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三二○”事件後蔣介石與黨軍體制的變易--兼析黨軍、文武主從關係的變動
書刊名:近代史研究
作者:李翔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6)
頁次:23-40+160
主題關鍵詞:蔣介石三二○事件黨軍體制黨軍關係文武關係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國民政府成立后,汪精衛在推進黨軍體制、強化權力的過程中,與蔣介石產生越來越尖銳的摩擦,直至1926年發生"三二〇"事件。事件后至8月下旬北伐軍擊敗湖南境內吳佩孚勢力期間,蔣介石大力更動黨軍體制。體制的變易,既是黨軍、文武兩對主從關系變化的結果,又強化著軍主黨從和武主文從。體制的變更表明:雖歷經改組,國民黨依然受制于各軍事實力派;國民黨政權及其軍隊仍舊帶有深厚的宗法派系的烙印。盡管體制更易,改組后黨治為表的大勢卻不可逆轉。從短期看,以蔣介石為代表的軍人地位的上升,迎合了戰爭時代的要求,對北伐及定都南京有不小的正面價值。但從長期看,不能不說國民黨政權的軍事烙印太深,向現代政黨政治的轉型并不成功,這給黨政軍的未來命運埋下了重大隱患。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Wang Jingwei had more and more conflicts with Jiang Jieshi when Wang tried to promote the Party-army system and consolidate his power. This resulted in the March Twentieth Incident. From this incident to late August when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Army defeated Wu Peifu’s army in Hunan,Jiang had been making efforts to reform the Party-army system. The change in the Party-army system resulted from the new situation in the power structure,namely the superiority of the army over the Party,the military over the civilian power,and in return reinforced the new situation. The system change illustrated that despite its reorganization,the Nationalist Party was still restrained by all the local military powers and the government and army of the Nationalist regime still had a salient characteristic of patriarchal factions. However, the symbolic significance of the Party rule established after the reorganization of the Nationalist party could not be reversed. In a short run,the rising power of the military leaders such as Jiang Jieshi met the need for the wartime and had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njing government. Yet,in the long run,especially compared with the party revolutions in Mexico and Turkey,the Nationalist regime had a very strong hue of military color,so it was not so successful to transform to a modern political party,which was a latent danger in the future of the party,government,and army of the Nationalist regime.
期刊論文
1.(1998)。蔣介石日記類鈔•黨政一(1926年4月2日)。民國檔案,1998(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8)。蔣介石日記類鈔•黨政一(1926年3月27日)。民國檔案,1998(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98)。蔣介石日記類鈔•黨政一(1926年4月27日)。民國檔案,1998(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99)。蔣介石日記類鈔•黨政二(1926年7月6日)。民國檔案,1999(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260827)。國民革命軍黨代表條例。政治周報,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毓恆(1988)。蘇俄紅軍部隊主官體制的歷史演變。軍事歷史,1988(4),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2000)。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光宇(1989)。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國民革命軍。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1997)。周恩來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武霞、許俊基(1985)。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資料選輯(1925-1927)。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朋園、林泉、張俊宏、郭廷以(1996)。王微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1992)。蔣介石年譜初稿。檔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1986)。孫中山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廷鍇(1982)。蔡廷鍇自傳。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Картунова, А. И.、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譯室(1983)。加倫在中國(1924-1927)。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教育部(1985)。中華民國建國史。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1989)。中共中央文件選集。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1986)。中國國民黨第一、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史料。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孫中山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1984)。孫中山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Barraclough, Geoffrey、楊豫(1987)。當代史學主要趨勢。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廖仲愷、尚明軒、余炎光(1985)。雙清文集。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Jacobs, Dan N.、殷罡(1989)。鮑羅廷:斯大林派到中國的人。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家有(2013)。孫中山國家建設思想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齊錫生(2010)。中國的軍閥政治(1916-1928)。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許紀霖(1995)。中國現代化史(1800-1949)。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81)。孫中山全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秦孝儀(1984)。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福霖(1991)。廖仲愷年譜。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民國叢書》編輯委員會(1989)。最近三十年中國軍事史。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烏索夫、賴銘傳(2007)。蘇聯情報機關在中國:20世紀20年代。解放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1980)。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輯委員會(1968)。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1926年1-12月)。臺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新(2011)。中華民國史大事記(1925-1927)。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公博。苦笑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亞.伊.切列潘諾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譯室(1981)。中國國民革命軍的北伐--一個駐華軍事顧問的札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譯室(1980)。蘇聯顧問在中國(1923-1927)。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蔡德金、王開(1993)。汪精衛生平紀事。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李一氓(2001)。李一氓回憶錄。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存萃學社(1980)。胡漢民事蹟資料匯輯。大東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三民公司(1929)。汪精衛全集。三民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19270107)。黃埔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石約翰、王國良(1998)。中國革命的歷史透視。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文明國(2011)。柏文蔚自述。人民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劉鳳翰(2008)。馬超俊、傅秉常口述自傳。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三民公司(1929)。最近言論集。三民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包惠僧、人民出版社編輯部(1983)。包惠僧回憶錄。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1997)。聯共(布)、共產國際與中國國民革命運動(1920-1925)。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19260322)。蔣介石日記(手稿)(1926年3月22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260416)。蔣介石日記(手稿)(1926年4月16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260608)。蔣介石日記(手稿)(1926年6月8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260322)。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將領通電闢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260812)。中央軍人部委出之黨代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250627)。粵軍政治部設立宣傳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徐勇(2015)。孫中山黃埔建軍及其黨軍關係理論建樹再探討--兼比較佐佐木到一等日方時論。國軍與現代中國。臺北: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秦孝儀(1984)。書告。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秦孝儀(1984)。演講。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戴季陶(1955)。國民黨的繼往開來(1924年1月27日)。中國國民黨十三年改組史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