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安史之亂與肅代二朝新政權結構的開展
作者:林偉洲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王吉林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9
主題關鍵詞:安史之亂唐肅宗藩鎮宦官鹽鐵轉運使劉晏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3
安史之亂被近代史家視為是唐代政治史的分界點。假設我們同意此說,則應將中晚唐的政權結構,視為有別於唐前期的一個新的類型。至新政權結構的形成,不應是唐前期三省體制的瓦解,而是為了平定叛亂,權力結構重組後所形成的新類型。本論文以安史亂後唐中央最高決策的形成及於平亂時軍政經的執行,所形成的工具效應型態的政權結構為討論。
第一章─ 緒論。說明本論文撰述之視角,以安史亂起作為中晚唐政權結
構之開展期,在肅代二宗時期,唐後期的政權結構大致已形
成。
第二章─ 安史之亂與玄宗平亂的對策。本章說明玄宗朝的邊防政策,尤
其是河北道節度區特殊權力結構,導致安祿山之亂,及亂起後
玄宗的軍事佈署。
第三章─ 肅宗靈武自立與唐室政權轉移。本章從皇權轉移,說明肅宗的
繼承皇位與其才性對於將來決策的影響。
第四章─ 中央決策與唐本部藩鎮體制的形成。唐代藩鎮為何遍設內地?
本章從中央平衡軍功及建立關中環衛節鎮,以護衛長安之角
度,重新思考其形成。
第五章─ 危機處理與外朝權力轉移。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三省制先
已瓦解於長安淪陷,肅宗既建立天下兵馬元帥府集權內朝,加
上地方藩鎮權力形成,外朝權力乃上下移動,遂形成內朝集權
及地方新行政結構的產生。
第六章─ 肅代朝財經體制的形成及其類型。肅代朝唐中央如何在消滅叛
軍及後之穩定社會經濟之中,擴展其經濟控制。本章以第五琦
任使至與劉晏的分區治理,及新賦稅型態,達成唐中央對於人
身的直接控制為討論。
第七章─ 結論。中晚唐的政權類型自安祿山之亂後,軍事、行政、經濟
成為唐中央急欲掌握的權力。政權不免有繼承,但是為了平定
安史之亂,權力結構產生重組,遂發展出有別於唐前期的政權
類型。
一、基本史料
王夫之(清)撰,《讀通鑑論》三十卷,台北,里仁書局,民
國七十四年二月出版。
王欽若(宋)等編,《冊府元龜》一千卷,台北,中華書局,
民國七十年八月臺三版。
王 溥(宋)撰,《唐會要》一百卷,台北,世界書局,民國
七十一年十二月四版。
王應麟(宋)撰,《玉海》二百卷,台北,大化書局,民國六
十六年十二月出版。
王 讜(唐)撰,《唐語林》,台北,世界書局四部刊要本。
司馬光(宋)撰,《資治通鑑》二百九十四卷,台北,世界書
局,民國六十九年十月第九版。
吳廷燮(清)撰,《唐方鎮年表》,台北,開明書店廿五史補編
本。
吳 兢(唐)編,《貞觀政要》十卷,台北,宏業書局,民國
七十一年十二月二版。
宋敏求(宋)編,《唐大詔令集》一百三十卷,台北,鼎文書
局,民國六十七年四月再版。
李 白(唐)撰,《分類補註李太白詩》二十五卷,宋楊齊賢
註、元蕭士贇補注,明正德庚辰安正書堂刊本,現藏
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
李林甫(唐)等奉敕撰,《唐六典》三十卷,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二年一月第一版。
李 昉(宋)等編,《文苑英華》一千卷,台北,大化書局,
民國七十四年五月初版。
杜 佑(唐)撰,《通典》二百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台一版。
沈鳳翔(清)纂修,《稷山縣志》,中國方志叢書第四二四號,
成文出版社。據清同治四年石印本影印。
姚汝能(唐)纂《安祿山事蹟》三卷,宣統三年長沙葉氏刻本。
馬端臨(元)撰,《文獻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台北,台灣商
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台一版。
清高宗敕撰,《續通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六
年十二月台一版。
脫 脫(元)等撰,《宋史》四百九十六卷,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七十二年十一月三版。
陶宗儀(明)編,《說郛》一百卷,藍格舊鈔本,現藏台北,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
董 誥(清)等奉敕編,《全唐文》一千卷,台北,大化書局
,民國七十六年三月初版。
趙 翼(清)撰,《二十二史劄記》三十六卷,台北,洪氏出
版社,民國六十七年十月再版。
劉 昫(後晉)等撰,《舊唐書》二百卷,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六十五年十月初版。
歐陽修、宋祁(宋)撰,《新唐書》二百二十五卷,台北,鼎
文書局,民國六十五年十月初版。
二、今人專書
(一)中文
王怡辰《中晚唐榷鹽與政局的關係》,台北,中國文化大學
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八年六月。
王壽南《唐代藩鎮與中央關係之研究》,台北,大化書局,民new window
國六十七年九月景印出版。
王壽南《唐代宦官權勢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new window
年十二月初版。
王壽南《隋唐史》,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五年十二月初
版。
全漢昇《中國經濟史研究》,香港,新亞研究所出版,一九七new window
六年三月初版。
何永成《唐代神策軍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
十九年三月初版。
何汝泉《唐代轉運使初探》,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一
九八七年第一版。
呂思勉《讀史札記》,台北,木鐸書局,民國七十二年九月出
版。
岑仲勉《隋唐史》,影印本。
李廷先《唐代揚州刺史考》,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五
月第一版。
李治安編《唐宋元明清中央與地方關係研究》,南開大學出版
社出版,一九九六年一月第一版。
汪榮祖《史家陳寅恪傳》,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三new window
年二月初版。
谷霽光《谷霽光史學文集》,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
六年三月第一版。
郁賢皓《唐刺史考》,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唐長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武漢大學出版社,一九九
二年十二月第一版。
孫國棟《唐代中央重要文官遷轉途徑研究》,香港,新亞研究
所,一九七八年六月初版。
孫國棟《唐宋史論叢》,香港,龍門書店,一九八○年一月初
版。
桂齊遜《唐代河東軍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八十年六月。
馬 馳《唐代蕃將》,西安,三秦出版社,一九九○年六月第
一版。
高明士總校訂、張榮芳主譯《劍橋中國史》第三冊隋唐史篇,
   台北,南天書局,民國七十六年九月出版。
張國剛《唐代藩鎮研究》,長沙,湖南教育,一九八七年。
郭沫若《李白與杜甫》,台北,帛書出版社,民國七十四年七
月。
陳明光《唐代財政史新編》,北京,中國財政經濟,一九九一
年。
陳寅恪《陳寅恪先生文集》,台北,里仁書局,民國七十年三
月出版。
章 群《唐代蕃將研究》,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九
年十一月第二次印行。
章 群《唐代蕃將研究續編》,台北,聯經書局,民國七十九
年。
傅樂成《漢唐史論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六十七年new window
九月第二次印行。
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年出版。
黃永年《唐代史事考釋》,台北,聯經書局,民國八十七年一
月初版。
雷家驥《唐代中央權力結構及其演進》,台北中國文化學院史new window
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六十八年四月。
錢 穆《國史大綱》,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七十一年六月
修訂八版。
薛宗正《突厥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四月一版。
謝元魯《唐代中央政權決策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
八十一年三月初版。
鞠清遠《劉晏評傳附年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
十九年八月台一版。
羅龍治《唐代的后妃與外戚》,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六
十七年四月初版。
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中研院史語所專刊之八十三,民國
七十四年五月出版。
嚴耕望《唐僕尚丞郎表》,中研院史語所專刊之三十六,民國
四十五年四月初版。
嚴耕望《嚴耕望史學論文選集》,台北,聯經書局,民國八十new window
年初版。
《第二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論文集》,台北,中國唐代學會主
編,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二年六月初版。
《第四屆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印
   行,一九九九年一月初版。
(二)日文
日野開三郎《東洋史論集》第一卷《唐代藩鎮的支配體制》,
東京,三一書局,一九八○年九月第一版。
(三)英文
Edwin G. Pulleyblank《The Background of the Rebellion
of An Lu-Shan》,台北,虹橋書店,民國六十二年第
一版。
三、論文
(一)中文
方積六〈關於唐代團結兵的探討〉,《文史》第二十五輯,北京,
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十月。
王吉林〈唐代馬嵬之變的政治意義及安史之亂後宰相制度變new window
化的趨勢─以肅宗朝為例〉,《史學彙刊》第十五期,
民國七十六年七月。
王壽南〈僕固懷恩與肅代時期的政治〉,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報》第九期。
任士英〈馬嵬之變發微〉,北京,《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複印報
刊資料,一九九五年,原載《揚州師院學報》社科版,
一九九五年三期。
任士英〈唐肅宗時期中央的政治二元格局〉,《魏晉南北朝隋唐
史》複印報刊資料,一九九七年四月。原載《中國史
研究》,一九九六年四期。
朱迪光〈論安史叛將對唐西北的爭奪〉,北京,《魏晉南北朝隋
唐史》複印報刊資料,一九九三年五月,原載《青海
社會科學》,一九九三年二期。
何汝泉〈唐代使職的產生〉,《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一
九八七年一期。
李曉路〈唐代中央集權之變化與方鎮的產生〉,《歷史研究》,
一九八九年三期。
林冠群〈僕固懷恩〉台北。《中國邊政》七十八期,民國七十
一年三月出版。
邱添生〈論唐代中葉為國史中世下限說〉,《台灣師範大學歷史new window
學報》第十五期。
唐華全〈試論安祿山勢力的發展壯大〉,北京,《魏晉南北朝隋
唐史》複印報刊資料,一九九一年十月。
桂齊遜〈唐代都督、都護及軍鎮制度與節度體制創建之關係〉
,《大陸雜誌》八十九卷四期。
郭 鋒〈試論唐代的太子監國制度〉,北京,《魏晉南北朝隋唐
史》複印報刊資料,原載《文史》四十四輯,一九九
五年。
陸 沉〈新論馬嵬兵變的歷史真相〉,《湖北大學學報》哲社版,
一九九○年四期。
黃良銘〈唐代樞密使與監軍使之研究〉,台東,《台東師專學報》
第七期。
黃新亞〈說玄宗削藩與安史之亂〉,北京,《魏晉南北朝隋唐史》
複印報刊資料,一九八五年四月。
賈二強〈唐永王李璘起兵事發微〉,《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複印
報刊資料,一九九一年四期,原載《陝西師大學報》
哲社版,一九九一年一期。
賈憲保〈唐代樞密使考略〉,收入史念海主編,《唐史論叢》第
二輯,陝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第一版。
齊勇鋒〈唐中葉的削藩措置及其作用〉,《陝西師大學報》哲社
版,一九八五年一期。
齊勇鋒〈唐后期的北衙六軍、飛龍、金吾、威遠和皇城將士
〉,《河北學刊》,一九八九年二期。
樊文禮〈唐代平盧淄青節度使略論〉,北京,《魏晉南北朝隋唐
史》複印報刊資料,一九九三年,原載《煙台師範學
院學報》,一九九三年二月。
韓國磐〈論柳宗元的封建論〉,《廈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一九九一年第三期。
嚴耕望〈唐代方鎮使府軍將考〉,載於《慶祝李濟先生七十歲
論文集》,台北清華學報社印行。
(二)日文
日野開三郎〈大唐府兵制時代團結兵的稱呼及其普及地區〉,
《文淵》六十一輯,一九五四年六月。
日野開三郎〈安史之亂與唐朝東北政策的后撤〉,北京,《魏晉
南北朝隋唐史〉複印報刊資料,一九九一年三月,唐
華全摘譯,原刊河北師院哲社版,一九九○年六月。
栗原益男〈安史之亂與藩鎮體制的展開〉,岩波講座,《世界歷
史》六,古代六。
菊池英夫〈關於唐代兵募的性格與名稱〉,《史淵》六十七、六
十八期,一九五六年三月。
濱口重國〈從府兵制度到新兵制〉,《史學雜誌》第四十一篇
之十一號,一九三○年十一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