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戴震《方言疏證》中「(字異)音(聲)義同(通)」術語探討
書刊名:中國文學研究
作者:洪駿錫
作者(外文):Hung, Jun-xi
出版日期:2022
卷期:54
頁次:頁91-130
主題關鍵詞:戴震方言疏證訓詁術語字異音義同Dai ZhenFang Yan Shu ZhengHistorical semanticsHistorical semantic methodsTer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劉文清(20031200)。《讀書雜志》「字異而義同」訓詁術語析論--兼論其術語意義之生成。臺大中文學報,19,205-2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秀芳(2009)。詞族研究在方言本字考求上的運用。語言學論叢,40,194-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玲英(2007)。論《方言疏證》因聲求義之法。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7(2),28-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川民(2009)。論《方言疏證》的「同」與「通」。文化學刊,2009(1),167-1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濬豪(2021)。古文字聲符變化與上古音系統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項云莎(2011)。戴震《方言疏證》研究(碩士論文)。山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巧芝(2005)。戴震《方言疏證》同族詞研究(碩士論文)。西南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段玉裁、王進祥、許慎、王秀雲(1983)。斷句套印本說文解字注。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學勤(1999)。爾雅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建國(1986)。漢語訓詁學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大璞(2002)。訓詁學初稿。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駿聲(1983)。說文通訓定聲。武漢:武漢市古籍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戴震、楊應芹、諸偉奇(2010)。戴震全書。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念孫、鍾宇訊(1983)。廣雅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戴震(1971)。東原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揚雄、郭璞、華學誠、王智群、謝榮娥、王彩琴(2006)。揚雄方言校釋匯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陸德明、黃坤堯、鄧仕樑(1988)。新校索引經典釋文。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毛亨、鄭玄、孔穎達、李學勤(2001)。毛詩正義。臺北:台灣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羅常培、周祖謨(2007)。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熙、畢沅(1936)。釋名疏證。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董同龢(1997)。上古音韻表稿。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揚雄、郭璞、戴震(1937)。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鄭玄、孔穎達、黃侃(1990)。禮記正義附校勘記。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胡楚生(1975)。訓詁學大綱。蘭臺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裘錫圭(2016)。文字學概要。萬卷樓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