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建構一個資訊分享的大社會--淺談數位化博物館的時代使命
書刊名:博物館學季刊
作者:周明
出版日期:1999
卷期:13:1
頁次:頁5-11
主題關鍵詞:數位化博物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
  • 點閱點閱:22
     資訊社會的來臨,「電腦科技」將是社會發展的技術核心,「資訊公用事業」將取代工業社會的工廠,打破傳統的三級產業結構,成為資訊財的產銷中心。而隨著「數位化」的普及應用,新世紀的來臨,必將資訊空間推展到全球資訊分享的成熟階段。博物館身為資訊公用事業的一環,應體認到這種時代的使命以提昇功能,並體現「二十一世紀為終身教育學習時代」的信念。
期刊論文
1.耿鳳英(19980700)。電腦媒體與博物館觀眾的互動。博物館學季刊,12(3),53-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雪華、張玉欣(19971000)。臺大電子圖書館與博物館數位化資源之組織。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23(2),5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志仁(1997)。網路大調查--族群分析,上班族領軍臺灣網路。天下雜誌,124-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明地、Hanna, Donald E.(1998)。數位競爭時代的高等教育--新興的組織模式。遠距教育季刊,6,5-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eard, Kate(1995)。Digital Spatial Libraries: A Context for Engineering and Library Collabor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14,79-85。  new window
6.Chen, Yu-wen(1996)。Going Digital: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igital Libraries。國家圖書館館刊,1。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MacDonald, George F.、Alsford, Stephen(1994)。Towards the Virtual Museum: Crisis and Change for Millenium 3。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and Local History 54th Annual Meeting。Omaha。  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尹建中(1997)。資訊科技對文化社會的影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瀛春(1997)。資訊時代的科學傳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瞿海源(1997)。資訊網路與臺灣社會 網路使用的社會意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981112)。自由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惠心(19971222)。詩人須文蔚和他的現代網際詩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明煌(19971230)。年度網路使用調查結果出爐,網際購物商機無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鴻珠(1995)。全球矚目的數位化圖書館,http://www.lib.tku.edu.tw/seminar/dlib.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Masuda, Yoneji(1980)。Managing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Releasing Synergy Japanese Style。Tokyo:Institute for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