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土家語言資源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書刊名:貴州民族研究
作者:易紅楊勇
作者(外文):Yi, HongYang, Yo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7)
頁次:207-210
主題關鍵詞:土家語土家語言資源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符號Tujia languageTujia language resourcesTujia people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Cultural symbol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土家語是土家族民族文化的最核心成分,它在語言學相關理論研究的創新和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中的地位兩個方面都具有重要價值。本文從土家語言資源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間關系的視角出發,旨在從土家語言資源中挖掘和創造代表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符號",以加強和拓展文化符號研究的方式保護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從縱橫兩個維度采取措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傳承。
期刊論文
1.曹毅(2002)。土家族的機智人物故事。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2(5),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廷亮(2010)。《苗防備覽》所記土家語詞匯校釋。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11),6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天貞(2003)。土家語的支屬問題。中南民族大學學報,88-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譚志滿(2001)。"梯瑪"探幽。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1(1),4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昌秘(2001)。尋訪民間大師之三--土家故事大王劉德培。中國民族,2001(5),50-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靜如(1955)。關於湘西土家語言的初步意見。中國民族問題研究集刊,195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向亮(2012)。南部土家語高元音的舍位後移現象--以"i"韵的地域分化為例。民族語文,2012(2),4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世璇(2012)。論瀕危語言結構系統的變化特點--南部土家語結構異變分析。雲南民族大學學報,2012(4),146-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鮮于煌(1999)。土家族民間故事中"民族大團結思想"。西南民族大學學報,1999(9),52-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德書(2003)。土家語"梯瑪"語義溯源--與《"梯瑪"探幽》一文作者商榷。中央民族大學黨報,2003(1),139-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德書(2006)。土家語的判斷句。民族語文,2006(4),36-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易紅、彭瑛(2014)。論鄂西少數民族文化"走出去"的途徑。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4(8),3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延莉(2001)。舞臺上的"原生態"和原生態的"舞臺。音樂藝術,2011(1),36-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鐘年(2001)。民間故事:誰在講誰在聽--以廩君鹽神故事為例。民間文化,2001(1),90-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傅錢余(2013)。民間儀俗與民間文學研究--歷史考察、文本分析與反思(博士論文)。南開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田德生、何天貞(1986)。土家族語言簡志。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