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梁啟超、周樹人到胡適--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線索
書刊名:中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侯桂新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1)
頁次:154-159
主題關鍵詞:梁啟超周樹人胡適中國現代文學發生線索晚清文體革命新生文藝運動五四文學革命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72
從晚清時期的梁啟超、周樹人到民國初年的胡適,貫穿著一條隱而不彰的中國現代文學發生線索。梁啟超提倡"文界革命"、"詩界革命"與"小說界革命"等,為文壇貢獻了新的散文樣式和小說品種,對詩歌、戲曲體式也進行了部分變革。周樹人提出"別求新聲于異邦",試圖通過"新生"文藝運動改變國人精神,由"立人"進而達成"立國"。胡適提出"文學革命",在進行理論思考的同時,從形式入手進行白話詩詞的創作實驗,從而找準了文學變革的突破口,最終實現了中國文學的現代轉型。這三位具有思想家氣質的年輕知識分子,共同促成了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他們共同關注的"形式"與"精神",則成為新文學不可分割的表里,從宏觀上決定了新文學近一個世紀的走向。
期刊論文
1.趙黎明(2012)。新文學"自言自語的思想草穡"--《胡適留學日記》中的新詩文體探索。文學評論,20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胡適(2006)。胡適留學日記。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啓超(1999)。梁啓超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瑤(2000)。王瑤全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作人(2008)。知堂回想錄:周作人晚年自述傳。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夏曉虹、梁啓超(2014)。在政治與學術之間。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季鎮淮(1992)。來之文錄。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適(1990)。胡適文存。遠東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魯迅(2005)。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增田、林煥平(1981)。魯迅與日本。魯迅與中日文化交流。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適(1999)。逼上梁山。胡適傳記作品全編。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茅盾(1989)。讀《吶喊》。茅盾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