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易」教的人文精神及時代意義
書刊名:哲學與文化
作者:曾春海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seng, Chun-hai
出版日期:1997
卷期:24:1=272
頁次:頁20-32
主題關鍵詞:易經人文文明聖人之道四焉憂患意識潔靜精微賁卦蒙卦觀卦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9
     今天的中國問題,乃至世界問題乃一文化失調的問題。人不但失去了生命的根源感,且喪失了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和諧感通的人文意義。本文認為《易》教啟點人類應以至誠存心,中和為用,循正德、利用、厚生的原則,與天地合生生之仁德,透過教育與政治努力開創具人文精神的人類文明。文中探索首見於《易》賁卦象傳的「人文」與「文明」之意涵。前者從朱熹詮解角度乃指人自覺地修身以變化氣質,將德深造於內,又采儀節度顯發於外。後者就易卦同人、賁及革的象辭所言,皆指人涵養的內在光明正大之德,臨照於歷史文化的活動中。文中並分由《易》書所謂:「聖人之道四焉」闡釋人文精神的四個面向。最後,揭示易教並重自我教育與社會教育,啟發與外鑠式的教育方法交互為用。其間,前者為主,後者為輔。
會議論文
1.汪文聖(1996)。胡塞爾是如何診斷歐洲科學危機的?。「應用哲學與文化治療」學術研討會,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錢穆(1986)。文化學大義。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孔穎達(1986)。周易正義。台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程尹川(1974)。易傳。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熹(1970)。四書集註。台北:華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紹綱(1990)。周易闡微。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程石泉(1979)。易學新探。台北:文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復觀(1978)。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唐君毅(1988)。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1977)。仁學・界說。譚嗣同全集。台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