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鄉村建設實驗工作之比較研究(一九二六-一九三六)
作者:陳重光
作者(外文):Chen, Zhong-Guang
校院名稱: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指導教授:吳相湘
宋晞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81
主題關鍵詞:中國鄉村建設民族改造運動定縣曉莊鄒平農民歷史地理1926-1936CHINAHISTORYGEOGRAPH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9
我國鄉村建設運動是民族自覺與文化自覺的心理所推動,富有建設意義的民族改造運
動。在打倒「帝國主義」變成空虛口號之後,反求諸己,覺得非從民族的基本力量─
─農民身上謀自力更生不可。再說,百年來受西潮的衝擊,產生文化失調的現象,實
有從根本上求創應(Creative Adaptation) 的必要。於是就想到從農民及其生活基礎
上加以改造,乃提倡「下鄉」與「到民間去」運動,不但發為議論,造成輿論,而且
實地從事,見諸行動,主倡百和,遂成了所謂鄉村建設運動。
本文即就完全民間組織,全國三大鄉村教育實驗機關──定縣、曉莊、鄒平,就其所
致力之鄉村建設實驗工作之理論與實際,加以綜合比較分析,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緒論:簡述胎源於中國定縣的國際鄉村建設學院,在第三世界開發中國家所
扮演的角色。由於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貧富差距的擴大,使社會與政治之緊張狀態更
加嚴重。國際鄉村建設學院為第三世界農村貧民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擬定乃執行草根
自助計劃,目的即在阻止富足國家與貧窮國家間日益加大的差距,以免威脅到世界的
和平與繁榮。
第二章、鄉村建設運動的動因與內蘊:從時代背景分析鄉村建設運動之緣起。其動因
乃外來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導致農產品進口之逐年增加,加以災荒之頻仍,內戰之
綿延,荒地之擴大,田賦之苛重,農民之離鄉,高利之盤剝,貪官污史之搜括,更加
速農村之破產。至其內蘊實為鄉村教育之落實與知識份子之自覺與下鄉運動所致。
第三章、鄉村建設運動之模式:比較分析定縣、曉莊、鄒平三個鄉村建設實驗區之理
論根據,著手方案,實施之方式。定縣以社會的各種問題不自發生,自「人」而生,
發生問題的人,解決問題的也該是人。既然問題發生在人的身上,所以從事人的改造
的教育工作,特別是農民,成為解決中國整個社會問題之根木關鍵。而國人的根本問
題是貧、愚、弱、私。要解決這四個基本問題,必須從事四種教育工作;以文藝教育
救愚,以生計教育救貧,以衛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以培養國人的知識力,
生產力,強健力與團結力,「四力兼備」的新民。工作的進行分為五個步驟:調查、
研究、實驗、表證、推行。至於推行之方式分為學校式教育、社會式教育、家庭式教
育三種。曉莊以教育是應生活的要求而來,因此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
」。推行生活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學做合匚。這是陶行知從教授法和教學法提出
來更高階段的教育方法。教學做合一是一體的三面,並不是三件可以單獨分開而能存
在的東西。而且真正的做要在「勞力上勞心」,才能運用動作思想以產生新的價伂,
才能有所進步與創新。實施生活教育的方式,曉莊採取「藝友制」與「工學團」的辦
法;以宇宙為教室,奉萬物為宗師,打破生活與課程的界限,拆除社會與學校的圍牆
,消除了師生間的隔閡,破除勞心者與勞力者界限,而伸展到大自然,大社會裡去活
動。鄒平以中國四、五十年來的民族自救運動,先是趨向於近代君主立憲與民主共和
的路線,而後趨向於俄國共產黨發明的路線。這種種運動都是漿盛而終歸於無力,都
是走不通,不能救國的。一方面由於物質條件不合,另一方面由於精神條件不合,所
以要救中國,今後再不能跟著外國人走,而要「民族自覺」,以建設一個新的社會組
織構造,也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禮俗。所謂新禮俗,乃是中國固有精神與西洋文化的長
處二者為具體事實的溝通調和。其入手門徑是村學與鄉學,冀望把散漫的農民聚合起
來,以組織鄉村,並以村學鄉學作為推動鄉村建設與鄉村改造工作的大本營。其工作
之進行,是採用教育方法,輔導人民自治,將教育放在社會之中。
第四章、鄉村建設實驗工作概況:在比較三個實驗區的實際工作概況。定縣實驗區:
平民文學之研究計選得一千三百二十字為基本字,用以編輯千字課,自修用書和文藝
課本之用。還採集秧歌、鼓詞與民間文藝予以刊行。平民藝術之研究:旨在利用圖畫
、音樂或戲劇為四大教育製作適宜而有效之工具,以增進平民之欣賞力。定縣除文盲
之工作成果,至民國廿三年六月止使十四歲至廿五歲之青年因女文盲減至百分之三十
九。在經濟建設工作方面包含農業改進與合作經濟兩項。前者集中於生產之增加,包
括豬、雞牧畜之改良推廣及棉花、小麥、大穀、高梁等作物育種繁殖推廣試驗。後者
則在改良其經營方法與建立全縣之經濟制度。在衛生保健工作方面,實施縣單位保健
制度,每人每年僅負擔醫藥費一角,即可使全縣人民享有醫藥治療之機會。曉莊實驗
區計設立八個中心小學,四個中心幼稚園,三所民眾學校。聯村自衛組織成立之後,
附近的流氓、賭棍、鴉片鬼均自動遠颺。聯村運動會對農民組織之訓練,與團隊精神
之培養,頗有助益,中心茶園旨在革除賭博,吸食鴉片之惡習,改良他們的娛樂觀念
,使茶園成為鄉村社會之中心,農民正當娛樂的場所,民眾教育之樞紐。中心木匠店
用以訓練藝徒,改良明具。「會朋友」,就是去會農友,勸農民做應做的事,宣傳自
己的見解,調查農村各種狀況,為農民排難解紛。鄒平實驗區:普及民眾教育工作,
分為三個階段實施,先成立鄉農學校,其次由聯莊會自衛訓練,過渡到全縣青年訓練
,再以導友制,共學處之辦法,替代推行短期義務教育。農村金融實驗包括鄉村合作
事業與農村金融流通處兩項。前者除機織合作社,由於日本布匹傾銷影響外,其它五
項合作事業,成就輝煌。後者旨在吸收都市基金,調劑農村金融,資助合作事業,推
進一切建設。農業改良推廣方面,以脫字美棉,來杭雜交雞,波支雜交豬,蠶業,造
林等之改良推廣,較有成效。鄉村自衛實驗,由倡導「國民武裝論」及鄉村教師救國
論」的王怡柯負責規劃。鄉村衛生保健工作,遲至民國二十三年始開辦,由李玉仁主
持。
第五章、鄉村建設實驗工作之比較:在工作人員的素質上,定縣獲得全國重要階層有
力人士包括教育家,銀行家、留學歸國的高級知識份子的實際支持。曉莊則以中華教
育改進社結合少數鄉村教育同志,特別是以東南大學為班底創辦的。鄒平則以篤信「
村治理論」的前河南村治學院原班人馬為主幹。在經費的來源上:曉莊非常拮据,鄒
平留做實驗用的非常有限,定縣則經費較為充裕。在學理上:曉莊注重鄉村學校之改
革,逐漸及於鄉農、鄉政。鄒平則以解決中國問題為研究對象,於發現鄉村問題的重
要後,而注意於鄉村教育。定縣則從近代教育觀點出發,想用最實際的社會教育方法
,改善農村的生活。在縣政組織的運用上:鄒平相信教育萬能,既欲以教育力量代替
行政力量,又欲以教育解決社會問題。定縣的組織,旨在培養民力,組織民力,運用
民力,提挈全縣人民的總力量,共同建設,達到一個全縣人民總動員的機構。在民眾
組訓上:曉莊利用小學教師,推動農村建設。鄒平利用天然領袖。定縣則利用平校畢
業生組成同學會為主力。與政府的關係上:曉莊採取不理睬的態度。鄒平則取妥協的
態度。定縣從學術立場保持獨立之作風,不受政治的干涉。
第六章、結論:為綜結本篇論文的重要觀點。梁漱溟的實驗工作實為本土運動,同義
和拳運動一樣,終究不切實際。陶行知其主張偏於生產,略於政治,只重個人不重民
族,故僅能養成單獨健全之個人,不能養成健全之公民。晏陽初在定縣實驗工作方案
,將現代科學簡單化、農民化,不僅在定縣,台灣,甚至世界各地推行有效,印證其
工作方向之可行性。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觸摸歷史」與對話現實--讀陳平原《有聲的中國--演說的魅力及其可能性》
2. 中國風土和人間的多元性:論和辻哲郎的《風土》的中國文化觀
3. 鄉村振興、學者實踐和中國大陸集體未來的動力
4. 『臺灣教科用書國民讀本』における地理歴史関連の扱いについて
5. 共識與爭鳴--當代中國城市設計思潮流變
6. 新時代、新中國
7. 評Jeremy Brown (周傑榮), «City Versus Countryside in Mao's China: Negotiating the Divide» (毛澤東時代中國的城鄉對壘:差異與博弈)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8. 從遺忘到再現:謝雪紅的歷史在臺灣與中國的影響與遺緒
9. 評Huaiyin Li (李懷印), «Reinventing Modern China: Imagination and Authenticity in Chinese Historical Writing»(重現現代中國:中國歷史書寫的想像與真實)(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13)
10. 「唐宋變革論」在新興的全球史中如何定位?
11. 歷史書寫中的批判性與歷史性:讀錢理群先生著《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
12. 自我的歷史構成:讀《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
13. 歷史中的「個人」可以多「大」?以《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為中心
14. 永遠的「笳吹弦誦」--關於西南聯大的歷史、追憶及闡釋
15. 評:陶德民,藤田高夫編《近代日中關係人物史研究の新しい地平》[New Horizons in the Study of Modern Sino-Japanese Relations: Focusing on Key Persons] (東京:雄松堂出版, 2008)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