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旅次發生率建立方法之探討
書刊名:都市交通
作者:陳昌顯
出版日期:1997
卷期:93
頁次:頁58-71
主題關鍵詞:旅次發生率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1
  • 點閱點閱:5
     旅次發生率建立之適當與否,將直接影響交通需求預測之準確性及各項規劃評估 工作之客觀性,故旅次發生率建立過程須於事前考量其應用目標,謹慎研訂土地使用型態分 類原則,並設計抽樣及調查方法,以降低旅次發生率法應用在交通需求預測上之偏差。本文 係就旅次發生的相關影響因素,配合臺灣地區都市土地使用之發展型態,針對旅次發生率所 可能之應用範疇,分別研擬旅次發生率建立過程所需注意之都市層級與土地使用項目分類原 則、調查樣本抽樣方法、調查內容與方法等事項。並根據旅次發生率應用於土地開發所引申 交通需求及停車需求預測之需要,分析影響交通需求預測之相關旅次發生屬性參數及其統計 方法,探討建立一客觀的旅次發生率所應涵蓋之項目及其統計分析方法,期可提供國內建立 旅次發生率及相關研究工作之參考。
會議論文
1.陳昌顯(1995)。不同都市層級旅次產生特性分類之探討。中華民國運輸學會旅次產生率研究小組第一次旅次產生率學術討論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交通部運輸研究所(1993)。都會區不同土地使用型態旅次產生率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交通部運輸研究所(1995)。台灣地區都市土地旅次發生特性之研究--台北都會區混合土地使用旅次發生率之調查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交通部運輸研究所(1991)。基地開發交通衝擊評估及交通建設環境影響評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交通部運輸研究所(1994)。基地開發交通衝擊分析順道旅次及多目的旅次探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s(1991)。Trip Generation。  new window
2.施鴻志、段良雄、凌瑞賢(1984)。都市交通計畫:理論.實務。臺北:茂昌。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