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漫遊者視角探討金門人文地景中的 場所精神
作者:蔡國華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SAI,KUO-HUA
校院名稱:中原大學
系所名稱:設計學博士學位學程
指導教授:陳其澎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3
主題關鍵詞:漫遊者金門人文地景場所精神FlaneurKinmenhuman landscapespirit of pla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在普世經濟水平提升之後的當代,人們的生活不再僅是滿足身理的民生必需,更被重視的是心理富裕的層次,伴隨著經濟與科技的進步,都市開發成了全球的趨勢,滿足人們的衣食住行,為求效率的城市開發,套用,成了快速達成目的的手法,卻成了淹沒文化本質的殺手。諷刺的以國際接軌的口號扼殺了城市的本質,盲目追逐著時下的熱門話題、全球品牌的發展凌駕著地方文化,稍有漫不經心即迷失在城市之中,茫然不知身處何地。城市該有自身的文化根源與本質,一個場所當有的精神及其文化脈絡。本研究將透過漫遊視角注目於金門城市的自然地景、文化根源與人為地景,觀看其應有的場所精神,根據金門國家公園官網記載,金門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地理、氣候、生態、農稼及歷史歷程,金門不會只是眾人印象中的酒鄉、戰地,一個遠離臺灣人煙稀少的小島,獨特的金門有別他處的場所精神值得珍藏,需要更多的保護。本研究透析城市獨有的文化價值,轉化為各個產業發展時設計決策參考的因子,避免這個城市本質被摧毀於盲目濫墾的行為之下。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afte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universal economic level, people's life is no longer just about meeting the physical needs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But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level of psychological prosperity.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echnology, urba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global trend. Satisfying people's basic necessities of life, urban development for the sake of efficiency, applied mechanically, has become a means to quickly achieve the goal, but it has become a killer that submerges the essence of culture. Ironically, the slogan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has killed the essence of the city, blindly chasing current hot topic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brands overrides local culture. If you are a little careless, you will get lost in the city and don't know where you are. A city should have its own cultural roots and essence, and a place should have its own spirit and cultural context. This study will focus on the natural landscape, cultural roots, and man-made landscape of Kinmen City through a roaming perspective, and observe its proper place spirit. According to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Kinmen National Park, Kinmen has a rich cultural heritage, geography, climate, and ecology, For crops and historical history, Kinmen is not just a wine country and a battlefield in the public mind, a small island far away from Taiwan with few people. The unique spirit of Kinmen is worthy of collection and needs more protection.The essence of the city is destroyed under the behavior of blind and indiscriminate land reclamation.
一、 中文書籍
朱天心 (2002),《古都》,臺北市:印刻出版有限公司。
史作檉 (2011),《水墨十講-哲學觀畫》,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白先勇 (1992),《孽子》,臺北市:允晨文化。
江柏煒 (2011),《新加坡的出洋客》,金門縣:金門縣文化局。
江柏煒 (1998),《大地上的居所》,金門縣:內政部營建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江柏煒 (1999),《大地上的居所-金門國家公園傳統聚落導覽》,金門縣:內政部營建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江哲銘 (1997),《建築物理》,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沈復 (2009),《浮生六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余光中 (2017),《長長的路 我們慢慢走》,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李福井 (2011),《風雨江山》,金門縣:金門縣文化局。
李子恆 (2014),《金門文藝第62期》,臺北市:古月出版有限公司。
宋蕭波 (2019),《金門文藝第67期》,臺北市:古月出版有限公司。
林秀灃、高名孝 (2015),《計劃城事-戰後臺北都市發展歷程》,臺北市:田園城市。new window
洪玉芬 (2017),《多情應笑我》,新北板橋: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周妙真 (2011),《浯家新婦》,金門縣:金門縣文化局。
姜捷 (2013),《絕響-永遠的鄧麗君》,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胡璉 (2017),《泛古寧頭之戰》,臺北:胡璉故居紀念暨研究中心。
舒國治 (2010),《水城臺北》,臺北:皇冠出版社。
陳榮昌 (2011),《戰地阿嬤》,金門縣:金門縣文化局。
陳其澎 (2011),《身體與空間》,臺北市:暢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為學 (2022),《浯江微瀾》,新北永和:晴揚廣告事業有限公司。
蔡清其 (2009),《人文瓊林社區營造》,金門縣:金門縣金湖鎮瓊林社區發展協會。
蔡清其 (2016),《璀璨瓊林》,金門縣:金門縣蔡氏宗親會。
楊鎮浯 (2020),《浯島城事》,金門縣:金門縣政府。
楊士範 (2009),《聽見「那魯灣」》,臺北市:唐山出版社。
張婉昀 (2017),《台北秘密音樂場所》,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張默、蕭蕭 (2017),《新詩三百首-百年新篇》,臺北市:九歌文庫。
張友驊 (2021),《刀鋒戰將 胡璉》,臺北市:暖暖書屋。
楊俊雄 (2019),《再見金門,陸一特的狗臉歲月》,臺北市:古月出版有限公司。
楊樹清 (2014),《金門文藝第62期》,臺北市:古月出版有限公司。
賴明珠 (1996),《日治時期桃園地區的美術發展》,桃園縣: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謝仕淵 (2018),《府城一味:時間煮字,情感入味,一起來臺南吃飯》,臺北市:蔚藍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鄭愁予 (2008),《堡》,臺北市:聯合文學。
鄭愁予 (2008),《煙火是戰火的女兒,金門的詩》,臺北市:聯合文學。

二、 中文期刊
李惠芳 (2015),《城市印象—以惠斯勒「夜曲」系列為例》,藝議份子第二十五期,頁:60。new window
何培夫 (2005),《臺灣碑碣史料之採拓與整理》,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第一卷第三期,頁:91。
呂紹理 (2002),《日治時期臺灣廣播工業與收音機市場的形成》,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19期,頁:12 。new window
邱浩彰 (1998),《人類的感覺器官(2)味覺》,健康世界(152) ,頁:85。
余懿珊 (2017),《想像、追尋與形塑:論寒川詩中「金門圖像」的變化》,華人文化研究,第5卷第2期,頁:180。
周淑媚 (2008),《味覺的記憶-周作人的飲食書寫》,中國醫藥大學通識學報,第十四期,頁:94。
吳秀嫻 (2010),《現象學和場所精神的解讀》,廣東建材2010年第1期,頁:131。
吳秉聲 (2014),《現代性下的灶角味-臺灣傳統小吃攤場所精神之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邵培仁 (2010),《地方的體溫:媒介地理要素的社會建構與文化記憶》,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第五期,頁:143。
洪薇荃、王籃亭 (2017),《包裝色彩與圖像視覺意象研究》,管理資訊計算,第6卷第2期,頁:75。new window
紀小樣 (1993),《黑暗碉堡》,中外文學22(1)。頁:162。new window
曹金羽 (2016),《漫遊者的起源》,社會理論學報,第十九卷第二期.頁:483-601.
許奎文 (2018),《味覺地圖上的漫遊者:韓良露飲食書寫中的「家鄉味」》,臺灣學誌,第17期,頁:17。new window
莊明振 (2012),《觸覺意象與風格之討論》,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研究計劃[16523]:頁38。
陳其澎、蔡國華 (2021),《從場所精神的角度比較金門與桃園的文學地景》,2021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頁:111-135。
陳怡如 (2012),《海伯仔e歌的地方實踐與再現》,屏東文獻16期,頁:161-186。
陳殿禮、洪珮芬 (2014),《敬祖文化對廳堂空間與家具之影響:以金門民居為例》,設計學報第19卷第1期,頁:21。new window
陳炳容 (2021),《明清時期金門「浯洲場」鹽業的發展與變遷》,2021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頁:417-449。
黃雅鳳 (2017),《想念有你們的日子》,師友月刊,600期,頁:111。
黃淑芳 (2017),《府城的巷弄敘事-當代織品藝術再現地方場所記憶》,華梵藝術與設計學報,第十二期,頁:20。new window
黃子平 (2002),《故鄉的食物」 :現代文人散文中的味覺記憶》,中外文學, 31(3),頁:51。new window
黃獻煜 (2017),《金門宗族的面相》,金門閩南史蹟與宗族文化論壇,頁:253。
彭勁 (2006),《色彩在室內空間環境中的運用》,咸寧學院學報,第26卷第2期,頁:136。
張翼飛 (2022),《場所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傳承》,城市建築空間2022第4期.頁:167.
蔡倩玟 (2021),《法國美食文化的濫觴:「味覺生理學」與艾維.提斯的再詮釋》,臺灣出版與閱讀,110年第2期(總編號第14期),頁:14。
蔡怡玟 (2019),《五感知覺的地理-心理:試以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環境、地理與心理」之課程實踐為初探》,慈濟通識教育學刊,第十二期,頁:56。new window
蔡長謀 (2017),《從泉州南明遺址看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金門閩南史蹟與宗族文化論談,頁:220。
蔡國華、陳其澎 (2018),《以城市漫遊之視角探討休憩空間與身體互動關係》,視覺藝術與設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翎 (2012),《食物的文化滋味-大甲溪流域泰雅族的飲食與社會生活》,社會與區域發展學報, 3(2), 頁:25。new window
楊松年 (2016),《寺廟碑記論述寺廟文化探討的意義──讀楊天厚、林麗寬〈金門寺廟楹聯碑文〉後作》,華人文化研究(4:2期),頁:159-164。
廖新田(2006),《近鄉情怯:臺灣近現代視覺藝術發展中本土意識的三種面貌》,文化研究,2,頁:171。new window
廖新田 (2008),《觀看的層次-視覺文化、視覺社會學與視覺方法批判》,藝術學報83期,頁:215。new window
葉雅茹 (2021),《倫敦味覺生活-吳爾芙與理察森小說中的飲食經驗食物地景》,興大人文學報第六十六期,頁:160。new window
謝佩芯、范良楨 (2007),《文化創意產品之設計思維特質探討-以視覺藝術類為例》,設計學研究,第十卷第一期,頁:70。new window
鄧名韻 (2003),《「還鄉須斷腸!」-解讀哈代《還鄉記》中的鄉土情結》,英美文學評論,(6),頁:81。new window
齊嵩齡 (2015),《身體如表現:波特萊爾的步態式書寫》,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五十九期,頁:71-120。new window
嚴紀華 (2012),《臺北城的文學地景-從殖民都市到現代城市》,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二十四期,頁:60。new window

三、 外文文獻
Alexander,Christopher.(1994).《The Pattern Language》.(王聽度、周序鴻譯).臺北市:六合出版社。
Budelaire, C. P., & Mayne, J. (1964). 《The Painter of Modern Life》, and Other Essays...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Jonathan Mayne. London.
Budelaire, C. (2019).《Les Fleurs du mal》.(杜國清譯).臺北市:播蒔數位出版有限公司。
Baudelaire, C. (1955). 《Flowers of Evil: A Selection》. 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Barthes,Roland .(1982) 《Empire of Signs》, N.Y. : Hill &Wang.
Barthes,Roland.(2014).《L’empire des signes》,(江灝譯).臺北市:麥田出版。
Benjamin,Walter.(2013).《Das Passagen-Werk》.(劉北成譯).北京:商務印書舘。
Benjamin,Walter.(2014).《Der Begriff der Kunstkritik in dar deutschen Romantik》.(王炳鈞、楊勁譯).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
Benjamin,Walter.(2010).《Ein Lyriker Zeitalter des Hochkapitalismus》.(張旭東、魏文生譯).臺北市:臉譜圖書。
Benjamin,Walter.(1999).《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許綺玲譯).臺北市:臺灣攝影工作室。
Clark, T.J. (1985).《The Painting of Modern Life: Paris in the Art of Manet and his Followers》, London :Thomas and Hudson.
Calvino,Italo.(1993).《Invisible Cities》.(王志弘譯).臺北市:大師名作坊。
De Certeau Michel.(2015).《L’invertion du quotidian》.(方琳琳、黃柳春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Heidegger,Martin.(1991).《Poetry Language Thought》(彭富春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Jordan, D. P. (1995).《Transforming Paris : The Live and Labours of Baron Haussmann》, Chicago :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Lehan, Richard .(1998) The City in Literature: An Intellectural and Cultural Histor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ucs. E.V. (2008).《A Wanderer in Florence》.(吳佳姝、黃云鷹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Mariko,Kamane.(2009).The Journal of Asian Arts & Aesthetics, (3).
Phillips, E. Philp (ed.) .(2018) .Poe and Place,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Prendergast, Christopher .(1995).Paris and the Nineteenth Century, Oxford: Blackwell.
Roger,Trancik .(1997).《Finding Lost Space-Theoris of Urban Design》,(謝慶達譯).臺北市:田園文化城市。
Norberg-schulz.(1995).《Genius Loci》.(施植明譯).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Ojie,Mark. (2014).《Un Ethnologue Dans Le Metro》.(周伶芝、郭亮廷譯).臺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
Tuan,Yi-Fu.(2017).《Space and Place》.(王志標譯).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Truly, Richard M. (ed.).(2018). Keat’s Places,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Urakvoka, A. (2018). Demon of Space: Poe in St. Petersburg, in E. Philp Phillips, (ed.) (2018) Poe and Place, pp. 242-263,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Wordsworth, W. (2004). The prelude: the four texts (1798, 1799, 1805, 1850). Random House.
Willian H.Whyte.(2016).《The Social Life of Small Urban Spaces》.(葉齊茂、倪曉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大谷渡.(2019).《聆聽時代的變奏:跨越兩個時代的臺灣人》.(陳凱雯譯).臺北市:遠足文化事業。
谷崎潤一郎.(2016).《陰翳禮讚》.(劉子倩譯).臺北市:大牌出版。

四、 報章影片
唐振瑜 (2011),落番,記錄片,臺北。
幸運草 (2023),金門日報,報導,金門縣。
根本 (2004),金門日報,報導,金門縣。
紐承澤 (2014),軍中樂園,電影,臺北。
蔡鈺鑫 (2020),金門日報,報導,金門縣。

五、 網路資源
ETtoday新聞網,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102/1345935.htm
立榮航空官方網站,https://www.uniairholidays.com/
北美華文作家協會,http://chinesewritersna.com/review/?page_id=27929
欣傳媒,https://www.xinmedia.com/article/100777
金門日報報導 https://www.kmdn.gov.tw/1117/1271/1272/
金門縣政府官方網站,https://www.kinmen.gov.tw/
金門縣政府觀光處網站,https://kmtd.kinmen.gov.tw/
金門觀光旅遊網,https://kinmen.travel/zh-tw/event-calendar/details/2738
金門大學官方網站,https://www.nqu.edu.tw/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https://www.tshs.ntpc.gov.tw/
順益臺灣美術舘,https://www.shungye-art.org/index.php
遠見雜誌,http://www.gvm.com.tw/gallery_content_64_888_5.html
聯合文學,https://www.unitas.me/
泛科學,https://pansci.asia/archives/1386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