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民間信仰志視閾內災禍風險應對與族群互動的靈異敘事--以北江流域曹主信仰神話體系為例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作者:黃韌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7)
頁次:17-23
主題關鍵詞:災禍風險神話傳說族群關係民間信仰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
  • 點閱點閱:4
作為南嶺民族走廊重要組成部分的北江流域,由于族群、自然和經濟等因素,在歷史上常常需面對各種天災人禍與社會風險。在地方精英和民眾的共同建構之下,當地逐漸形成了一套關于"曹主娘娘"的英雄神話體系。本文基于這套神話體系的形成過程之考察,分析了在這一過程中,地方社會對于商業組織、族群生態與災害風險的符號性關系的認知,是如何融入到曹主神話之中,并進而形塑了一種關于災難風險體驗與應對敘事的地方性知識,至今仍發揮著影響。以此案例,本文也指出,地方神話體系的塑造,仍是大小傳統話語圍繞各種災禍風險和神異敘事而展開的對話與角力的結果,也是地方權力的對話所展開的過程。
期刊論文
1.湯芸、張原(2016)。脆弱性辨析與災難形態的類型學劃分--人類學災難研究本土化的可能路徑。青海民族研究,20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納日碧力戈(2008)。災難的人類學辨析。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大鳴、夏少瓊(2012)。國外災難研究百年--十大轉變。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原(20160900)。中國人類學災難研究的學理追求與現實擔當--生活世界的可持續性與彈韌性機制的在地化營造。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6(9),13-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蘇珊娜.M.霍夫曼(2013)。魔獸與母親--災難的象徵論。民族學刊,20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安東尼.奧利佛-史密斯、蘇珊娜.M.霍夫曼、彭文斌(2011)。人類學者為何要研究災難。民族學刊,20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帆(2008)。災難與歷史研究。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韌、王建新(2012)。廣東北部早期移民、商業與曹主信仰演變。大珠三角論壇,20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鈴木岩弓、陶思炎(1999)。論民間信仰的研究體系。世界宗教研究,199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熊威(2016)。跨學科視域下的神話研究:鄧啟耀教授神話研究述評。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芳(2013)。「災害」、「災難」和「災變」人類學災厄研究關鍵詞辨析。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莊孔韶、張慶寧(2009)。人類學災難研究的面向於本土實踐思考。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趙曦(2013)。災難人類學視野下常態文化的斷裂與非常態再建應用取向--以羌族非物質釋比文化災後重建為案例。地方文化研究,20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周建新(2010)。地方性與族群性:客家民間信仰的文化圖像。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郭建勳(2014)。族群、環境、地方知識與災難--以1786年四川大渡河地震為例。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邢飛(2011)。從《太平經》看道教災難思維模式。中華文化論壇,20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丁培仁(2010)。從《無上秘要》看六朝道教關於災難的論述。宗教學研究,2010(4),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郭豔豔(2013)。《史記》災難描寫及其文化意義。皖西學院學報,20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范可(2011)。災難的儀式意義歷史記憶。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蘇珊娜.霍夫曼、陳梅、彭文斌(2015)。人類學視野中的災難和文化要素的探討。民族學刊,20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熊昌錕(2011)。論桂北地區商業發展和民間信仰的互動關系--基於大圩祭祀圈的考察。廣西民族研究,20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鄧啟耀、熊迅(2016)。衛星和互聯網情境下的神話學討論。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彭兆榮(2008)。災難與人類。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盧嘉瑞、胡小玲、何月霓(2012)。災論。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葉舒憲(2008)。文學中的災難與救世。文化學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周建新(2017)。中國文化產業研究2016年度學術報告。深圳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祝平(2009)。當代中國民間信仰的歷史演變與依存邏輯。深圳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方志遠(2001)。明清湘鄂贛地區的人口流動與城鄉商品經濟。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鄧啟耀(1994)。中國神話思維結構。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蔣祖緣、方志欽(1995)。簡明廣東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韌(2015)。神境中的過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英德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2006)。英德縣誌。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超富(2009)。北江女神曹主娘娘。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超富(2010)。曹主娘娘文化。英德的傳統地方社會與民俗。四川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