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西南喀斯特地區農戶氣象災害致貧的影響因素分析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科版)
作者:鄭雙怡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3)
頁次:40-45
主題關鍵詞:因災致貧廣義多層線性模型西南喀斯特地區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
  • 點閱點閱:3
本文基于西南喀斯特地區14個村莊的調查得到1520戶農戶基本數據,采用廣義多層線性模型,從農戶和村莊兩個層面,分析西南喀斯特地區農戶因災致貧風險的影響因素和作用程度大小。研究發現:(1)農戶個體和家庭特征差異對農戶因災致貧的解釋程度達到92.86%,村莊間海拔和規模差異對農戶因災致貧的解釋程度為7.14%,農戶因災致貧風險主要與農戶個體和家庭因素有關。(2)在不考慮村莊差異的情況下,戶主健康狀況、家庭規模、勞動力數量等因素顯著影響了農戶因災致貧風險。(3)在考慮村莊差異的情況下,村莊海拔特征會減弱家庭勞動力數量、農戶住房情況對因災致貧風險的作用程度,加強林地面積與因災致貧風險的關聯作用。村莊的規模特征會增強農戶飲水困難程度、工資收入等因素與因災致貧風險的關聯程度。最后,本文從精準扶貧的角度出發提出了相關建議和措施。
期刊論文
1.Hahn, M. B.、Riederer, A. M.、Foster, S. O.(2009)。The livelihood vulnerability index: A pragmatic approach to assessing risks from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change: A case study in Mozambique。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19(1),74-88。  new window
2.湯芸、張原(2016)。脆弱性辨析與災難形態的類型學劃分--人類學災難研究本土化的可能路徑。青海民族研究,20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貽娟、李興緒(2011)。風險衝擊與貧困脆弱性--來自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農戶的證據。思想戰線,20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原(20160900)。中國人類學災難研究的學理追求與現實擔當--生活世界的可持續性與彈韌性機制的在地化營造。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6(9),13-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廖薇(2010)。氣候變化與農戶農業生產行為演變--以四川省什邡市農戶秸秆利用行為為例。農業技術經濟,20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浩、陳光燕、莊天慧、汪三貴(2016)。氣象災害對中國特殊類型地區貧困的影響。資源科學,20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方迎風(2014)。衝擊、「能力」投資與貧困脆弱性。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Bryan, Elizabeth(2009)。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Ethiopia and South Africa: Options and Constrains。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12(4),413-426。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