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父平均地權的理論與實踐
作者:王松山
作者(外文):WANG, SONG-SAN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研究所
指導教授:王友釗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85
主題關鍵詞:孫文孫中山孫逸仙平均地權土地改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4
土地為吾人生存之基礎,無時或缺,須臾所不能離者。原始時代,地廣人稀,用之不
盡,取之不竭,不會發生問題,自人類增多,土地私有制確立後,逐漸「富者田連阡
陌,貧無立錐之地」,演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中外古今聖哲賢相,無不以解
決土地問題為治國之重心。在中國,孟子提出井田制,董仲舒提出限田制,孝文帝提
出均田制。在歐洲,馬克期(Karl Marx, 1818-1883)、華勒士(Alfned Russel Wa
llace, 1822-1913)主張土地私有完全廢止。約翰彌勒(John Stuart Mill, 1806-1
973 )、亨利喬治(Henry George, 1839-1897 )有主張地租歸公論。但均未能徹底
解決人類有史以來的土地問題。
國父於革命之初,即察覺土地問題之嚴重。故在重訂致公堂章程時,便揭示「平均地
權」為國民革命四大綱領之一。惜因民國建立,初有軍閥之割劇,後有日寇之侵略,
繼有共匪之叛亂,內憂外患交相迫至,致使此一理想的土地制度始終未能在大陸普遍
實行。
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台後,為了安定農村社會,改善人民生活,首先開始實行「三
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等一連串的農地改革。由於政策正確,
成績輝煌,進而於民國四十五年,開始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民國六十六年,實施
「全面平均地權」。
鑑於近年來經濟結構之急劇轉變,原有之農業政策已不能適合實際需要,必須因應調
整,以配合整體經濟環境促進農業繼續成長,於是執政黨 蔣主席乃於國民黨第十屆
第四次中央全會,提出了推動第二階段土地改革的號召,決定要在民國七十年代的十
年,作為國家建設的標竿,其目標是更進一步實施平均地權的理想--地盡其利,
地利共享。
本文之研究,除將平均地權及其有關理論,依據 國父遺教詳加研討外,尤其重視實
施後之成效,期能從中發掘其優劣點,以為今後改進之參考。全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緒論部份,概述平均地權之涵義、作用、目標及其證驗。
第二章:敘述平均地權之思想淵源,引伸出三民主義的土地制度。
第三章:著重各種相關理論之闡述,以見三民主義土地制度之博大精深。
第四章:屬於實踐部份,乃就三民主義土地制度實施之經過及成效,詳加敦述與分析

第五章:討論第二階段農地改革,廣為分析農業發展之有關措施。
第六章:當前有關法令檢討,乃針對三民主義土地制度實施以來所發生的缺點,加以
檢討,並提出改進意見。
第七章:結論,簡要敘述全文之重心,及三民主義土地制度之光明遠景。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