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善與性:儒家對善的定義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作者:沈順福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2)
頁次:59-64
主題關鍵詞:人性圓滿儒家亞里士多德能力至善遷善成人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4
日常語言的善表達了人們的一種主觀判斷。但是古漢語之善,主要指能力的完備以及因此而能夠完成某項工作的狀態。善即完備。從儒家道德哲學的角度來說,善即性的完成或圓滿狀態。這便是儒家對善的定義。它明顯區別于西方的主觀判斷性的善的概念。
期刊論文
1.傅佩榮(2013)。人性與善的關係問題。中國文化,2013(2),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繼軍(2006)。周初"善"、"惡"觀念考。求是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焦國成(2013)。"善"語詞考源。倫理學研究,20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Aristotle、Crisp, Roger(2004)。Nicomachean Eth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Lloyd, G. E. R.(1968)。Aristotle: The growth and structure of his though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鄭玄、劉寶楠(1986)。論語正義。上海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52)。The Works of Aristotle。Encyclopaedia Britannia Inc.。  new window
5.Aristotle(1958)。Politics, the Pocket Aristotle。New York:Pocket Books。  new window
6.Moore, G. E.(1999)。Principia Ethica。China Social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  new window
7.胡宏、吳仁華(1987)。胡宏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荊門市博物館(1998)。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毛亨、鄭玄、孔穎達、龔抗雲、肖永明(1999)。毛詩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程顥、程頤、劉元承、王校魚(2004)。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Crisp, Roger(2004)。[Nicomachean Ethics] Introduction。Nicomachean Eth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