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政治運動中史學刊物的遭遇:以《歷史研究》的停刊為中心的考察
書刊名:政大史粹
作者:項浩男
作者(外文):Xiang, Hao-nan
出版日期:2018
卷期:33
頁次:頁65-95
主題關鍵詞:歷史研究政治運動文革停刊黎澍Historical ResearchPolitical movementCultural revolutionSuspensionLi Sh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潘光哲(19970600)。學習成為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吳晗的個案研究。新史學,8(2),133-1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58)。大字報集錦之《歷史研究》存在的問題。歷史研究,1958(9),81-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丁守和(2000)。懷念劉大年同志。近代史研究,2000(6),2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丁守和、徐宗勉、陳鐵健、耿雲志、蔣大椿、陳文桂(1989)。黎澍學術思想述略。中國社會科學,1989(3),47-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白壽彝、何茲全、瞿林東(1966)。論「王法」。歷史研究,1966(1),34-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曉華(2006)。學術期刊在政治運動中的命運沉浮--以《文史哲》、《江海學刊》的停刊與復刊為例。蘭州學刊,2006(7),59-60+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廷璆(1957)。駁斥雷海宗反馬克思主義反社會主義的謬論。歷史研究,1957(12),53-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尚鉞(1955)。中國資本主義生產因素的萌芽及其增長。歷史研究,1955(3),85-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武任年(1966)。評吳晗的反黨反社會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人物評價。歷史研究,1966(2),2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袁英光(1959)。「戰國策派」反動史學觀點批判。歷史研究,1959(1),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馬長壽(1954)。論匈奴部落國家的奴隸制。歷史研究,1954(5),99-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兆麟(1965)。評價海瑞的根本分歧。歷史研究,1965(6),15-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雲松(1966)。田漢的《謝瑤環》是一棵大毒草。歷史研究,1966(1),1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郭沫若(1954)。開展歷史研究,迎接文化建設高潮--為「歷史研究」發刊而作。歷史研究,1954(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蓋志芳(2010)。《歷史研究》(1954-1966)編委遴選及變動原因分析。東嶽論叢,2010(1),5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大年(1986)。《歷史研究》的創刊與「百家爭鳴」方針的提出。歷史研究,1986(4),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大年(1966)。吳晗的反革命面目。歷史研究,196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潞(1991)。在范老銅像前。人物,1991(2),64-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蔡美彪(1958)。《國史舊聞》應該批判。歷史研究,1958(11),2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歷史研究編輯部(1966)。評注吳晗胡適通信。歷史研究,1966(3),49-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羅志田(2009)。文革前「十七年」中國史學的片段反思。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5-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67)。社論:兩個根本對立的文件。紅旗,1967(9),25-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尹達(1966)。必須把史學革命進行到底。紅旗,1966(3),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蓋志芳(2010)。《歷史研究》(1954-1966)研究(博士論文)。山東大學,濟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彭真傳》編寫組(2012)。彭真傳。中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夏鼐(2011)。夏鼐日記。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毛澤東(1987)。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卜偉華(2008)。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第六卷:砸爛舊世界--文化大革命的動亂與浩劫(1966-1968)。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皋、嚴家其(1986)。文化大革命十年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2012)。〈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注釋集。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丁守和(2003)。中國近代思潮論。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懷印、歲有生、王傳奇(2013)。重構近代中國:中國歷史寫作中的想像與真實。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杜學霞(2014)。史殤: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史學研究。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姜華宣、張尉萍、肖生(2001)。中國共產黨重要會議紀事(1921-2006)。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歷史研究雜誌社(1994)。歷史研究四十年1954-1994。北京:歷史研究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玉璞、朱薇(2006)。劉大年往來書信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務處(1998)。名師薈萃: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簡介。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尹達(2006)。尹達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宏志、聞立樹(2009)。懷念吳晗:百年誕辰紀念。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學典(2013)。良史的命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沈寂、安徽大學胡適研究中心(2000)。胡適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周秋光(2009)。劉大年傳。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承宗(2009)。吳門探史錄。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當代中國研究所(2012)。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黎虎(2002)。黎昔非與《獨立評論》。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黎澍紀念文集編輯組(1998)。黎澍十年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蘇雙碧、王宏志(1998)。吳晗傳。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140707)。《歷史研究》:學術進步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來新夏(1959)。讀戴逸同志編著的《中國近代史稿》(第一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660603)。奪取資產階級霸佔的史學陣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史紹賓(19660603)。吳晗投靠胡適的鐵證--一九三〇年至一九三二年吳晗和胡適第來往信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史紹賓(19660603)。為什麼替吳晗打掩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史紹賓(19660413)。胡適與吳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德金(20100525)。《歷史研究》:新中國歷史學發展的縮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向陽生(19651212)。從《海瑞罷官》談到道德繼承論--與吳晗同志商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姚文元(19651130)。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姚文元(19651129)。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姚文元(19651202)。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晉群新(19661023)。《歷史研究》是資產階級史學的反動堡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晉群新(19661025)。拔掉黎澍這面史學界的黑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關鋒,林傑(19660405)。《海瑞罵皇帝》和《海瑞罷官》是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兩株大毒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關鋒,林傑(19660405)。《海瑞罵皇帝》和《海瑞罷官》是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兩株大毒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歷任所領導,http://ich.cass.cn/Article_Class2.asp?ClassID=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艾仁(2000)。是恩師,還是仇敵?--胡適與吳晗的恩恩怨怨。胡適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蔣大椿(1998)。閃光的思想無盡的懷念。黎澍十年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黎虎(2012)。先父黎昔非與《獨立評論》--從我與羅爾綱先生的一次會面談起。學林漫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