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王廷相氣論與經世實學
作者:譚立忠
作者(外文):Tan,Li-Chung
校院名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
指導教授:李威熊
陶玉璞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9
主題關鍵詞:王廷相氣學陰陽實學內聖外王Wang Ting-Xiangphilosophy of ChiYin-Yangpracticality studySageliness WithinKingliness Withou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王廷相是位集文學家、哲學家、經學家於一身的明代學者,但今日研究王廷相者多著眼於他的氣學問題。王廷相歷任多官,講求經世致用,有其特殊的學術觀點,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先探討王廷相的思想、文學,進而探討他的氣論與張載理氣說的承變關係,並將重點放在王廷相如何落實他的氣論。
  王廷相承繼了張載「萬物皆氣」的概念,但張載重理,強調「氣中顯理」;王廷相則重氣,強調「理載於氣,非能始氣」,主張「氣為造化之本」。在現象界,「虛實皆氣」,且「結實即精」,成為「氣種」。又指出,陰陽二氣之精,「化為水火,再化而為土」,即成「水火、土、金木」的新五行觀點,於是「萬物莫不藉以生之」。氣自有其規律,如陰陽二氣的規律為「陰虛陽實」、「陰恆宗陽」、「陰陽一體」,此規律「存乎體者,氣之機也」、「存乎氣者,神之用也」,氣機與神用合而為一,這是王廷相論氣的特殊觀點。
  氣如何落實到生活層面,是王廷相實學的重點。王廷相認為,落實的關鍵在於學,當學能「從容純熟,與道脗合」時,便能如「氣種」般「化則斂於精,貫於一」,達到「聖人之道,貫徹上下」。因此,王廷相強調「簡要」,如處事層面要「事簡」,經濟層面要「節簡」,治民層面要「簡易」。簡要的關鍵在「內足」,於是他在政治層面首言「清心志」,養生層面則強調「少思寡慮」。在方法上,王廷相提出了「知幾」、「因時」,企圖能「弭事於未然」。最後,以「定紀綱」來建立禮教的方式,落實他的「內聖外王」之道。
  Wang Ting-Xiang was a scholar who was also a philosopher, writer, and Confucian Classics researcher in Ming Dynasty. Current scholars often focus on his Chi theory. In fact, Wang Ting-Xiang served as many government officials. Most of his studies concerned about statecraft and his special academic point of view, which is well worth conducting further research.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Wang Ting-Xiang's thoughts and literature, and focuses on how Wang Ting-Xiang implemented the theory of Chi.
  Wang Ting-Xiang inherited the concept of “everything is Chi” from Zhang Zai. However, Zhang Zai paid more attention on Neo-Confucianism and emphasized on “Neo-Confucianism in the air.” On the other hand, Wang Ting-Xiang focused on Chi which emphasized on the Neo-Confucianism is on the air, and can not to be the origin of all things. In Wang’s theory, everything is composed by Chi in the phenomenal world. When Chi condensed to crystallization, Wang Ting-Xiang called it “seed of Chi.” Wang Ting-Xiang also advocated that the condensation of Yin-Yang would turn to “Fire and Water, Earth, Metal and Wood” which was a new sequence of Five Elements, and then the world would be generated. Chi has its own law. The regulation of Yin-Yang is that “Yin is invisible, while Yang is visible”, ”Yin follows Yang”, “Yin-Yang is like the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The regulation that “exists in physical objects of Chi should be preemptive opportunities”. Also, the regulation that “exist in nonphysical existences of Chi should be spiritual effects”. The preemptive opportunities combine with spiritual effects can be the one. This is the special Chi viewpoint of Wang Ting-Xiang's theory.
  How to practice the theory of Chi in all life fields is the key to practical study of Wang Ting-Xiang. Wang Ting-Xiang thought that the key point is learning. When learning reaches to “the skilled realm which is almost like Dao”, it could be like “the seed of Chi.” It is same with condensability to crystallization that reach “one principle which runs through it all”. Therefore, Wang Ting-Xiang emphasized “conciseness” that is in the aspect of keeping things “simple,” which is also included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arts. The key to “conciseness” is about “satisfaction.” Hence, he declared that politicians must “clean mind.” When it comes to the subject of health preservation, he thought people should “think less”. Wang Ting-Xiang prosed his own theory like “taking preemptive opportunities” and “reacting current situation.” He attempt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advance. Finally, Wang Ting-Xiang established an ethics system which implemented his doctrine of “Sageliness Within, Kingliness Without.”
一、古籍
(一)經部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禮記正義》,《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影印清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本)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12月)
[晉]杜預集解,[唐]孔穎達疏:《左傳》,阮刻《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
馬辛民主編:《十三經注疏整理本.尚書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
楊伯俊編著:《孟子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8月)
(二)史部
[漢]班固,[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後晉]劉煦等編纂:《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575年)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刊:《明實錄附校勘記》(臺北:明和美術印刷廠,1967年9月)
《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1968年)
〔清〕紀黃中等纂修:《中國地方志叢書.華北地方.河南省》(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三)子部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魏]王肅注:《孔子家語》,《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周敦頤、張載著,岡田武彥主編:《周張全書》(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9年5月)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1996)
[明]田藝蘅著:《留青日札》,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105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年)
〔明〕沈德符著,楊萬里點校:《萬曆野獲編》,收錄於《明代筆記小說大觀(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
[明]陳建著:《皇明紀要》(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11月)
[清]陸世儀著:《思辨錄輯要》(臺北:廣文書局,1977年12月)
[清]王頌蔚著:《明史考證攟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8年4月)
[清]黃本驥編:《歷代職官表》(上海世紀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7年5月)
(四)集部
[魏]嵇康著,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4)
[宋]朱熹:《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宋]張載:《張載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宋]程頤、程顥著,王孝魚點校:《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9月)
[明]王廷相著,王孝魚點校:《王廷相集》(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2月)
[明]余繼燈:《典故紀聞》(臺北:大立出版社,1985年5月)
[明]高拱:《高文襄公文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
[明]張履祥:《楊園全集》,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165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
[明]張瀚《松窗夢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
[明]陳子龍等編:《明經世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6月)
[明]黃宗羲:《黃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
[明]趙寬:〈素軒記〉,收錄於弘治《吳江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明]謝肇淛:《五雜組》,收錄於《筆記小說大觀》第八編(臺北:新興書局,1975年)
[清]黃本驥:《歷代職官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5月)
[清]顧炎武著,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所整理:《顧炎武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
二、近人論著
于志嘉:《明代軍戶世襲制度》(臺北:臺灣學書局,1987年4月)
王夫子:《殯葬文化學──死亡文化的全方位解讀》(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
王俊彥:《王廷相與明代氣節》(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5年11月15日)
王俊彥:《王廷相與明代氣學》(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6年7月)
王貴民:《中國禮俗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7月)
王德毅:《明人別名字號索引》(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0年3月)
朱建民:《張載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89年9月)
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8月)
吳麗娛:《唐禮摭遺──中古溫公家儀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11月)
李嗣涔:《靈界的科學》(臺北:三采文化,2018年10月15日)
林存陽:《清初三禮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12月)
侯家駒:《中國經濟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5年5月)
高明士主編:《東亞傳統家禮、教育與國法(一).家族、家禮與教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9月)
張捷夫:《中國喪葬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55年7月)
陳俊民:《張載哲學與關學學派》(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11月)
陳鼓應、辛冠潔、葛榮晉等:《明清實學簡史》(北京:社會科學院文獻出版社,1994年)
陳榮捷:《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18年7月)
陳榮捷:《近思錄》(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8月)
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3月)
程宜山:《張載哲學系統的分析》(上海:學林出版社,1989年8月)
黃秀璣:《張載》(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年9 月)
黃俊傑:《傳統中華文化與現代價值的激盪與調融》(臺北:喜馬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年)
黃俊傑:《儒家思想與中國歷史思維》(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年1月)
楊廷福、楊同甫編:《明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路先.列維-布留爾著,丁由譯:《原始思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2月)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7年)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葛榮晉:《中國實學文化導論》(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3年1月)
葛榮晉:《王廷相》一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
葛榮晉:《王廷相生平學術編年》(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
葛榮晉:《王廷相和明代氣學》(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2月)
劉又銘:《理在氣中:羅欽順、王廷相、顧炎武、戴震氣本論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11月)
趙永紀:《清代學術辭典》(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年)
蔡方鹿:《朱熹經學與中國經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
瞿蛻園:《歷代職官簡釋》,收錄於[清]黃本驥:《歷代職官表》(上海: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5月)
魏月萍:《君師道合:晚明儒者的三教合一論述》(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6年7月)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輯:《明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8年1月)
三、期刊論文
牟堅:〈朱子《中庸》詮釋中的實理觀:「理之實」與「實乎此理之實」〉,收錄於林慶彰、蔣秋華主編:《中日韓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5年4月)。
巫仁恕:〈明平民服飾的流行風尚與士大夫的反應〉,收錄於《新史學》第10卷第3期(1999年9月)。
李增:〈張載「氣」之研究〉,《輔仁大學哲學論集》1983年第2期。
姜廣輝:〈明清實學現況述評〉,《中國文哲通訊》第2卷第4期(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1992年12月)。
柳秀英:〈張載「太虛即氣」詮釋異說研究〉,《美和技術學院學報》卷21,2002年9月。
張麗珠:〈宜乎以「實學」名「理學」後的哲學型態?──讀葛榮晉《中國實學文化導論》〉,《臺大中文學報》第21期,2004年12月。
黃敏浩:〈張載〈太和〉篇「太虛」與「氣」之關係的兩種詮釋述評〉,《孔孟月刊》第22卷第3期,1983年11月。
趙中偉:〈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張載氣化宇宙論探析〉,《輔仁國文學報》卷13,1998年11月。
蔣秋華:〈論張載的氣〉,《孔孟月刊》第21卷第3期,1982年11月。
四、學位論文
方蕙玲:《張載思想之研究》(臺中: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
林彥廷:《王廷相「氣」論思想研究》(臺北: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16年)
許錦雯:《羅欽順、王廷相、吳廷翰自然氣本論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戴園園:《王廷相及其詩歌研究》(長沙:湖南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10月)
蘇玉昇:《王廷相之氣論與經世思想研究》(嘉義: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五、會議論文
古勝隆一:〈論韓愈、柳宗元的貫道思想〉,收錄於楊儒賓,祝平次編:《儒學氣論與功夫論》(臺北:台大出版中心,2005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