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少年事件處理法修法後少年輔導委員會運作策進作為
書刊名:警學叢刊
作者:溫翎佑溫勁銓
作者(外文):Wen, Ling-yuWen, Jin-cyuan
出版日期:2022
卷期:52:4=260
頁次:頁49-79
主題關鍵詞:少年輔導委員會曝險少年少年事件處理法Youth counseling committeeRisk exposure teenagersJuvenile Justice Ac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2
  • 點閱點閱:40
期刊論文
1.許育典、陳碧玉(20140400)。國家公權力介入家庭後的衝突關係:以兒少保護為核心。東海大學法學研究,42,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教裕、宋麗玉(20060600)。「高風險家庭關懷輔導處遇實施計畫」執行狀況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14,103-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維言、陳怡如(20190300)。強化社會安全網之保護服務公私部門合作策略--以家庭暴力被害人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65,42-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元樵、曾聖傳(20190600)。諮商實習心理師在學校跨系統合作的多重角色探討--以南部某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為例。輔導季刊,55(2),44-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滿春梅、陳宜珍(2017)。兒童及少年保護家庭處遇服務服務輸送歷程初探--以T市為例。現代桃花源學刊,7,2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MacLeod, J.、Nelson, G.(2000)。Programs for the promotion of family wellness and the prevention of child maltreatment: A meta-analytic review。Child Abuse & Neglect: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24(9),1127-1149。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彭淑華(2012)。台灣兒童及少年福利政策與法令制度之發展。「社會福利模式--從傳承到創新」--2011年兩岸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曾仁杰(2015)。從生命韌力觀點看政府監護兒少的自立生活經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淑華(2006)。發現兒童及少年保護個案家庭處遇服務模式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余瑞長(2003)。育幼機構受虐兒童之社會適應研究--以內政部北區兒童之家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沛君(2017)。兒童權利公約在台灣的國內法化--以離婚後子女親權行使與兒少安置案件中兒童及少年被傾聽的權利為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慶瑤(2019)。以《兒童權利公約》檢視「虞犯」制度(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翠紋(2013)。婦幼安全政策分析。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arnett, Ola W.、Miller-Perrin, Cindy L.、Perrin, Robin D.(1997)。Family Violence across the Lifespan: An Introduction。Sage。  new window
3.中華警政研究學會(2020)。中華警政研究學會2019年會刊。中華警政研究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福生(2019)。刑事特別法與案例研究。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臺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2018)。臺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106年工作年報。臺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衛生福利部(2018)。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https://www.mohw.gov.tw/cp-4085-43311-1.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