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嘉靖刊《荔鏡記》的疑問詞
作者:連金發 引用關係于嗣宜
書刊名:山高水長 : 丁邦新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下冊;何大安, 張洪年, 潘悟雲, 吳福祥 (編輯)
頁次:801-811
出版日期:2006
出版項: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主題關鍵詞:荔鏡記疑問詞閩南語明代怎麼/甚麼來源官話變項泛指反詰語境
學門:語言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5
本文探討《荔鏡記》(明嘉靖刊本 1522-1566)的疑問詞。疑問詞可以看成是變項和語法範疇的結合,有綜合和分析兩種表現方式,用於問人、事物、處所、時間、性狀、方式、原因、目的、數量、程度等範疇。從疑問詞可以看出《荔鏡記》所反映的多重語言成分,其中包括閩南語、官話和文言。疑問詞的變項除了主要的疑問功能,還具有泛指、反詰等功能,功能的提取和上下文或語境有密切的關係。本文還探討了疑問詞變項「乜」(〈「物」)的來源,並指出「做乜」實際上和官話的「怎麼」同一個來源,而「是乜」也和官話的「甚麼」同一個來源,不過明代《荔鏡記》所反映的閩南語中「做乜」和「是乜」都還沒產生連音的現象。
期刊論文
1.曾憲通(1991)。明本潮州戲文所見潮州方言述略。方言,1991(1),10-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Demieville, P.(1950)。Archismes de prononication en Chinois Vulgaire。T’oung pao,40,1-59。  new window
3.太田辰夫(1968)。甚麼考。神戶外大論叢,19(3),9-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Wang, William S. Y.(1969)。Competing change as a cause of residue。Language,45(1),9-25。  new window
5.周法高(19530600)。中國語法札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4,197-2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連金發(1995)。臺灣閩南語疑問代詞的歷史發展和方言變異。第一屆臺灣語言國際研討會。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371-3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Duffus, William(1883)。English-Chinese Vocabulary of the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Swatow。Swatow:English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new window
2.志村良治(1984)。中國中世語法史。東京:三冬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守禮(2001)。明嘉靖刊荔鏡記戲文校理。臺北:從宜工作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守禮(2001)。明萬曆刊荔枝記戲文校理。臺北:從宜工作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太田辰夫、蔣紹愚、徐昌華(2003)。中國語歷史文法。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1995)。漢語方言詞匯。北京: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叔湘、江藍生(1985)。近代漢語指代詞。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太田辰夫(1958)。中國語歷史文法。東京:江南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太田辰夫(1988)。中國語史通考。東京:白帝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太田辰夫、江藍生、白維國(1991)。漢語史通考。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志村良治、江藍生、白維國(1995)。中國中世語法史研究。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Van Valin, Robert D. Jr.(1994)。Extraction restrictions, competing theories and the argument from the poverty of the stimulus。The Reality of Linguistic Rules。Amsterdam:John Benjamin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士元、連金發(2004)。語音演變的雙向擴散。中國語言學論叢。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Wang, William S. Y.、Lien, Chin Fa(1993)。Bidirectional Diffusion in Sound Change。Historical Linguistics: 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Longman。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