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生物-心理-社會模式探討生氣歷程對血壓心理生理機制之影響
作者:李瑞玲
校院名稱:國立台灣大學
系所名稱:心理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柯永河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3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0) 博士論文(5)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3
  高血壓或血壓上升是健康心理學研究心身症最重要的課題之一。血壓上升涉及的因素非常複雜,包含生物、心理、社會等諸多層面。在心理變項方面的探討,Alexander從心理分析理論的觀點,提出壓抑生氣與血壓上升有關的假說,形成半世紀來研究高血壓心理生理病理歷程最重要的理論基礎。
  在回顧生氣與高血壓關聯的文獻後,本文首先探討生氣在心理學變項研究的沿革與地位,提出「生氣歷程」的觀點,認為生氣不是一個刺激或一個反應的單獨現象。生氣事實上是一個連續的歷程,其歷程包括三大要素:生氣前置情境、生氣激起狀態,及生氣反應方式。而過去文獻受Alexander假說影響,大多把焦點放在壓抑生氣是否會導致血壓上升,故通常僅侷限於處理生氣反應的層面。本文則提出生氣歷程與血壓關聯的假說,接者並進一步發展測量生氣歷程的方法和程序。
  在生氣前置情境層面,研究一以開放問卷找出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遭遇的各種生氣事件(N=120),經內容分析整理,編製成「大學生生氣前置情境」預試問卷。正是施測(N=514)之因素分析結果發現,引發大學生生氣的前置情境所包含的共同成份,依因素解釋量順序有「他人自私對我不公平」、「父母親亂批評我」、「同學朋友亂批評我」、「老師亂批評我」及「對自我不滿意」等五個頗為穩定的因素結構。
  在表達生氣方式層面,研究二以史匹柏格生氣表達量表為基礎,經擴大行為範疇及二次預試(N=135, N=658),編制成「大學生表達生氣量表」。正式施測(N=963)之因素分析結果發現,表達生氣地包含的共同成份,依因素解釋量大小順序有「以間接方式表達生氣」、「控制生氣」、「以語言表達生氣」、「將生氣放在心中不表達出來」及「以動作表達生氣」等五個頗為穩定的因素結構。
  在生氣激起層面,研究三的預備研究,以研究一得出的二十個生氣前置情境,嚐試測量每一個情境之「a. 日常發生頻率」、「b. 生氣頻率」、「c. 生氣強度」、及「d. 生氣持續度」四個指標。預試施測(N=428)項目分析結果,指出這四個指標的同質性或一致性頗高,而且再測穩定性也不錯。本研究並提出一個評估長期生氣激起狀態的公式:ab(ctd),代替過去文獻大多只以b,或c,或d,少數文獻以(b+c+d)作估計值的想法。同理,未來在生氣反應方面,將以ab(e+f)、ab(e+f+g+h+i)代替(e+f),(e+f+g+h+i)等。
  在上述分別探討生氣歷程的三大要素之後,研究三之正式研究採取生物-心理-社會模式;探討人口變項、健康行為、生氣歷程與血壓上升之關係。在此,本研究嚐試發展測量生氣歷程的方法與程序,將歷程中的三大要素作一系列的測量。意即從每個生氣情境開始──側量 a. 情境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頻率 b. 生氣的頻率 c. 生氣的強度 d. 生氣的擴續度,及e. 以語言表達生氣,f. 以動作表達生氣,g. 以間接方式表達生氣,h. 將生氣放在心中不表達出去,及i. 控制生氣。施測(N=907)結果發現,量表的內部一致性和再測穩定性還算令人滿意,顯示此種系列測量的技術可以被接受。
  進一步多元遂步回歸的分析的結果指出,性別、肥胖指數、ab(h+i)、家族高血壓史及喝酒是預測血壓的有效變項,同時ab(h+i)比(h+i)更有效。不過與過去文獻大異其趣的是,壓抑生氣與控制生氣愈高,高血壓反而愈低。本文為此檢視心跳速率與壓抑和控制生氣的關係,提出壓抑生氣和控制生氣是透過舒緩心跳的中介機制,達到使血壓下降的假設。
  為了驗證上述假設,本文進一步以心理生理實驗室方法,發展設計新的生氣模擬情境,俾引發受試者生氣,然後測量其生氣激起狀態和表達生氣的方式。研究四引用研究一有關生氣前置情境的第一個因素「他人自私對我公平」,設計有人插隊做實驗造成受試者時間和成績損失的程序,取代傳統上以羞辱謾罵引發生氣的方法。實驗完畢後,將184名受試者依其生氣和表達生氣兩種得分,區分為低生氣低表達組、低生氣高表達組、高生氣低表達組、及高生氣高表達組等四組。以共變數變異分析去除人口變項、健康行為和焦慮等混要因素,結果指出,低生氣低表達組從基準線階段到生氣的激起階段之血壓上升幅度最低,高生氣高表達組血壓上升的幅度則最高。另一方面,低生氣低表達組在生氣激起階段至生氣恢復階段的血壓下降幅度最大,高生氣高表達組則不但不降反而更升高。因此,研究四的實驗結果頗符合研究三的推論,意即壓抑生氣和控制生氣,可能透過減緩心跳的機制,達成調節血壓的效果。不過這只是本研究初步獲得的假設,亟有待未來進一步的探討。
  本研究並建議未來可行的研究方向,包括增加生氣歷程的要素,重視表達生氣之後的結果變項,使生氣歷程的探討更加完備;另外是針對本研究受試者進行長期追蹤,依目前所得的血壓預測變項將受試者分為高、中、低危險群,預測高危險群未來罹患高血壓的比率是否顯著高於低危險群,作為未來進一步建構高血壓心理生理病理理論之基礎。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