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讀《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札記
書刊名:東華漢學
作者:林宏佳
作者(外文):Lin, Horng-jia
出版日期:2018
卷期:28
頁次:頁1-35
主題關鍵詞: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金文癭鼎克盤Continued Compendium of Inscriptions and Images of Bronzeware from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Bronze inscriptionsKnobby cauldronKe plat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張懋鎔(1993)。周人不用日名說。歷史研究,1993(5),173-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單育辰(2012)。作冊嗌卣初探。出土文獻研究,11,24-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宏佳(20091200)。「尤」、「擇」辨釋。成大中文學報,27,119-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朝華(2004)。說「考」「妣」。南開語言學刊,2004(4),146-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曹斌(2011)。商周銅昜研究。考古與文物,20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鳳瀚(2008)。衛簋與伯諸器。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鎮烽(2006)。㺇器銘文考釋。考古與文物,2006(6),58-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宏佳(20140900)。西周金文「叚」、「敢」辨異--兼說《詩經》中的「遐」與「瑕」。臺大中文學報,46,1-3+5-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袁俊傑、王龍正(2015)。論旡鼎與喪服禮。考古,2015(6),80-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宇衛(20160600)。談「□」。中正漢學研究,2016(1)=27,27-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益飛(2015)。平頂山應國墓地出土「旡」鼎銘文研究。考古,2015(4),96-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錦前(2015)。妟鼎銘文試釋。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5(3),54-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嚴志斌(2014)。《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可疑銘文芻議。古文字研究,30,152-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石鼓山考古隊(2013)。陝西寶雞石鼓山西周墓葬發掘簡報。文物,2013(2),4-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博物館(2012)。湖北隨州市葉家山西周墓地。考古,2012(7),3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劍(2008)。甲骨金文舊釋「䵼」之字及相關諸字新釋。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2,13-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吳振武(2011)。范解楚簡「蒿(祭)之」與李解㺇簋「燹夆馨香」。2007年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96-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宏佳(2015)。兩周金文「死司」、「死事」探義。第八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733-7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馮勝君(2010)。試說東周文字中部分「嬰」及从「嬰」之字的聲符--兼釋甲骨文中的「癭」和「頸」。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紀念譚樸森先生逝世兩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67-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汪彤(2014)。㺇器銘文彙釋及相關問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宏佳(2009)。古文字造字創意之研探--以人生歷程為範疇(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孔安國、孔穎達(2001)。尚書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玄、孔穎達(2001)。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預、孔穎達(2001)。左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鎮烽(2016)。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毛亨、鄭玄、孔穎達(2001)。毛詩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武振玉(2017)。兩周金文動詞詞彙研究。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彭裕商(2016)。述古集。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鎮烽(2012)。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裘錫圭(2012)。裘錫圭學術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博物館(2013)。隨州葉家山:西周早期曾國墓地。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許慎、段玉裁(1999)。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黃錦前。妟鼎銘文試釋,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19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建洲(20170212)。西周金文「干」字再議,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29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劍(2007)。釋「琮」及相關諸字。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劍(2007)。柞伯簋銘補釋。甲骨金文考釋論集。線裝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劍(2007)。甲骨金文舊釋「尤」之字及相關諸字新釋。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田率(2017)。論新發現的亞朿父丁方觚及其重要意義。商周青銅器與先秦史研究論叢。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石小力(2017)。《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釋文校訂。商周青銅器與先秦史研究論叢。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忠兵(2011)。從甲骨金文材料看商周時代的墨刑。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峰(2017)。讀《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札記四則。商周青銅器與先秦史研究論叢。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德良(2017)。「康文公子」鼎及其它。商周青銅器與先秦史研究論叢。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程薇(2017)。《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小子(??)簋考。商周青銅器與先秦史研究論叢。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錫全(2014)。新見小臣唐簋簡析。古文字研究。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