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五四文學運動的“革命”話語
書刊名:中國社會科學
作者:李怡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12)
頁次:166-180
主題關鍵詞:文學革命陳獨秀新文學運動胡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
<正>一、被質疑的"革命""革命"是中國現代文學史對五四新文學運動的經典性概括,也是五四新文學倡導者在當時的普遍認知和表述。但是,究竟如何認定這一"革命"的內涵,當代學者卻不無分歧。若如此,則會對五四新文化傳統的歷史意義產生懷疑與動搖,也會影響對於現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我們的文學史一度將"革命"歸功於陳獨秀等政治革命家,而將"改良"的胡
期刊論文
1.蔣智由(1902)。盧騷。新民叢報,1902(3),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敏(1993)。世紀末的回顧--漢語語言變革與中國新詩創作。文學評論,1993(3),5-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沫若(19220315)。創造者。創造季刊,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錢玄同(1917)。致陳獨秀。新青年,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錢玄同(1923)。漢字革命。國語月刊,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來明(2008)。「文學」如何「革命」--近代「文學革命」話語的生成。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8(4),1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獨秀(1919)。本志宣言。新青年,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新潮社同人(19221227)。新潮社的最近。北京大學日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澤東(19190714)。創刊宣言。湘江評論,創刊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19)。發刊旨趣書。新潮,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獨秀(1921)。革命與制度。新青年,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獨秀(1917)。通信•答曾毅書。新青年,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怡(2009)。誰的五四?--論"五四文化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馮自由(1936)。革命二字之由來。逸經,193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章太炎(1901)。正仇滿論。國民報,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獨秀(1921)。文化運動與社會運動。新青年,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傅斯年(1919)。新潮之回顧與前瞻。新潮,2(1),200-2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子展(1929)。中國近代文學之變遷。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弢(1979)。中國現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格里德、魯奇(1989)。胡適與中國的文藝復興:中國革命中的自由主義(1917-1937)。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瑤(1982)。中國新文學史稿。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曹聚仁(2010)。文壇五十年。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夏志清、劉紹銘(1979)。中國現代小說史。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胡適(19251010)。新文學運動之意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鄭振鐸(1935)。[中國新文學大系.文學論爭集]導言。文學論爭集。上海:良友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魯迅(1981)。《自選集》自序。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適(2003)。新思潮的意義。胡適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適(2003)。逼上梁山。胡適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適(2003)。留學日記。胡適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胡適(2003)。文學改良芻議。胡適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適(2003)。〈嘗試集〉自序。胡適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適(1935)。[中國新文學大系•建設理論集] 導言。中國新文學大系•建設理論集。上海:上海良友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胡適(2003)。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胡適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傅斯年(2003)。文言合一草議。傅斯年全集。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昆廷•斯金納、段勝武(1989)。[現代政治思想的基礎] 前言。現代政治思想的基礎。北京:求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唐德剛(2003)。胡適口述自傳。胡適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羅家倫(1979)。話五四當年。現代中國文學史話。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郭沫若(1989)。文學革命之回顧。郭沫若全集•文學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郭沫若(1984)。中國文化之傳統精神。郭沫若全集•歷史編。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郭沫若(1990)。一個宣言。郭沫若全集•文學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郭沫若(1982)。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郭沫若全集•歷史編。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郭沫若(1990)。論中德文化書。郭沫若全集•文學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獨秀(2005)。文化運動與社會運動。獨秀文存。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唐德剛(2003)。胡適口述自傳。胡適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章太炎(1897)。論學會有大益於黃人亟宜保護。時務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梁啟超(1998)。梁啟超致胡適。胡適論學往來書信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梁啟超(1989)。〈晚清兩大家詩鈔〉題辭。飲冰室合集•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梁啟超(1989)。先秦政治思想史。飲冰室合集•專集之五十。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梁啟超(1989)。中國人對於世界文明之大責任。歐游心影錄節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魯迅(1981)。二十四孝圖。朝花夕拾。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魯迅(1981)。〈月界旅行〉辨言。譯文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魯迅(1981)。關於翻譯的通信。二心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