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當代人類學社會學理論的比較分析:後現代主義,還是新制度主義
書刊名:中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張繼焦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5)
頁次:31-36
主題關鍵詞: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後現代主義新制度主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7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社會科學有兩大學術思潮:一個是人類學的后現代主義,另一個是社會學的新制度主義。這兩大學術思潮一個偏人文一個偏社科,而后現代主義提倡的人文情懷、浪漫色彩、小范圍研究方法、不關注重大的現實經濟社會問題、對民族志科學性的反思等特點,使得人類學民族學處于邊緣學科的地位;中國人類學民族學要想走出邊緣成為顯學,應向社會學取經,更多地吸取新制度主義的理論養分,更多地對當今重大的經濟社會問題進行實證研究
期刊論文
1.洪銀興、曹勇(1996)。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的地方政府功能。經濟研究,1996(5),22-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俊彪、周大鳴(2009)。實踐、權力與文化的多樣性闡釋--人類學的後現代主義轉向反思。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馬力羅、吳曉黎(2014)。時間與民族志:權威、授權與作者。民族研究,20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臧得順(2011)。中國社會結構轉型:理論與實證對一個師承性學派研究成果的譜系考察。思想戰線,20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繼焦(1999)。非正式制度、資源配置與制度變遷。社會科學戰線,199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繼焦(2010)。經濟文化類型:從"原生態型"到"市場型"--對中國少數民族城市移民的新探討。思想戰線,2010(1),14-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瑞龍(1998)。我國制度變遷方式轉換的三階段論--兼論地方政府的制度創新行為。經濟研究,1998(1),3-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繼焦(1999)。市場化中的非正式制度。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James, Allison、Hockey, Jenny、Dawson, Andrew(1997)。After Writing Culture: Epistemology and Praxis in Contemporary Anthropology。London:New York:Routledge。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繼焦(2012)。從第十六届世界大會看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的現狀與發展趨勢。世界的盛會豐碩的成果--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第十六届大會最新學術成果概述。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