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舌本生華,妙在含蓄--袁中道批點《舌華錄》話語研究
書刊名:文學新鑰
作者:鄭幸雅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g, Hsing-ya
出版日期:2019
卷期:29
頁次:頁231-262
主題關鍵詞:袁中道評點舌華錄話語交往理論Yuan ZhongdaoMarginaliaShe Hua LuDiscourse communication theo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
  • 點閱點閱:8
期刊論文
1.李靈年(1996)。世說體小說的上乘之作--讀舌華錄和明語林。明清小說研究,1996(2),177-1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靈年、陸林(2001)。晚明曹臣與清言小品《舌華錄》。中國典籍與文化,36,80-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幸雅(20091200)。召喚經典--何良俊《語林》對《世說新語》體裁的因創。文學新鑰,10,105-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晗(2010)。哈貝馬斯基於交往的話語理論及其規範問題。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5),62-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曾敬宗(20120600)。李贄批點《世說新語》的閱讀特色與意義。書目季刊,46(1),35-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樂奇(2004)。沃爾夫岡.伊澤爾與文本的開放性。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海明(1996)。魏晉清談與《世說新語》的語言特徵。遼寧大學學報,199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陸林(1999)。舌華錄作者和版本考述。明清小說研究,1999(3),165-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國慶(2012)。哈貝馬斯的「交往理性」及其啟示。理論探索,20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童世駿(2002)。沒有「主體間性」就沒有「規則」--論哈貝馬斯的規則觀。復旦學報,2002(5),23-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湯禮銀、朱松峰。論哈貝馬斯的「實踐話語」理論。學科流派,47-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程明社(2010)。哈貝馬斯交往理論的涵義及其當代價值。榆林學院學報,20(3),14-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傅永軍(2006)。批判的社會知識何以可能?--伽達默爾-哈貝馬斯詮釋學論爭與批判理論基礎的重建。文史哲,2006(1),136-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傅永軍(2011)。交往行為的意義及其解釋。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64,6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齊慧源、王麗(2012)。曹臣《舌華錄》創作藝術簡論。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7(2),75-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種海峰(2006)。論哈貝馬斯的語言觀。學術論壇,2006(2),24-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趙毅衡(2019)。文本意向性:敘述文本的基本模式。文藝爭鳴,2019(5),78-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鄭幸雅(2015)。凌濛初評點《世說新語》的文化義蘊初探。2013年明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南京:鳳凰出版社。1074-10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甄靜(2008)。元明清時期《世說新語》傳播研究(博士論文)。暨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義慶、劉孝標、劉強(2007)。世說新語會評。江蘇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曹藎之(1997)。舌華錄。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幸雅(20130000)。晚明清言研究:醒世癒病,自覺自解。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宣揚(1991)。哈伯瑪斯論。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曹臣(1995)。舌華錄。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曹臣。舌華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曹藎之(1988)。舌華錄。臺北市: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Finlayson, James Gordon、邵志軍(2016)。哈伯瑪斯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曹臣。舌華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曹衛東。哈貝馬斯:認同與差異,http://chenboda.pixnet.net/blog/post/257031191-%E5%93%88%E8%B2%9D%E9%A6%AC%E6%96%AF%EF%BC%9A%E8%AA%8D%E5%90%8C%E8%88%87%E5%B7%AE%E7%95%B0。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鄭幸雅(2009)。論劉辰翁評點《世說新語》的文化意蘊。文學視域。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寧稼雨(1994)。十一「世說體」及其文化蘊含。世說新語與中古文化。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