅
作者(外文):Hsieh, Chia-ying
出版日期:2018
卷期:52:2
頁次:頁93-110
主題關鍵詞:孽海花張鴻續孽海花名妓名士The Flowers in a Sea of SinZhang HongContinuing the Flowers in a Sea of SinCourtesansCelebriti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
  • 點閱點閱:35
期刊論文
1.施曄(2008)。清季北京相公及士優男風文化。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8(1),81-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鴻泰(20130600)。美人相伴--明清文人的美色品賞與情藝生活的經營。新史學,24(2),71-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德鐸(1981)。一部值得一讀的歷史小說--讀《續孽海花》。讀書,1981(2),48-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方寶川、陳旭東(2006)。余懷及其著述。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156-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德鐸(1981)。所謂「地下牛鳴」。讀書,1981(11),139-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娜(2017)。清代南書房研究30年。中國史研究動態,2017(5),27-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冒鶴亭(1944)。《續孽海花》人物瑣談。古今,39,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花病鶴(2003)。《續孽海花》與戊戌變法。常熟高專學報,2003(1),109-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叔子(1982)。續孽海花。讀書,1982(12),36-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金梅(1995)。李叔同與章士釗的《李蘋香》。書城,1995(3),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趙惠俊(2016)。笙簧裡的變容:西王母神話中侍女形象的流變。杭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80-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遼(1991)。《轟天雷》、《孽海花》、《續孽海花》比較。明清小說研究,1991(2),152-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明道(2003)。阮元對金石書畫研究的貢獻。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3(4),73-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符靜(2009)。從《孽海花》、《續孽海花》人物談看上海陷落時期的掌故熱。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152-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世宏(2014)。樊增祥、易順鼎與《琴樓夢》。紅樓夢學刊,2014(4),104-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鄭逸梅(19920300)。正續「孽海花」作者東亞病夫與燕谷老人。大成,220,42-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堃(2015)。論晚清小說「妓女」與「貞女」形象的并置現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5(5),26-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瞿兌之(1943)。關於《續孽海花》。古今,3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嚴薇青(1984)。簡論曾樸《孽海花》和張鴻《續孽海花》兩書的31回至35回。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4(3),71-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孫如文(2003)。孽海花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袁靜(2015)。賽金花形象生成演變研究(碩士論文)。陜西理工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潘良枝(2008)。試論晚清小說中名士與妓女傳統寫作模式的破碎(碩士論文)。中南民族大學,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去病(1999)。五石脂。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么書儀(2013)。晚清戲曲的變革。臺北:秀威資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廷璣、張守謙(2005)。在園雜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時萌(1982)。曾樸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魏紹昌、曾樸(1982)。孽海花資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龔斌(2001)。情有千千結:青樓文化與中國文學研究。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書奴(2004)。中國娼妓史。北京市:團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適、蔡登山(2013)。《孽海花》與賽金花。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際亮(1985)。金臺殘淚。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阮元、錢偉彊、顧大朋(2011)。石渠隨筆。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韜(2008)。淞濱瑣話。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錢建狀、周祖譔(2012)。歷代文苑傳箋證‧4:宋史文苑傳箋證附遼史文學傳箋證。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彭蘊璨(2008)。歷代畫史彙傳。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秉新、徐俊元、石玉新、文史精華編輯部(1997)。近代中國娼妓史料。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曾樸、葉經柱、繆天華(2005)。孽海花。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周黎庵(2009)。古今。揚州:廣陵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鴻(2014)。續孽海花。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鴻、瞿兌之(1982)。續孽海花。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侯吉諒(2014)。如何欣賞書法:書法的風格與格式。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Yeh, Catherine Vance、楊可(2014)。上海.愛:名妓、知識份子和娛樂文化:1850-1910。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支運亭(2003)。清代皇宮禮俗。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彥東(2017)。清末小說的生產與傳播。新北:崧博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陶慕寧(2018)。採菊東籬:詩酒流連的生活美學。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堃(2015)。晚清文學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傳統再構。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鄭連根(2009)。前事今識:中國近現代的新聞往事。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陶慕寧(1993)。青樓文學與中國文化。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胡纓、龍瑜宬、彭姍姍(2009)。翻譯的傳說:中國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德威(1993)。寓教於惡--三部晚清狎邪小說。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曉青(1998)。《點石齋畫報》中的上海平民文化。上海:城市、社會與文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鴻泰(1999)。青樓名妓與情藝生活--明清間的妓女與名士。禮教與情慾--前近代中國文化中的後/現代性。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89)。《孽海花》考證。晚清文學叢鈔‧小說戲曲研究卷。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逸梅(1982)。我所知道的燕谷老人。續孽海花。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猷(1990)。《續孽海花》作者張鴻之生平及其詩詞。龍磵詩話。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猷(1990)。談沈寐叟的海日樓詩及其往來人物。龍磵詩話。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紀果庵(2009)。《續孽海花》人物談。不執室襍記:紀果庵文史隨筆選。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