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馬克思「巴黎手稿」與中國大陸美學的蛻變
書刊名:復興崗學報
作者:陳繼法
出版日期:1993
卷期:49
頁次:頁97-114
主題關鍵詞:異化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新天人合一論美學美學熱中國大陸巴黎手稿美學馬克思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8
期刊論文
1.李澤厚(1956)。論美感、美和藝術。哲學研究,195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光潛(1958)。『見物不見人』的美學。新建設,195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連科(1982)。近幾年國內關於人的本質異化問題的討論經過。哲學研究,198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光潛(1961)。美學中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爭。哲學研究,19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儀(1956)。論美學上的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北大學報.人文科學,195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洪毅然(1959)。再論美是什麼和美在哪裏?。新建設,195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光潛(1956)。我的文藝思想的反動性。文藝報,1956(12),34-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82)。近幾年馬克思美學思想研究述要。社會科學輯刊,198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澤厚(1981)。美的對象和範圍。美學,198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朱光潛(1980)。馬克思『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美學問題。美學,198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光潛(1980)。美學。百科知識,198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潘家森(1986)。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對美學的啓示。中國社會科學,198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蘇聯科學院及各研究所、藝術史研究所、藝術科學院、陸梅林(1961)。馬克思列寧主義美學原理。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曉波(1989)。選擇的批判:與思想領袖李澤厚對話。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澤厚(1985)。李澤厚哲學美學文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光潛(1980)。談美書簡。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澤厚、劉網紀(1986)。中國美學史。臺北中和市: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曉波(1989)。悲劇、審美、自由。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Marx, Karl、Engels, Frederick(197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Rousseau, Jean-Jacques、何兆武(1980)。社會契約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繼法(1979)。美學的厄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文藝美學叢書編輯委員會(1982)。美學響導。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儀(1958)。唯心主義美學批判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蔡儀(1985)。新美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涵(1990)。中國當代美學。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澤厚(1980)。美學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光潛(1983)。朱光潛美學文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朱光潛(1980)。美學拾穗集。天津百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美學論叢編輯部(1986)。蔡儀美學思想研究。蔡儀美學思想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澤厚(1987)。走我自己的路。走我自己的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若水(19820117)。爲人道主義辯護,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連科(19830111)。近年來關於馬克思主義和人道主義的討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陸梅林(1983)。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美學思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儀(19561201)。評『論食利者的美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朱光潛(1983)。我的文藝思想的反動性。朱光潛美學文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涵(1990)。[當代中國美學]序文。當代中國美學。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光潛(1983)。『見物不見人』的美學。朱光潛美學文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光潛(1989)。『見物不見人』的美學。朱光潛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光潛(1983)。美學中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爭。朱光潛美學文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澤厚(1980)。論美感、美和藝術。美學論叢。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熒(1959)。美是什麼?。美學問題討論集。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光潛(1989)。我的文藝思想的反動性。朱光潛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蔡儀(1981)。馬克思思想的發展及其成熟的主要標誌--「經濟學--哲學手稿」再探。美學論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蔡儀(1981)。「經濟學--哲學手稿」初探。美學論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儀(1979)。馬克思究竟怎麼論美?。美學論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澤厚(1987)。美的對象和範圍。哲學美學文選。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光潛(1983)。馬克思『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美學問題。朱光潛美學文集。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光潛(1983)。美學。朱光潛美學文集。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曉波(1989)。審美與人的自由。悲劇、審美、自由。時代風雲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朱光潛(1989)。美學拾穗集。朱光潛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