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共內戰在西北(1945-1949) —從陝西鏖兵到蘭州對決
作者:王立本
作者(外文):Li-Pen Wang
校院名稱: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胡平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6
主題關鍵詞:中國西北胡宗南彭德懷馬步芳馬鴻逵西安陜西蘭州第一野戰軍Northwest ChinaSia SiPeng De-HuaiHu Zong-NanSi AnLan Jho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5
抗戰勝利後的國共內戰不但決定了往後半個多世紀中國的命運,對往後冷戰時期的世界格局也有極深遠的影響,故當為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課題。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對於這個問題往往因為角度的不同與特定立場,而使得不論是親身參與的歷史人物或是對此課題下過苦心的史家常有許多不同的、甚至差異頗大的結論。國民政府與中國共產黨在中華大地上多年的廝殺,雖曾經一度因為大敵當前而暫時攜手合作,但戰後四年雙方則為了戰後中國的主導權而再度兵戎相見。當然身處半個世紀後的今天,我們對於這場長期惡鬥的最終結果早已瞭然於胸,但是關於這段時間中國局勢變動的各種因素與其中的一些細節,依然有許多尚待釐清或仍欠缺學理性的研究之處。當然,基於個人才力與時間以及浩繁的史料等限制,我們不可能在有限的篇幅中對於何以造成最後的勝敗結果的各種因素與作一次完整的分析,這必定需要許多史家透過對於不同的歷史領域分別加以細膩的探討,逐一釐清各種複雜的問題,將這段歷史面貌較完整地呈現出來。個人在就讀研究所碩士班時期,曾經針對民國時期的中國裝甲兵建軍歷史與其中的經驗做過一次初步地探討,其中在一些第一手的史料上發現,國民政府在物資極度缺乏與戰況吃緊的抗戰時期,曾經將手上僅有的一支陸軍裝甲兵一分為二,其中一部就佈置於西北中國,也就是將陸軍手頭上一半的王牌兵種置於西北胡宗南部所駐的陜、隴各處;這支強大的兵力一方面是用以拱衛大西北後方不受日軍的侵擾,另一方面當然也是用來圍堵日益壯大的中共軍事力量繼續茁壯。我們試想,在抗戰時期,無論是國府高層的主觀考量或者客觀的戰爭所進行的軸線,西北中國當然並非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所以,這一佈置的著眼處筆者可以斷定國府是為了日後國共鬥爭所下的一著棋,西北在戰後的重要性我們已經在戰時國軍的軍事部署中看得出來。
顯然地,西北中國在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高層心中,可能是未來國共兩軍廝殺的重要戰場。基於對於現代中國軍事史濃郁的興趣與這條線索與一絲研究基礎,近年來讀者開始注意涉獵過去史界先進在抗戰後國共內戰的研究成果,發現在不同區域國共內戰的研究中,關於中國西北的部分反而是為數不多,基本上可說尚缺乏學術性的專門書籍在討論這個問題。占了國土大半面積的西北,在戰後中國政局的鉅變中應該占何等的地位呢?其過程與結果對於當時全國軍事情勢的勝負有無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影響?若比之如中國東北、華北等國共雙方激烈拼搏的地區,西北這個國共鬥爭歷史久遠的「老區」,於決戰時刻又是扮演著怎樣的地位和角色?過去論者所提出的各種國軍內部所存在的矛盾,如人事上的牽扯、軍隊派系的爭鬥、各指揮體系間的不協調等問題,有無在西北出現?而且我們也不能忽略此擔任此地區軍事責任的胡宗南是中央嫡系重要將領,其與中央間的協調性有沒有比起其他地區的指揮官各為順暢。而國共雙方在此地區的軍事力量的消長情形又如何呢?我們都曉得幅員遼闊的中國,學者無論在哪個方面切入都會發現其中並非鐵板一塊的;所以或許看似相同的問題放在中國各個不同區域中研討,很可能就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國共內戰這個議題亦不例外。與中國其他地區在文化、風土、民族成分上有截然差距的西北地區,在這翻天覆地的幾年中,是如何由一個情勢複雜、民族多元的廣闊世界而轉入中共取得全面勝利的局面;尤其是這其中的核心問題:共產黨與國民黨(包括西北的地方勢力)在此所進行的4年軍事對決,其最後的勝負之原因與影響何在?筆者試想,或許可以在這樣的問題上再作一些努力。
在研究的焦點上,本論文並不打算將各篇章的重點全放在戰場中所遂行的各戰役與戰鬥過程的詳細記載與描述上,也就是陷入了一種僅如「流水帳」式的戰況報導。筆者期待這個研究能呈現的將不只是一些史料的堆積,因為史料固然可以幫我們了解那個時空環境裡「到底發生了些什麼?」,而這也將是歷史永遠不變的吸引人之處,以是必要的「敘事」(narrative)過程絕不可少;但我們更希望的是能藉由這些史料幫助我們理解雙方在戰場上的勝敗之機,也就是能以軍事的角度來探求西北中國國共優勢逐步易守的原因。而這其中的重點自然會包括了雙方決策當局對於這個戰場的基本規劃與認識、統帥的指揮藝術與其所構想的戰略佈局、雙方前線將領的戰術指揮與戰場調度、國共兩軍兵火力的差別與佈置情形、軍隊組成狀況與基層兵士素質;甚至於這個地區部分國際因素(如:蘇聯、美國兩強)的介入與原本就甚為複雜的民族文化與地方實力派系的權力糾葛對於戰局所產生的影響。這些種種錯綜複雜的背景,有的是雙方決策者在時空環境與有限的資源壓力下所做的決策,有的當然是由於雙方所下的每一著棋所連帶產生出的效應;構成這些決策的背景與影響將是我們的重點所在,因為其為往後史實發展的動力與關鍵。當然,重要戰役的進行過程與雙方的決策經過是論文敘事中必不能少的重點,更何況軍事對決又是本文的重點所在,筆者將根據戰役或戰鬥本身的重要性以及對整體勝負的影響程度加以適度取捨。
在一般被認為地脊民貧的中國西北,相關的歷史研究當然並不算多,故研究者一方面必須旁敲側擊地由其他相關史料中提煉出與西北中國有關的部份,另一方面必須利用第一手的檔案資料自行加以分析研判。首先是檔案部分,由於臺海兩岸政府在近年來對於這段時期相關的官方檔案陸續有所開放,這對於從事中國現代史研究的史學工作者而言當然為最大之福音,所以本研究主要應用的史料即以這些珍貴的第一手檔案為主。首先是臺灣的部分,典藏於新店中華民國國史館的《蔣中正總統檔案》,也就是一般我們所俗稱的「蔣檔」。毫無疑問的,蔣中正長期作為中華民國政府的實質最高軍政領袖,其在近百年的中國歷史中之重要性當然無庸置疑。近年來隨著蔣檔的開放,吸引許多學者的爭相引用,使得許多重要的民國時期歷史課題得以獲得進一步釐清,為研究相關課題時所不能或缺的史料。筆者在四年前撰寫碩士論文時就已經領略其中的史料的豐富與多樣性,故此次再度希望借助其中的資料作為本研究的基石。果然一如預期的找到許多相關的材料,尤其是在〈籌筆〉與〈革命文獻〉兩部分有大量的相關資料蘊含其中。其次是由原國防部史政編譯局(以下簡稱史編局。但該單位已於2002年起縮編為國防部史政編譯室,但由於編排與典藏檔案的工作是於史編局時代完成,故本論文依然以史編局檔案稱之)所編輯的軍方檔案。國軍方面自1993年起陸續出版數本《國軍檔案目錄彙編》,將已經開放的檔案範圍加以說明與編目,這亦使得研究現代中國軍事史工作者得到不少寶貴的資料。也跟筆者撰寫碩士論文時一樣,運用軍方的第一手材料也是必須的工作。但在這些年累積下來的一點經驗中,筆者發現其實有不少的國軍檔案資料其實與史政編譯局所修撰的國軍該時期的戰史以及一些已由該局所出版國軍老戰士的回憶,在內容上有相當多的重複。由於國軍方面的檔案蒐集,必須由筆者完全自行抄寫來進行,故不可能將其龐大的篇幅全部抄錄,所以必須依靠兩岸以檔案為基礎所編撰的官方戰史為輔助。
第二部分是來自於中國大陸。筆者於2002年8月第二度走訪大陸南京二檔館,這一次基於上次查詢的經驗,所以待的時間較長,前後超過一個月;雖然對於該館的豐富史料還是未能全部抄回,但亦算是小有斬獲。該館的資料主要是提供我們國共內戰在西北的較早期資料,大約以1945-1947上半年為主,原因據該館工作人員告知:主要是因為許多資料在1949年春季那兵荒馬亂的時刻中,尚來不及由當時在南京的國史館與國民黨黨史會收錄或加以整理,有一些後來應該被帶到臺灣,或者大都已經在戰火中散佚掉了。筆者蒐集到一些在內戰初期國軍於豫西、陜、隴等地國軍的作戰日誌,可與國軍方面的檔案相輔相成。
當然,我們也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方能看的更遠,所以對於史界先進所累積的成果與已經匯集成冊的相關資料也絕不能忽視。目前就筆者所知,關於國共內戰在西北的學術性專論尚未有之,不像山東戰場或是東北戰場早有一些學者加以耕耘。目前與本論文主題相關而較為全面的著作還是兩岸軍方的出版品,均偏重於敘事與資料的記載。如:第一野戰軍戰史編審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戰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以及臺灣的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戡亂戰史─西北地區作戰》,1989年;以及較為晚近的作品:袁德金,劉振華,《西北解放戰爭紀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其他的還有一些關於民國時期西北的軍政人物的年譜、傳記、或他們在西北活動相關紀錄、或者人物活動與西北地區軍事問題有關的資料彙編。年譜與傳記方面,例如:臺灣商務印書館所出版由葉霞翟等所編《民國胡上將宗南年譜》,1980年、周開慶所編《民國朱上將紹良年譜》,1973年;香港文藝書屋所出版的《馬少雲回憶錄》,1984年;大陸方面由中央黨校所編的《彭德懷自述》,1981年、大陸全國政協以及甘肅政協與陜西政協之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所合編的《鄧寶珊將軍》,1985年,上海文史資料。相關資料集的彙編方面,如國史館所出版的《西北建設考察團報告》,1968年;大陸青海省志編輯委員會的《青海歷史紀要》,1987年,西寧青海新華書店、楊希堯編《青海風土記》,臺北:東方文化供應社,1971年;葉祖灝編輯的《寧夏的今昔》,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陜西省檔案館與陜西社會科學院合編的《陜甘寧邊區政府文件選編》共十冊,1986-1991年。另外,一些在傳記文學或其他近現代史有關的刊物中出現的單篇追憶性的文章、訪談或是往事記述,以及大陸全國或各省政協所出版之文史資料選集裡的訪問紀錄,也都將是我們重要的研究資料。
徵引書目
一、檔案
﹝一﹞蔣中正總統檔案:
〈籌筆〉,〈革命文獻〉。

﹝二﹞國防部史政編譯室(局)檔案:
《史編局檔案》〈集團軍總司令部陣中日記(三十一集團軍)〉,540.4/2029。
《史編局檔案》,〈陸軍整編軍陣中日記﹝整一軍﹞〉,540.4/7421.9。
《史編局檔案》,〈晉中(太原)戡亂戰役案〉,543.6/7423,35.5-37.11。
《史編局檔案》,〈空軍助剿李先念匪部案〉,543.64/3010,民國 35.6-35.8。
《史編局檔案》,〈陜北戡亂戰役案〉,543.6/7423 ,36.3-37.10。
《史編局檔案》,〈晉南(運城)戡亂戰役案〉,543.6/7423,36.4-37.3。
《史編局檔案》,〈陜甘寧邊區戡亂戰役案〉,543.4/7423.2 ,民國35.8-37.11。
《史編局檔案》,〈西北戡亂作戰經過概要〉,543.64/1060.2,38.3-38.9。

﹝三﹞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檔案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檔案》,〈第三十一集團軍在陜西商南地區與八路軍作戰之陣中日記〉,787/16j.0114。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檔案》,〈第三十一集團軍陜西潼關、河南盧氏等地陣中日記〉,787/16j.794。

二、專書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編,《毛澤東年譜》下卷,1994年。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編,《彭德懷元帥豐碑永存─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陳列文獻資料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解放戰爭戰略進攻•回憶史料》,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第三編 軍事(二),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1994年。
文思 主編,《我所知道的閻錫山》,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年。
文裴 主編,《我所知道的馬步芳家族》,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年。
文裴 主編,《我所知道的馬鴻逵家族》,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年。
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一、二、三、四、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
毛澤東,《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四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年。
王立本,《烽火中國的裝甲兵》,臺北:老戰友出版社,2002年。
王曲文獻主編,《戡亂戰史》,臺北:王曲文獻,1989年。
王承斌 等編,《民國高級將領列傳 7》,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8年。
司馬既明,《蔣介石國大現形記》下冊,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89年。
《民國以來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究會討論集》,臺灣大學,1989年。
全國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中國命運的大決戰》第四卷,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
全國政協、青海省政協文史資料編輯委全員會 編,《青海三馬》,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3年。
全國政協資料研究委員會 等編,《鄧寶珊將軍》,北京:全國政協資料研究委員會,1984年。
朱玉,程振聲,何光耀 著,《李先念的非常之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宋希濂,《鷹犬將軍 (下)》,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5年。
汪東興,《汪東興日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周開慶 編,《民國朱上將紹良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金惠,《西北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姜長英,《中國航空史》,臺北:中國之翼出版社,1993年。
《星火燎原》第七、八、九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
胡平生,《民國時期的寧夏省(1929-1949)》,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徐枕,《胡宗南先生與國民革命》,臺北:師大書苑總經銷,1990年。
袁德金、劉振華,《西北解放戰爭紀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馬廷秀,〈寧夏解放紀實〉,《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馬鴻逵,《馬少雲回憶錄》共一、二兩冊,香港:文藝書屋,1984年。
張達鈞,《四十年動亂新疆》,臺北:亞洲出版社,1956。
陜西省檔案院,陜西省社會科學院 合編,《陜甘寧編區政府文件選編》第十一輯,北京:檔案出版社,1991年。
三軍大學 主編,《國民革命軍戰役史第五部─戡亂 第三冊 綏靖時期(下)》,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9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主編,《國民革命軍戰役史第五部─戡亂 第五冊 戡亂前期(下)》,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9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主編,《國民革命軍戰役史第五部─戡亂第二冊 綏靖時期(上)》,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9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戡亂戰史─西北地區作戰》,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2年。
國使館 印行,《中共教導旅陜北作戰日誌(1947年3月22日-1948年3月13日)》,臺北:國史館,2003年。
張朋園 等紀錄,《盛文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9年。
張治中,《張治中回憶錄》下冊,影印本。
盛世驥,《蔣介石的封疆大吏─我家大哥盛世才》,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
第一野戰軍編審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文獻選編(三)》,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0年。
第一野戰軍戰史編審委員會(主任委員:習仲勳、王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戰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
郭卿友等人 主編,《中華民國時期軍政職官誌》上冊,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1。
郭寄 口述,容鑑光整理,《敉平新疆偽「東土耳其斯坦人民共和國」經過紀要》,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2年。
彭德懷,《彭德懷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
彭德懷傳記編寫組,《彭德懷軍事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
葉霞翟 主筆,《民國胡上將宗南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主編,《寧夏三馬》,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8年。
熊向暉 等著,《中共地下黨現形記》,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2年。
劉任,《九十自述》,作者自印,作者自印,1985年。
劉志 等編撰,《徐向前傳》,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7年。
劉琦、陳楚君 等主編,《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年份不詳。
廣祿,《廣祿回憶錄》,臺北:文星書店,1963年。
蔣中正,《蘇俄在中國》,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7年。
蕭勝,《最後的決戰─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長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默利爾•亨斯伯格 著,崔永紅 譯,《馬步青在青海 1931-1949》,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羅家倫 等編著,《西北建設考察團報告》,臺北:國史館,1968年。
蘭州部隊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辦公室,甘肅人民出版社革命回憶錄編輯室,《蘭州戰役》;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3年。
Eastman, Lloyd E, Seeds of Destruction : Nationalist 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937-1949, Stanford, 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
Pepper,Suzanne, Civil War in China : The political struggle, 1945-1949,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8.
三、論文及專文
文于一,〈三原會議和進犯「囊形地帶」〉,《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年份不詳。
文思,〈瓦子街戰役〉,《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王伯祥,〈袁大灘之戰〉,《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王治岐,〈扶郿戰役慘敗記〉,《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王政柱,〈西府隴東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解放戰爭戰略進攻•回憶史料》。
王健英,《紅軍紀實叢書─中國紅軍人物志》,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王新亭,〈三打運城〉;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解放戰爭戰略進攻•回憶史料》。
王應尊,〈整編第二十九軍瓦子街戰役就殲記〉,《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史載忠 等著,〈蘭州戰役始末〉,《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史載忠、馬迪甫、李慶芬、馬義明、馬尚武,〈蘭州戰役始末〉,《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甘泗淇,〈關於新式整軍運動經驗〉,1948年;第一野戰軍編審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文獻選編(三)》。
田秋軒,〈第三十師在鳳翔亢家河被殲記〉,《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石佩玖,〈鄧寶珊將軍在榆林〉,沈求我,〈回憶鄧寶珊先生〉,全國政協資料研究委員會等編,《鄧寶珊將軍》。
任子勛,〈國民黨軍進犯陜甘寧邊區初期的失敗〉,《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朱英,〈騎「龍」渡黃河〉,《星火燎原》第9集。
〈西北人民解放軍前委擴大會議決定〉;第一野戰軍編審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文獻選編(三)》。
何文鼎,〈奉命撤出延安,狼狽逃到蒲城〉,《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吳先洪,〈階級兄弟心連心〉,《星火燎原》第9集。
吳先洪,〈魯西南戰役散記〉,《星火燎原》第八集。
李少白,〈咸陽戰役的前前後後〉,《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李少白,〈隴東戰役側記〉,《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李少白,《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第一九○師沈家嶺慘敗紀實〉。
李文清,〈收復延安─憶洛白公路追擊戰〉;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解放戰爭戰略進攻•回憶史料》。
李日基,〈第七十六軍第三次被殲〉,《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李日基,〈第七十六軍第三次被殲〉,《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李振,〈第十八兵團兵敗咸陽紀實〉,《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李振,〈第六十五軍參加荔北戰役經過〉,《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李振西,〈扶郿戰役經過及國民黨軍隊的潰敗〉,《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李振西,〈壺梯山戰役與兩次荔北戰役紀略〉,《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李規,〈整編三十六師在馮原戰役慘敗紀實〉,《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李慶芬,〈合水戰役目睹記〉,《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李慶芬,〈整編騎八旅在西府戰役中的片段〉,《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杜聿明,〈遼瀋戰役概述〉,全國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中國命運的大決戰》第四卷。
周貴昌,〈青化砭戰役整編第三十一旅被殲經過〉,《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孟寶山,〈孟寶山日記摘抄〉,,《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林子儀,〈運城、安邑戰鬥紀實〉,王曲文獻主編,《戡亂戰史》。
武乃棟,〈西府戰役整編第七十六師被殲〉,《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邱行湘,〈洛陽青年軍就殲紀實〉,全國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中國命運的大決戰》第四卷。
姚國俊,〈董、劉兩軍岔口遭截記〉,《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胡平生,〈近代西北史研究之回顧〉,《民國以來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究會討論集》,臺灣大學出版組,1992年。
胡景通、于浚都、張之因、姜謙祖、楊仲璜、高凌雲、賈海峰、楊景榮,〈第一次榆林戰役〉,《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胡景通、于浚都、張之因、姜謙祖、楊仲璜、高凌雲、賈海峰、楊景榮,〈第二次榆林戰役〉,《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晁國璧,〈運城保衛戰東郊職業學校防禦戰鬥紀實〉,王曲文獻主編,《戡亂戰史》。
馬平林,〈起義前後的喀什地區〉,《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馬全良、盧忠良、馬光宗,〈馬鴻逵部援榆以失敗告終〉,《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馬廷秀,〈寧夏解放紀實〉,《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馬尚武,〈騎兵第十四旅固關被殲記〉,《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馬義明,《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蘭州戰役中第一○○師潰散記〉。
馬義明,《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蘭州戰役中第一○○師潰散記〉。
馬精若,〈青寧二馬交惡的內幕〉,文裴 主編,《我所知道的馬鴻逵家族》。
高凌雲,〈我所知道的第二十二軍榆林起義〉,《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涂健,〈整編一六七旅蟠龍戰役被殲紀實〉,《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陜甘寧邊區政府、聯防司令部戒嚴令〉,《陜甘寧編區政府文件選編》第十一輯。
〈陜甘寧邊區政府命令─各縣舊曆二月底前完成六千五百擴兵任務〉,《陜甘寧編區政府文件選編》第十一輯。
〈陜甘寧邊區政府命令─在橫渝新區擴大地方武裝及動員戰士〉,《陜甘寧編區政府文件選編》第十一輯。
〈陜甘寧邊區政府關於向群眾借細糧問題給延屬、綏德專署的命令〉,《陜甘寧編區政府文件選編》第十一輯。
〈陜西省檔案院,陜西省社會科學院 合編,《陜甘寧編區政府文件選編》第十一輯,〈陜甘寧邊區政府命令:動員各地熬製火硝三十萬公斤〉,北京:檔案出版社,1991。
崔介民,〈解除橫水二進二出中月料〉,王曲文獻主編,《戡亂戰史》。
康世昌,〈延安游擊隊〉,《星火燎原》第九集。
張之因,〈第二十二軍榆林起義經過〉,《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張仲良,〈千里奪要隘 浴血破金城─回憶第四軍在蘭州戰役中的攻堅戰鬥〉,《蘭州戰役》。
張先覺,〈澄郃戰役整編三十六師潰敗經過〉,《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張宗遜,〈改變西北戰局的關鍵一仗〉,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解放戰爭戰略進攻•回憶史料》。
張尚瀛,〈馬鴻賓父子談環縣戰役〉,《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張寄亞、萬民和,〈馬鴻逵部配合胡宗南部進犯三邊經過〉,《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張貴雲,〈地下的戰鬥〉,《星火燎原》第九集。
張達志,〈烽火蘭州〉,《星火燎原》第十集。
張漢初,〈整編二十四旅宜川被殲經過〉,《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梁客潯,〈新疆和平起義的前前後後〉,《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第一野戰軍第一次黨代表會議總決議〉,1949,1,23;第一野戰軍編審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文獻選編(三)》。
習仲勳,〈關於接管城市工作〉,1949,1,17;第一野戰軍編審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文獻選編(三)》。
郭鵬,〈戰馮原〉,《星火燎原》第九集。
陳子幹,〈胡宗南部撤出延安的經過〉,《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陳定行,〈西華池戰役〉,《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陳華,〈第九十軍第六十一師參加〉,《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陳賡,〈挺進豫西〉,《星火燎原》第9集。
陳賡,〈豫西牽「牛」〉,《星火燎原》第9集。
陶峙岳,〈新疆“九•二五"起義紀實〉,《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章零,〈再見親愛的延安〉,《星火燎原》第八集。
麥宗禹,〈整編一三五旅羊馬河被殲記〉,《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彭鼎銘,〈國民黨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從蘭州潰逃到酒泉起義〉,《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彭鼎銘,〈國民黨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從蘭州潰逃到酒泉起義〉,《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彭德懷,〈一九四七年冬季整軍報告(摘要)〉;第一野戰軍編審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文獻選編(三)》。
彭德懷,〈民運工作要堅持正確地執行政策〉,1948,9,9;第一野戰軍編審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文獻選編(三)》。
彭德懷,〈第一野戰軍第一次黨代表會議關於地方群眾工作決議〉,1949,1,23;第一野戰軍編審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文獻選編(三)》。
彭德懷,〈彭德懷等關於華北兄弟兵團會師的指示〉,1949,5,10;第一野戰軍編審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文獻選編(三)》。
彭德懷,〈關於一九四九年西北的形勢與任務〉,1949,1,14;第一野戰軍編審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文獻選編(三)》。
彭德懷,〈關於陜北青化砭、羊馬河、蟠龍戰役的九個電報 4月2日21時給中央軍委的電報〉,彭德懷傳記編寫組,《彭德懷軍事文選》。
彭德懷傳記編寫組,《彭德懷軍事文選》,〈一九四九年八月十九日給毛澤東並賀籠、習仲勳的電報〉。
彭德懷傳記編寫組,《彭德懷軍事文選》,〈春季攻勢總結〉。
彭德懷傳記編寫組,《彭德懷軍事文選》,〈關於陜北九個月作戰的基本總結〉。
程長悅,〈記陜北三戰三捷〉,《星火燎原》第八集。
程悅長,〈爺臺山反擊戰〉,《星火燎原》第七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賀龍,〈中共中央九閱政治局會議的傳達報告(節錄)〉,1948,12,19,第一野戰軍編審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文獻選編(三)》。
賀龍,〈賀龍在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參謀會議的講話〉,1948,2,4,第一野戰軍編審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文獻選編(三)》。
楊得志,〈張宗遜在十八兵團團以上幹部會議上的講話〉,1949,6,26,第一野戰軍編審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文獻選編(三)》。
萬民和、張寄亞,〈騎兵第十四旅固關被殲記〉,《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鄒作盛,〈中原突圍記〉,《星火燎原》第八集。
熊向暉,《中共地下黨現形記》,〈「馬五先生筆下的胡宗南」〉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甄載明,〈鄧寶珊與第一次榆林戰役〉,《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裴昌會,〈胡宗南部進犯延安紀略〉,《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劉子奇,〈整編三十六師主力在沙家店被圍殲經過〉,《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劉占江,〈糧食〉,《星火燎原》第九集。
劉任,〈由西北來台後呈報中央報告書〉,《九十自述》,作者自印。
劉敬臣,〈柳林鎮戰鬥前後〉,《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劉學超,〈整編七十六師在清澗戰役中被殲〉,《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慕中岳,〈第三十八軍被殲記〉,《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樊雨農,〈西府戰役〉,《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滕昕雲,《從普德軍事思想論閃擊戰理論之研究》,淡江大學戰略暨國際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盧忠良、馬光宗,〈馬鴻逵部侵占三邊的前後〉,《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蕭新春,〈臨汾攻堅〉;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解放戰爭戰略進攻•回憶史料》。
遲景德、林秋敏 記述,〈孔令晟先生訪談錄〉,《中共教導旅陜北作戰日誌(1947年3月22日-1948年3月13日)》。
褚靜亞,〈第二十師在涇渭河谷被殲記〉,《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鮑爾漢,〈新疆和平解放經過〉,《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韓有祿,《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蘭州戰役中的第二四八師〉。
韓有祿、馬尚武,〈國民黨第八十二軍在隴東、關中進行的反共戰爭〉,《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藍卓元,〈急攻延安,一心報蔣,黃土高坡遭重創〉,《我所知道的胡宗南》。
羅元發,〈沙家店作戰〉,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解放戰爭戰略進攻•回憶史料》。
關進傑口述、王錦山整理,〈第十七軍從西安撤離前後〉,《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場─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
蘭州部隊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辦公室,甘肅人民出版社革命回憶錄編輯室,《蘭州戰役》;楊得志,李志民,〈毛主席和彭老總的又一傑作─西北戰場的決戰〉。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