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良渚文化的神人獸面像--玉器時代觀念形態和美術形式的個案研究-
作者:方向明
書刊名:東亞考古的新發現;陳光祖, 臧振華 (主編)
頁次:153-198
出版日期:2013
出版項:臺北:中央研究院
主題關鍵詞:良渚文化神人獸面像玉器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劉斌(1990)。良渚文化玉琮初探。文物,1990(2),30-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南京博物院(1984)。1982年江蘇常州武進寺墩遺址的發掘。考古,1984(2),109-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鄧淑蘋(19881000)。由「絕地天通」到「溝通天地」[玉璧與琮]。故宮文物月刊,6(7)=67,13-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牟永抗(19950600)。東方史前時期太陽崇拜的考古學觀察。故宮學術季刊,12(4),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光直(1988)。濮陽三蹻與中國古代美術上的人獸母題。文物,1988(11),36-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學勤(1991)。良渚文化玉器與饕餮紋的演變。東南文化,1991(5),4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8)。餘杭瑤山良渚文化祭壇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88(1),32-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考古隊(1988)。浙江餘杭反山良渚墓地發掘簡報。文物,1988(1),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仁湘(2007)。中國史前的縱梁冠--由凌家灘遺址出土玉人說起。中原文物,2007(3),38-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仁湘(2000)。中國史前「旋目」神面崇拜圖像認讀。文物,2000(3),26-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方向明(2003)。良渚文化玉器的龍首紋與神人獸面紋之獸面紋。東南考古研究,3,170-1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方向明(1998)。史前東方大口尊初論。東南文化,1998(4),37-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方向明(1992)。良渚文化「鳥蛇樣組合圖案」。東南文化,1992(2),120-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方向明(1991)。良渚文化玉器所反映的原始宗教。南方文物,1991(1),54-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山東工作隊(1990)。山東臨朐朱封龍山文化墓葬。考古,1990(7),587-5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芮國耀、沈嶽明(1992)。良渚文化與商文化關係三例。考古,1992(11),1039-1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牟永抗(1999)。關於琮璧功能的考古學觀察--良渚古玉研究之一。東方博物,4,29-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宋建(1992)。良渚文化的陶文和玉器徽記。中國文物世界,83,55-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秦嶺(2006)。良渚玉器紋飾的比較研究--從刻紋玉器看良渚社會的關係網絡。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8,23-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賀剛(2010)。湖南高廟遺址出土新石器時代白陶。東南考古研究,4,224-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0)。湖南黔陽高廟遺址發掘簡報。文物,2000(4),4-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8)。牛河梁紅山文化第二地點一號塚石棺墓的發掘。文物,2008(10),15-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鄧淑蘋(2010)。良渚晚末期玉器變化及紋飾流傳初探。東南考古研究,4,135-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鄧淑蘋(20070100)。遠古的通神密碼--介字形冠。故宮文物月刊,286,82-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敦愿(1972)。記兩城鎮遺址發現的兩件石器。考古,1972(4),56-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斌、王煒林(2004)。從玉器的角度觀察文化與歷史的嬗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6,45-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方向明(2010)。良渚玉器刻紋研究之二--再論龍首紋與獸面紋。玉魂國魄--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建(2011)。凌家灘文化的冠、玉冠徽及相關問題。中華玉文化中興第三屆年會,(會議日期: 2011年12月)。良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琳(2010)。玉人的啟示--故宮博物院藏紅山玉人像考辨。玉魂國魄--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58-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敏(2010)。紅山與良渚--玉器形態與原始宗教形態相互關係的再思考。玉魂國魄--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04-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斌(2011)。紅山、凌家灘、良渚龍鳳的崇拜與演變。中華玉文化第三屆年會,(會議日期: 2011年12月20日)。良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斌(2010)。文化的傳承與演變--關於良渚文化與紅山文化的思考。玉魂國魄--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翠梅(2010)。良渚文化玉琮之分類及其發展。玉魂國魄--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古方(2005)。中國出土玉器全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南京博物院(1990)。良渚文化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遂昌縣文物管理委員會(2001)。好川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建芳(2006)。長江流域玉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國家文物局(2007)。2006中國重要考古發現。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仁湘(2011)。史前中國的藝術浪潮--廟底溝文化彩陶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2000)。福泉山。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1987)。崧澤。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00)。山東王因。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6)。凌家灘。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河北省文物研究所(2007)。北福地--易水流域史前遺址。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南京博物院、江陰博物館(2009)。高城墩。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5)。南河濱。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5)。廟前。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5)。反山。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3)。瑤山。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浙江省博物館(2009)。史前雙璧。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浙江省文物局(2011)。發現歷史--浙江新世紀考古成果展。北京:浙江攝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桐鄉市文物管理委員會(2006)。新地里。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湖北省荊州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學系石家河考古隊(1999)。蕭家屋脊。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吉琨璋(20060929)。山西曲沃羊舌村發掘又一處晉候墓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麗君(20110304)。崧澤文化的「圓和弧邊三角」與大汶口文化額鏤孔陶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福泉山考古隊(20111021)。上海福泉山遺址吳家場墓地發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衛,周建初(20110512)。海寧瑞寺橋遺址發現崧澤時期圓和弧邊三角形組合的玉器,http://www.zjww.gov.cn/news/2011-05-12/313428108.s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明達(2003)。介紹一件良渚文化玉琮半成品--兼談琮的製作工藝。史前琢玉工藝技術。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方向明(2006)。凌家灘遺址出土玉器形和紋飾的相關問題討論。凌家灘文化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方向明(2005)。良渚玉器的種類及其紋飾。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文物精品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牟永抗(1989)。良渚玉器上神崇拜的探索。慶祝蘇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江蘇省趙陵山考古隊(1996)。江蘇昆山趙陵山第一、二次發掘簡報。東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發現60周年紀念文集。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牟永抗(1990)。[良渚文化玉器]前言。良渚文化玉器。北京:香港:文物出版社:兩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麗娟(2010)。上海青浦福泉山遺址吳家場地點考古發掘。2009中國重要考古發現。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2)。桐鄉章家濱、徐家濱良渚文化墓葬發掘。滬杭甬高速公路考古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陸耀華(2005)。嘉興大墳遺址的清理。崧澤良渚文化在嘉興。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鄧淑蘋(1998)。再論神祖面紋玉器。東亞玉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鄧淑蘋(1998)。雕有神祖面紋與相關紋飾的有刃玉器。劉敦愿先生紀念文集。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斌(2009)。良渚古城。浙江考古新紀元。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斌、仲召兵、王寧遠(2009)。良渚遺址群石馬兜2004~2007年發掘。浙江考古新紀元。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