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氣喘(Asthma)的篩檢定義與診斷
書刊名:中華公共衛生雜誌
作者:葛應欽
出版日期:1998
卷期:17:3
頁次:頁185-190
主題關鍵詞:氣喘篩檢Asthma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
  • 點閱點閱:57
     基本定義與診斷 氣喘(Asthma)源自於希臘字"panting",意思是正在喘息,是一種相當古老的疾病,但什麼是氣喘?從Hippocrates時代一直到現代,對其定義就五花八門,在古埃及,希伯來,古印度的書籍都有類似氣喘描述的醫學文章,在閩南語也有叫“嗄龜”,公元前兩百年,希臘Aretaeus of Cappadocia是第一位對氣喘作描述的醫師,“由於跑步或運動,或任何工作,以致呼吸氣流困難,就叫做氣喘”[1],自此以後,隨著對此疾病的了解,在醫學書籍可見各種定義或診斷的描述,一直到近代,包括Ciba基金會[2],美國胸腔學會[3],世界衛生組織[4],美國衛生部[5]等,都曾對氣喘下 定義,由諸多定義中,其中有三個要素較可被同意:(1)慢性氣道發炎;(2)可逆性氣流阻塞;(3)支氣管加強反應,這是主要的病理生理變化,也導致臨床症狀表現,如哮喘(wheeze),呼吸困難,胸緊,咳嗽及痰的分泌。 最近由於對氣喘與氣道發炎的了解,世界衛生組織又加進細胞的角色,尤其肥大細胞(Mast cell),嗜伊紅細胞(eosinophils),及T淋巴球,顯示氣喘具有慢性發炎現象[6]。 因此對氣喘的診斷,包括了臨床症狀,病理學生理學的變化,血液學的發現。對於臨床症狀,主要是靠病史,但有些研究調查指出,典型的症狀與最後氣喘的診斷具有很大的差異,尤其在有“哮喘”的症狀而檢驗是正常[7]。哮喘是因呼吸道狹窄導至氣流阻礙,可以由聽診容易判斷,但很多疾病都會產生哮喘。血液及痰檢驗是針對嗜伊紅細胞或某些特定過敏原的檢查,但不具特異性。 肺功能檢查是針對呼吸道狹窄以肺活量計(spirogram)檢查,可以計算用力呼氣一秒量(FEV1)比對肺活量(FVC)下降來估計,但仍有限制,尤其在沒有發作時的氣喘患者,肺功能大多在正常範圍內。挑戰檢驗是針對支氣管加強反應(BHR),以過敏原,支氣管收縮劑(如methacholine),運動、冷空氣等誘發FEV1降低20%。這種技術既複雜也不宜例行性執行,也非所有反應者,都有氣喘,其他為診斷發炎現象,可用支氣管鏡視診或切片,也有些爭議,也尚未成為例行檢查,但其優點可以鑑別其他非發炎性呼吸道疾病診斷。 由以上可知氣喘的定義無法用簡單的句子來描述,診斷也有困難度,臨床表現呈現各種變異不具特異性,肺功能檢查有時也很難正確(我們的經驗,有一定比例的人無法正確接受肺功能檢查),所以有時甚至以對藥物治療的反應來做判斷。 如何篩檢氣喘病例? 在流行病學研究或篩檢病例,須根據疾病的定義或診斷,以簡單的方法或工具,發現個案,這些簡單的方法或工具包括篩檢問卷,或儀器如血壓計篩檢高血壓,收集血液尿液作為檢驗。由於氣喘疾病上的定義及診斷的問題,在流行病學研究,往往需在某一時間點橫切,對樣本作判定,因此氣喘常被視為一種“狀況”或“症狀”,而非根據嚴謹的疾病診斷去擬出篩檢問卷,當然問卷必須考慮效度,是否能測出真正為氣喘的個案,效度包括靈敏度(sensitivity)與準確度(specificity),靈敏度高,必然會犧牲一點準確度,準確度高,也必然會犧牲一點靈敏度,Youden指數可用於 同時估計這兩種效度的平衡,尤其在以篩檢問卷,作盛行率比較時[8],其內容是否合適。當然在測量效度,必須要有所謂黃金標準,但對氣喘,卻無實用的黃金標準,目較通用的是以methacholine挑戰檢驗支氣管的加強反應(BHR)。有此黃金標準當背景,則問卷篩檢出與黃金標準一致有病的比率為靈敏度,而與黃金標準一致無病的比率為準確度,Youden指數即為靈敏度+準確度-1(指數一定是≦1),而指數越高,顯示效度越好。 過去流行病學對氣喘盛行率的研究,由於是大量樣本為節省時間經費人力,因此常選取篩檢問卷,以結構式問題,擬成標準問卷,由被篩檢者回答,如被篩檢者為兒童,則由父母代答。問卷內容主要根據氣喘症狀而擬定,較早美國胸腔學會曾擬標準問卷(稱為ATS-DLD-78),包括下列六道問題[9]: 1. 你的胸部曾有哮喘或嘯聲嗎? (1) 當你有感冒時。 (2) 無感冒也偶然發生。 (3) 大多數在白天或晚上。 2. 如有上述情形發生多久? 3. 你曾有哮喘發作時,造成呼吸短促感覺? 4. 你第一次哮喘發作時是幾歲? 5. 你曾經發作過兩次或兩次以上嗎? 6. 發作時,你曾經需要藥物治療嗎? 然而美國胸腔學會標準問卷並無被大量接受,而成通用問卷,可能研究者對這6個問題仍有意見;主要可能是困難判定氣喘是“目前”的狀況或是“曾經”的狀況,“目前”大多指最近12個月來,而“曾經”可能包括幼兒時期。因此在美國氣喘流行病學研究常可見被修改簡化成“目前經醫師診斷氣喘及/或有哮喘(指最近12個月來)”[10]。 稍後歐洲系統在「抗結核及肺病國際聯盟」的支氣管症狀問卷,也擬定氣喘篩檢問卷(稱作IUATLD或ECRHS),主要問題如下[11]: 1. 在過去12個月來,你的胸部曾有哮喘或嘯聲嗎?(假如“沒有”請跳答第2題;如“有”, (1) 當哮喘雜音出現時,你是否會喘不過氣來﹖ (2) 當你無感冒時,是否仍有哮喘或嘯聲﹖ 2. 在過去12個月來,你是否因胸部感覺緊而醒來﹖ 3. 在過去12個月來,你是否因呼吸急促而醒來﹖ 4. 在過去12個月來,你是否因咳嗽而醒來﹖ 5. 在過去12個月來,你是否有氣喘發作﹖ 6. 目前你是否有服用氣喘藥物﹖ 本篩檢問卷強調「在過去12個月」,由Youden指數發現,在“曾有哮喘或嘯聲”一項較高,芬蘭的研究可達0.69,但於德國的研究,Youden指數普遍較低,原來經翻譯德文並無適當的字來表示英文的“哮喘(wheeze)”的意思,由此也可了解在研究氣喘的國際比較由於意思表達不同,而造成答案不同,所以其盛行率的差異,往往會受到翻譯語意的影響。 兒童氣喘及國際過敏研究(ISAAC) 由於過去的氣喘研究篩檢問卷,主要是針對成人而擬定,因此一些兒童氣喘高盛行率國家,如澳洲、紐西蘭、英國的專家,便修正適合兒童的標準問卷,命名兒童氣喘及過敏國際研究(稱為ISAAC)。 為了免除翻譯語意的影響,紐西蘭開始發展影帶篩選問卷,最早第一版ISAAC[12],與傳統標準問卷比較,對以少於7.8mmol methocholine挑戰檢驗,FEV1降下20%之支氣管加強反應(BHR)作為黃金標準,在問題“休息哮喘”,Youden指數在傳統問卷為0.40,而ISAAC影帶為0.37,而在較嚴重BHR,傳統問卷為0.48, ISAAC影帶為0.62,後來修正第二版ISAAC[13],其主要影帶在電視上顯示圖像、動作。 如和標準問卷比較,則對所有BHR,則Youden指數在ISAAC第二版影帶問卷0.60,標準問卷為0.45,對嚴重BHR,ISAAC影帶問卷為0.64,標準問卷為0.43。信度方面,標準問卷為0.77,ISAAC影帶問卷為0.91,顯示ISAAC影帶問卷確實是在篩檢氣喘可用的工具,後來在1993年開始作為國際比較研究[14],針對12∼15歲學童,4個國家5個地區的調查,如以“最近12個月來,你是否有哮喘如影帶上第1題圖像動作所示(休息時)”,則氣喘盛行率最高為澳洲Adelaide (23%)、Sydney(21%)、紐西蘭Wellington(20%)、英國West Sussex(11%)、德國Bochum(9%)。1997年香港將之翻譯成中文, 號稱ISAAC第三版,施用於香港學童,認為是簡單可行且有效的工具[15]。 台灣之氣喘盛行率研究 台灣對於氣喘流行病學大規模研究,首先由謝貴雄教授主持,在1988年的報告[16]指出,台北7∼15歲學童氣喘盛行率在1974年為1.3%,1985年為5.07%,而其採用的定義為傳統問卷,即“過去12個月來你是否有哮喘﹖”,為了比較,選取其13∼14歲的年齡群重新計算,則1974年為0.96%,1985年為4.16%,這是由父母回答的。1995年至1996年,於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支持下,對全國國中學童也作氣喘盛行率調查,根據ISAAC第二版, 問題翻譯成中文,如下: 1.你曾經像電視上的人那樣呼吸嗎? (1) 如果“有”,您在過去十二個月發生過嗎? (2) 如果“有”, 您平均每個月有沒有發生過一次以上? 2 你以前曾經像電視上穿黑色襯衫的孩子那樣,“運動或跑步後”會喘嗎? (1) 如果“有”,您在過去十二個月發生過嗎﹖ (2) 如果“有”, 您平均每個月有沒有發生過一次以上? 3. 你以前曾經像電視上的人那樣,在半夜 喘的醒過來嗎? (1) 如果“有”,您在過去十二個月發生過嗎﹖ (2) 如果“有”, 您平均每個月有沒有發生過一次以上﹖ 4. 你以前在“沒有感冒”時,有過像電視上的人那樣,在半夜咳嗽地很厲害而醒過來嗎﹖ (1) 如果“有”,您在過去十二個月發生過嗎﹖ (2) 如果“有”, 您平均每個月有沒有發生過一次以上﹖ 5. 你以前曾經呼吸困難而有咻咻聲,像電視上的人那樣嗎﹖ (1) 如果“有”,您在過去十二個月發生過嗎﹖ (2)如果“有”, 您平均每個月有沒有發生過一次以上﹖ 部份結果正式發表,台北學童氣喘盛行率高達10.2%[17],然而其氣喘定義很特殊: (一) 其氣喘的判定是合併父母親及兒童的回答而來,國際上的研究報告,少數的篩檢問卷同時會包括父母親問卷及兒童問卷,可能是作兩者相關的研究,或少數是代答,但也不會同時綜合兩者各選擇某些答案來判定氣喘的標準。基本上父母親或兒童是分開的,由一方回答比較容易判定信度及效度,混合的結果,無從判定信度及效度。 (二) 美國系統以醫師診斷氣喘為標準之一,但須注意其「12個月來經醫師診斷」與「曾經經醫師診斷」是分開的。在該篇報告,缺乏「12個月來經醫師診斷」,而以「曾經經醫師診斷,及/和最近12個月來哮喘」當成氣喘的標準,是世界上罕有的定義。因氣喘很多在年幼發作,易造成回憶偏差。 因此其兒童氣喘盛行率高達10%,表面上好像台北學童氣喘盛行率十餘年來又增加一倍。然而同時間(1996年)由謝貴雄教授所參與56國,155個中心之國際兒童氣喘盛行率比較結果,如以標準問卷,即“過去12個月來,你是否有哮喘﹖”對台北11400位學童調查其氣喘盛行率約為4%∼5%,十餘年來,台北學童氣喘盛行率似無明顯增加。以影帶篩選,也只以最近12個月來有呈現電視上顯示「休息哮喘」為氣喘定義,台北學童氣喘盛行率約2.0%,被列為世界各國最低的國家之一[18]。如以同樣標準,則高雄市學童氣喘盛行率(12∼15歲),標準問卷為6.0%,影帶問卷為4.6%[19]。 表一顯示以過去12個月來,你是否有哮喘作為氣喘定義;世界各國之13∼14歲學童氣喘盛行率,年齡有時很難從原始資料重新計算13∼14歲,所以年齡範圍可能稍有不同,其中1996年的資料,因無原始數據是由其圖一或圖二轉換而來。由於定義如只考慮一項,可能會低估,因此ISAAC影帶問卷研究也估計合併前三項(即1(1)+2(2)+3(3)-重複),則12∼15歲學童最近12個月氣喘盛行率:澳洲Adelaid(37%)、Sydney(40%),紐西蘭Wellington(36%)、英國West Sussex(30%)、德國Bochum(27%),而高雄市為12.1%。當然盛行率與男女性別也有相關,未來也需考慮性別之差異。 結 語 氣喘急性發作時,醫師很容易認知這是氣喘,但平時很難用簡單的句子來描述氣喘(asthma)的定義或診斷,但在公共衛生制定政策,流行病學研究或其他場合,必須要有簡易可行的篩檢問卷,從較早傳統問卷第一項問題主要為“你是否曾經哮喘(wheezing)”,再修改成“最近12個月,你是否有氣喘”,再發展兒童氣喘及過敏國際研究(ISAAC)第一版問卷,第二版及第三版問卷,並製成影帶問卷,由學生自己觀看影帶上圖像動作回答,可以避免文字語意不同而造成偏差,雖然methacholine挑戰檢驗結果不能完全代表氣喘,然而目前已形成當作氣喘效度的黃金標準,ISAAC影帶問 卷在效度及信度皆達到理想程度,逐漸被國際接受,作為國際比較及其他研究的工具。
期刊論文
1.Hsieh, K. H.、Shen, J. J.(1998)。Prevalence of Childhood Asthma in Taipei, Taiwan, and Other Asian Pacific Countries。The Journal of Asthma,25(2),73-82。  new window
2.Gergen, P. J.、Mullaly, D, I.、Evans, R.(1988)。National survey of prevalence of asthma among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 1976 to 1980。Pediatrics,81(1),1-7。  new window
3.Unger, L.、Harris, M. C.(1974)。Stepping stones in allergy。Ann Allergy,32,214-230。  new window
4.Ciba Foundation Guest Symposium(1959)。Terminology definitions, classification of chronic pulmonary emphysema and related conditions。Thorax,14,286-299。  new window
5.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Committee on Diagnostic Standards(1962)。Definitions and classification of chornic bronchitis, asthma and pulmonary emphysema。Am Rev Respir Dis,85,762-768。  new window
6.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1975)。Epidemiology of chronic non-specific respiratory diseases。Bull WHO,52,251-259。  new window
7.Wiggins, John(1997)。Asthma: Confidence in Definition and Diagnosis?。J. Pharm. Pharmacol,49,5-7。  new window
8.Samet, J. M.(1987)。Epidemiologic approache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asthma。Chest,91,74-78。  new window
9.Lai, C. K. W.、Chan, J. K. W.、Wong, G.(1997)。Comparison of the ISAAC video questionnaire (AVQ3.0) with the ISAAC written questionnaire for estimating asthma associated with bronchial hyper-reactivity。Clin Exp Allergy,27,540-545。  new window
10.Burney, P. G. J.、Luczynska, C.、Chin, S.、Jarvis, D.(1994)。The European Community Respiratory Health Survey。Eur Respir J,7,954-960。  new window
11.Shaw, R. A.、Crane, J.、O'Donnell, T. V.、Lewis, M. E.、Stewart, B.、Beasley, R.(1992)。The use of a videotaped questionnaire for studying asthma prevalence: a pilot study among New Zealand adolescents。Med J Australia,157,311-314。  new window
12.Shaw, R. A.、Crane, I.、Pearce, N.(1992)。Comparison of a video questionnaire with the IUATLD written questionnaire for measuring asthma prevalence。Clin Exp Allergy,22,561-568。  new window
13.吳家興、林瑞雄、謝貴雄、邱文達、陳麗美、邱淑媞、黃國晉、劉文良、邱宏毅、蕭慧娟、方淑慧、陳雄文、林嘉明、宋鴻樟(199806)。臺灣北部國中學生氣喘盛行率調查。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7(3),214-2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The International Study of Asthma and Allergies in Childhood Steering Committee(1998)。Worldwide variation in prevalence of symptoms of asthma, allergic rhinoconjunctivitis, and atopic eczema: ISAAC。Lancet,351(9111),1225-1232。  new window
15.Pearce, N.、Weiland, S.、Keil, U.、Langridge, P.、Anderson, H. R.、Strachan, D.、Bauman, A.、Young, L.、Gluyas, P.、Ruffin, D.、Crane, J.、Beasley, R.(1993)。Self-reported prevalence of asthma symptoms in children in Australia, England, Germany and New Zealand: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using the ISAAC protocol。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6,1455-1461。  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葛應欽(1996)。學童呼吸系統健康檢查計畫 (計畫編號:EPA-85-1601-08-05)。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1992)。International Consensus Report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sthma。Washington: DC:DHHS。  new window
2.Anonymous(1994)。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Washington: DC:NHLBI。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Pearce, N.、Beasley, R.、Burgess, C.、Crane, J.(1998)。Measuring asthma prevalence。Asthma epidemiology: principles and method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