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南宋時代抗金義軍之研究
作者:黃寬重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uang, Kuan-Zhong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指導教授:王德毅
陶普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80
主題關鍵詞:宋代抗金義軍女真金朝義軍華北地區宋高宗宋孝宗歷史地理SONG-DYNASTYNU-ZHENJING-DYNASTYHUA-BEI-AREASONG-GAO-ZONGSONG-XIAO-ZONGHISTORYGEOGRAPH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2
緒言
北宋未年,徽宗君臣企圖運用聯夷以制夷的策略,收復燕雲故地,因而發動聯金滅遼
的軍事冒險。不,軍在滅遼過程中一無所成,反而招致女真的輕視。女真於滅遼後,
進而攻宋。承平百餘年的宋朝,由於著重內部民氣的涵育,對軍事和國防的佈署,則
不免於輕怠疏漏,以致驟遭外患,便告土崩瓦解,社稷不守。幸而北未瀕亡之際,各
地百姓紛紛自組地方武力,據險抗敵,大起勸王之師,使未遺臣得以從容擁立康王趙
構繼構,重建趙氏政權。東晉以後南北對峙的局面,再度出現。
金朝統治下的北方百姓,在宋金對峙的百餘年間,不斷掀起抗金的浪潮。他們或南逃
歸宋,成為鞏固南宋政權、開發東南的力量;或在北方牽制金人,最後且敲響了金朝
覆亡的喪鐘。這種現象,固然是華北百姓在新政權統治下,由於意識型態與生活方式
的歧異所造成的,進一步去分析,則可看出傳統中國人民在春秋大義的薰陶下,對異
族統治的抗拒。這種抗拒,在我國歷史上,具有極為莊嚴與積極的意義。
本論文所採討的,即是女真侵宋及入主中原以後,華北漢人抗金、叛金的活動。由於
立場不同,宋金雙方對這些活動者的稱呼各異。金人以亂賊目之,宋人則稱之為義軍
。當歷史上漢人政權局部被異族取代,中國領土上同時有兩個不同民族所建立的政權
對峙時,受異族所統治的漢人之反抗活動,自不能以單純的叛亂來看待。如南宋朝野
,對在北方反對金政權而起事的漢人,不論其是否奉宋正朔,均一概稱為義軍。而且
從元明以來學者撰述中,義軍一詞屢被沿用,如明不洙史質,清趙翼廿二史劄記,近
人杜光簡「抗金義軍勢力之消長」等,均無異辭。再則,終南宋一代,北方抗金義軍
南歸,對南宋朝廷效忠始終如一的大有人在,義軍之名當之無愧。本文亦擬由南宋的
立場觀察此一問題,而所用資料又以南宋為多,因此沿用宋元以來舊稱,名為義軍。
嚴格說來,義軍是指華北百胜自動組織而成的抗金團體。他們原是在宋的正規軍──
禁軍──腐敗後,由民間自行倡組以保鄉里為目標的抗敵武力。到金人入主中原後
,才逐漸發展成反抗壓迫的「叛亂」團體。不過,本文對義軍的研究擬採廣義的解釋
,亦即:凡在金人入侵或建立政權後,抗金、叛金的各種武力,皆屬義軍;其中包含
由官吏私募或民間自組的非正規軍。而歸正人在反金的性質上與義軍相同,義軍歸宋
後也被視為歸正人,彼此之間並無明顯的界限,故亦列入本文討論範圍。此外,金人
入侵時及金朝未年,華北經濟殘破、政治解體、社會秩序大壞。這時候的武裝百姓固
曾高揭抗金之名,然一旦困於生計,則不免流於剽掠,多所擾民,實兼有義軍與盜賊
之性格,但因有抗金事蹟,也視之為義軍。
除宋金對義軍看法不同外,由於其份子的複雜,抗金動機也不盡相同。因此,在南宋
以後,對他們的評價也就出入甚大。南宋時有人認為他們乃是盜賊,明末張溥譽之為
忠臣孝子,而民初柯劭忞則斥為乘時徼利之徒。近年來,研究此一問題的學者漸多,
但多囿限於某一時期義軍之活動,大陸學者且過分強調義軍的民族意識及農民革命之
性格,持論尤多偏頗。因此,深入的觀察整個南宋的義軍活動,仍有其必要。爰以「
南宋時代抗金義軍之研究」為題,撰成論文,旨在全面探討義軍興起的背景、活動的
經過組織型態和性質、與宋金和戰的關係、宋臣對義軍的態度、宋廷的政策,以及義
軍的民族意識及後來完全變質的原因。
本論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義軍抗金的背景」。從經濟、民族、政治、社會四方面
,探討女真侵宋及統治華北期間,華北百姓起而抗金的原因。第二、三、四章為本論
文的重心。義軍活動與宋金和戰有密切關係,這三章配合宋金和戰的發展,對義軍活
動分三期敘述,以便經由橫斷面的觀察,進而掌握各期義軍活動之特點。第二章:「
高宗初期的義軍」。從北宋末年宋金衝突,到紹興十一年(西元一一四一年),未金
簽訂第一次和約止,前後凡十七年。第三章:「高、孝年間的義軍」。從紹興二十八
年(一一五八),金海陵帝暴政起,至孝宗隆興年間(一一六三─六四),宋金簽訂
第二次和約止,前後六年。第四章:「寧宗、理宗時期的義軍」。從寧宗開禧北伐迄
金亡(一二0六─三四),前後凡二十八年。每章各有四節,就義軍活動的經過、義
軍的組織與性質、宋臣對義軍的爭議、以及義軍活動的檢討等方面,分節加以剖析。
第五章「結論」,除歸納前述各章節探討的一些論點外,並嘗試對義軍活動的變質提
出解釋。本文敘述的時間,雖以南宋與金對峙時期為主,唯為說明問題的始末,亦上
溯到北宋末年,下迄金亡以後。
南宋的史料極為豐富。然而本文所探討的義軍,除少數人外,均無顯赫功業,有關其
活動事蹟的記載十分稀少,材料方面甚為殘缺零落。孝宗以後,這種情形尤為嚴重,
往往只能從一麟半爪的資料中去探討、分析。因此,有關義軍的研究,史料固然繁富
,卻又不夠完整,以致經過爬梳、整理後,仍未能完整顯現義軍的全貌,特別是義軍
的組織方面,更覺荒疏粗略。為了彌補這個缺憾,在義軍的組織與性質一節中,特別
列出各期重要義軍、歸正領袖及其活動概況表,俾有助於對義軍活動之瞭解。
在史料應用方面,除史書外,本文大量利用現存南宋及金、元人文集,兼及筆記、金
石資料,輔以近人研究之成果。然而史籍造瀚,掛一漏萬之處在所難免,尚請師長不
吝指正,以待修訂時改正。除了資料的困擾外,就相類似的問題,從事比較研究,往
往更能看出研究主題的真正意義。然以牽連的問題很多,非本文所能討論,故進一步
比較南朝、南朝時期漢人的活動,尚有待於異日。
感謝陶師晉生、王師德毅的鼓勵與教誨,使本文得以順利完成。其他師友或幫忙提供
史料,或潤飾文字,在此一併以最大的謝意。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