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李昌祺《剪燈餘話》研究
作者:諶寶珠
作者(外文):CHEN,PAO-CHU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王國良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3
主題關鍵詞:《剪燈餘話》李昌祺明代小說文言小說Jian Deng Yu HuaLi ChangqiMing Dynasty novels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李昌祺《剪燈餘話》研究
摘要
本論文以明代李昌祺之文言小說《剪燈餘話》為主要研究對象。近年來,學界對於李昌祺及其《剪燈餘話》的研究,已有相當成果,但是,前人的研究仍有未盡之處,以及有待商榷的見解。關於李昌祺的生平及著作、《剪燈餘話》的重要版本及流傳、《剪燈餘話》的文本意涵、《剪燈餘話》的傳播與價值等,都存在不足與謬誤,有待新研究的補充與釐清。
《剪燈餘話》以其內容多為神異希奇之事,兼之詞采穠麗爛然,廣受歡迎。明代「剪燈系列」文言小說的形成,始於李昌祺有意的模擬《剪燈新話》創作《剪燈餘話》,若無李昌祺的仿作,可能無法形成跨度長達二百年、易代之後仍持續發揮影響力的「剪燈系列」文言小說,更遑論奠定清代傳奇顛峰之作《聊齋誌異》的誕生。因此,李昌祺首倡之功不可忽略。學界往往以《剪燈餘話》為「銳意效顰」之作,未能給予公允的評價。李昌祺的思想及其《剪燈餘話》的文本意涵與敘事技巧都有獨到之處,必須給予中肯的評論並肯定其價值。
論文主要分為三個部份:一、考辨作者李昌祺生平與著作、《剪燈餘話》之成書年代與流傳、版本,旨在考察李昌祺之家世、生卒、中試、仕宦、交遊、著述,以及《剪燈餘話》重要版本之特色與流傳歷程之重要相關事件與人物。二、《剪燈餘話》文本闡釋,旨在析論《剪燈餘話》故事取材所表述的意識與敘事特色,及其書寫承衍與新變。三、考論《剪燈餘話》之傳播與價值,旨在透過明代中晚期各小說選本的輯錄、白話小說與戲曲的取材、域外的傳播與出版以明其廣為流傳與價值。
論文主要的六個章節,採先作者而作品、先版本而文本的脈絡,補充與釐清作者李昌祺之生平與著述以及《剪燈餘話》的版本與流傳諸多問題;並從橫向研究《剪燈餘話》與時代、與環境之繫聯,從縱向梳理《剪燈餘話》之承衍與與特色;以新的角度闡釋《剪燈餘話》之敘事特色、思想內容等,以闡明其文學藝術價值;從橫向共時性與縱向歷時性探討《剪燈餘話》在小說發展史上的價值。
A Study of Li Changqi's "Jian Deng Yu Hua"
This thesis takes Li Changqi's classical Chinese novel "Jian Deng Yu Hua"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In recent years,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made consider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research on Li Changqi and his "Jian Deng Yu Hua".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unfinished researches of predecessors, as well as opinions to be discussed.About Li Changqi's life and writings, important versions and dissemination of "Jian Deng Yu Hua".The meaning, dissemination and value of the text of " Jian Deng Yu Hua " all have deficiencies and fallacies, which need to be supplemented and clarified by new research.
Li Changqi's "Jian Deng Yu Hua" is very popular because its content is mostly mysterious and strange, and its lyrics are beautiful and brilliant. The formation of the "Jiandeng Series" of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in the Ming Dynasty began when Li Changqi deliberately imitated "Xinhua" to create "Yuhua". Without Li Changqi's imitation, it may not be possible to form the "Jiandeng Series"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that spanned two hundred years and continued to exert influence after the Yi Dynasty. Not to mention the birth of "Strange Tales from a Liaozhai Studio", which established the legendary pinnacle of the Qing Dynasty, Therefore, the merits of Li Changqi's initiative cannot be ignored. The academic circles often regard "Jian Deng Yu Hua" as a work of "deliberate imitation", and fail to give a fair evaluation.
The thesis proceeds in three parts. First, to examine the life and works of the author Li Changqi, and the writing date, spread and version of"Jian Deng Yu Hua". The main purpose is to investigate Li Changqi's family history, birth and death, pilot examination, official career, friendship, writings, As well as important events and characters related to the important version of "Jian Deng Yu Hua"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dissemination process. Second, to explain the consciousness and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expressed in the text of " Jian Deng Yu Hua ", as well as its writing inheritance and new changes. The main purpose is to analyze the consciousness and theme expressed in the author's story selection,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previous novel creation on "Yuhua", its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literary and artistic value. Third, discuss the dissemination and value of "Jian Deng Yu Hua", The main purpose is to demonstrate its wide spread and value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selected novel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Dynasty, the collection of vernacular novels and operas, and the dissemination and publication outside the region.
The main six chapters of the thesis adopt the context of the author first, the work first, and the version first, Supplement and clarification of the author Li Changqi's life and writings, as well as the version and circulation of " Jian Deng Yu Hua " And from the horizontal study of " Jian Deng Yu Hua "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mes and the environment, Comb the inherit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 Jian Deng Yu Hua " vertically; Explain the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ideological content of " Jian Deng Yu Hua " from a new perspective, so as to clarify its literary and artistic value .Discuss the value of " Jian Deng Yu Hua " in the history of novel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rizontal synchronicity and vertical diachronism.
徵引書目
一、傳統文獻(先依時代,再依筆劃排列)
戰國.孟子:《孟子》,收入阮元校刊:《十三經注疏8論語孝經爾雅孟子》,台北市:藝文印書館,2011年。
戰國.莊子著,郭慶藩輯:《莊子集釋》,臺北市:華正書局,1982年。
漢.鄭玄註,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台北市:藝文印書館,2011年。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論語正義》,台北市:藝文印書館,2011年。
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中阿含經》,《大正新修大藏經》第1冊,台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台北市:鼎文書局,1999年。
南朝.佚名譯:《大方廣十輪經》,收入《大正新修大藏經》第13冊,台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
梁.皇侃撰,高尚榘校點:《論語義疏》,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梁.僧佑:《弘明集》,收入《大正新修大藏經》第52冊,台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
梁.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
唐.姚思廉:《梁書》,台北市:鼎文書局,1999年。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箋校:《白居易集箋校》,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唐.吳筠:《宗玄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71冊,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唐.杜牧著,清.馮集梧注:《樊川詩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
唐.柳宗元撰,尹占華、韓文奇校注:《柳宗元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唐.陸淳:《春秋集傳纂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6冊,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宋.白玉蟾:《宋白真人玉蟾全集》,臺北市:宋白真人玉蟾全集輯印委員會,1976年。
宋.朱熹撰,朱傑人等編:《朱子全書》第13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宋.宋敏求等撰,尚成等校點:《春明退朝錄外四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12年。
宋.陳師道:《後山詩話》,《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78冊,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宋.無為子:《西清詩話》,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藏明天啟間刻本。
宋.無門惠開撰,王坤宏譯解:《無門關譯解》,台北市: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2022年。
宋.歐陽修:《新五代史》,台北市:鼎文書局,1979年。
宋.歐陽修:《新唐書》,台北市:鼎文書局,1999年。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元.吳澄:《吳文正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7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元.杜本:《清江碧嶂集》,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73年。
元.柳貫撰,柳遵傑點校:《柳貫詩文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
元.夏文彥:《圖繪寶鑑》,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元.袁桷著,楊亮校注:《袁桷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元.張雨:《句曲外史集》,國家圖書館藏,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閣刊元十家詩集本。
元.陶宗儀:《書史會要》,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
元.虞集著,王頲點校:《虞集全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元.錢惟善:《江月松風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17冊,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元.顧瑛著,楊鎌整理:《玉山璞藳》,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元:鍾嗣成:《錄鬼簿》,收入俞為民、孫蓉蓉:《歷代曲話彙編》唐宋元編,合肥市:黃山書社,2009年。
明.十二卷本《剪燈叢話》,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善本書號18220。
明.不著撰人:《綠牕女史》,收入國立政治大學古典小說研中心主編:《明清善本小說叢刊》第二輯,台北市:天一出版社,1985年。據明刻本影印。
明.不題署名:《精刻彙編新聲雅雜樂府大明天下春》,俄.李福清,李平編:《海外孤本晚明戲劇選集三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明.王世貞:《艷異編》,《古本小說集成》編輯委員會編:《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據日本藏明刊本影印。
明.王世貞著,羅仲鼎校注:《藝苑巵言校注》,濟南:齊魯書社,1992年。
明.王世貞撰,魏連科點校:《弇山堂別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明.王世貞編,王國良導讀:《劍俠傳》,台北市: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6年。
明.王兆雲輯:《皇明詞林人物考》(一),收入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
14,台北市:明文書局,1991年。
明.王昂:嘉靖《吉安府志》,收入《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31,北京市: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據嘉靖刻本影印。
明.王直:《抑菴文集》,收入《四庫明人文集叢刊》,上海:上海古籍,1991年。
明.王禕:《王忠文公文集》,卞甫主編:《明代基本史料叢刊》文集卷第1輯,北京市:線裝書局,2013年。
明.王驥德:《古雜劇二十種》,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顧曲齋刻本,善本書號 A01834。
明.史謹:《獨醉亭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33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43冊,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申時行等修,趙用賢等纂:《大明會典》,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續修四庫全書》第790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白雲觀長春真人編纂:《正統道藏》洞玄部威儀類第15冊,台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明.朱元璋:《御制大誥》,《續修四庫全書》編輯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第86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明.朱友燉:《誠齋雜劇》,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刊本,善本書號A01839。
明.朱有燉:《誠齋錄》,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明萬曆刊本。
明.朱孟震:《汾上續談》,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善本書號 CBM1971。
明.朱權:《太和正音譜》,收入俞為民、孫蓉蓉:《歷代曲話彙編》明代編第一
集,合肥市:黃山書社,2009年。
明.何大掄:《燕居筆記》,《古本小說集成》編輯委員會編:《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本。
明.何孟春:《餘冬錄》,長沙市:嶽麓書社,2012年。
明.何喬遠:《閩書》第2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
明.余之禎修,王時槐等纂修:萬曆《吉安府志》,收入《稀見中國地方志彙 刊》第30冊,北京市:中國書店,1992年。據明萬曆刻本影印。
明.余象斗:《萬錦情林》,收入《古本小說集成》編輯委員會:《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明.吳大震:《廣艷異編》,收入國立政治大學古典小說研究中心:《明清善本小說叢刊》第二輯,台北市:天一出版社,1985年。
明.呂天成:《曲品》,收入俞為民、孫蓉蓉:《歷代曲話彙編》明代編第3集,合肥:黃山書社,2009年。
明.宋緒:《元詩體要》,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出版委員會:《文津閣四庫全書》第459冊,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5年。
明.宋濂:《元史》,台北:鼎文書局,1998年。
明.李昌祺:《剪燈餘話》(題名《新刊全相江湖紀聞剪燈餘話》),余氏雙桂堂刊本,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藏,編號「漢5372」。
明.李昌祺:《剪燈餘話》(題名《新刊校正足本剪燈餘話》),明刊本,上海圖 書館藏,索書號「線善787330—32」
明.李昌祺:《剪燈餘話》(題名《新增補相湖海新奇剪燈餘話大全》),楊氏清 江堂刊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善本書號07587。
明.李昌祺:《剪燈餘話》,台北市:世界文庫,1959年。
明.李昌祺:《剪燈餘話》,收入《古本小說集成》委員會編:《古本小說集 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明.李昌祺:《剪燈餘話》,收入國立政治大學古典小說研究中心:《明清善本小 說叢刊初編》第二輯,台北市:天一出版社,1985年。
明.李昌祺:《剪燈餘話》,收入劉世德、陳慶浩、石昌渝主編:《古本小說叢 刊》第五輯第一冊,北京市:中華書局,1990年。
明.李昌祺:《剪燈餘話》五卷本(『劉定之跋文本』),明刊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善本書號12437。
明.李昌祺:《剪燈餘話》『朝鮮刊配古活本』,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藏,編號「漢5371」。
明.李昌祺:《運甓漫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42冊,上海:上海古籍,1987年。
明.李昌祺:《運甓漫稿》,明正統間(1436—1449)吉安知府張瑄校刊本,台北故宮博物院代管北圖甲庫,索書號11327。
明.李昌祺編撰:《新增全相湖海新奇剪燈餘話大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第1787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據楊氏清江堂刻本影印。
明.李時勉:《古廉文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42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李開先輯:《改定元賢傳奇》,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續修四庫全書》第1760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刻本影印。
明.李賢:《天順日錄》,台北國家圖書館,明刊本,善本書號05303-0028。
明.李默:《孤樹裒談》,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續修四庫全書》第1170 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明.沈德符:《顧曲雜言》,收入俞為民、孫蓉蓉:《歷代曲話彙編》明代編第3集,合肥:黃山書社,2009年。
明.周應賓《舊京詞林志》,收入鄭振鐸:《玄覽堂叢書》肆,揚州市:廣陵書社,2012年。
明.孟稱舜:《新鐫古今名劇柳枝集》,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善本書號A01835。
明.孟稱舜:《新鐫古今名劇柳枝集》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善本書號A00810。
明.孟稱舜:《新鐫古今名劇酹江集三十種》,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刻本,善本書號A01836。
明.林近陽:《燕居筆記》,收入《古本小說集成》編輯委員會編:《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萃慶堂刊本。
明.林富,黃佐纂修:嘉靖《廣西通志》,收入《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41,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據明嘉靖刻藍印本影印。
明.祁承㸁:《澹生堂藏書目》,收入林夕編:《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明清卷9,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5年。
明.金幼孜:《金文靖集》,收入《文敏集外三種》第124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明.俞汝楫:《禮部志稿》,收入《四庫全書珍本初集》,上海市:商務印書館,1935年。
明.胡文煥編,向志柱點校:《稗家粹編》,北京:中華書局,2020年。
明.胡文煥編,李志遠校箋:《群英類選》,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
明.胡廣:《胡文穆公文集》,收入《明代基本史料叢刊.文集卷》(第二輯)27「永樂、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順、成化朝」,北京:線裝書局,2013年。
明.胡謐:《河南總志》,明成化甲辰(二十年,1484)刊本。
明.范欽藏,清.范邦甸編:《天一閣書目》,收入林夕編:《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明清卷3,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5年。
明.范欽藏,清.薛福成編:《天一閣見存書目》,收入林夕編:《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明清卷4,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5年。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
明.唐肅:《丹崖集》,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第1326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夏玉麟、汪佃修:《建寧府志》,收入《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9》,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嘉靖刻本景印。
明.孫緒:《沙溪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64冊,台北市:臺灣 商務印書館,1978年。
明.徐三重:《牖景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106冊,台南縣永康市:莊嚴出版社,1995年。
明.徐伯齡:《蟫精雋》,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7冊,台北:臺 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徐表然:《武夷志略》,王挺之:《中國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歷史文獻叢書》第31册,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年。據萬曆四十七年孫世昌刻 本。
明.徐渭:《南詞敘錄》,收入俞為民、孫蓉蓉:《歷代曲話彙編》明代編第一集,合肥:黃山書社,2009年。
明.徐????等撰,馬泰來整理:《新輯紅雨樓題記 徐氏家藏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明.晁瑮:《寶文堂書目》,收入林夕編:《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明清卷7,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5年。
明.烏斯道:《春草齋集》,收入卞甫主編:《明代基本史料叢刊.文集卷》(第一輯)「洪武、建文朝」,北京:線裝書局,2013年。
明.祝允明:《野記》,台北市:廣文書局,1970年。
明.高儒:《百川書志》,收入林夕編:《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明清卷1,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5年。
明.張朝瑞:《皇明貢舉考》,收入陳文新主編,魯小俊、汪俊偉校注:《貢舉志五種》,武漢市: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
明.曹端:《曹月川集》,《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43冊,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梁潛:《泊菴集》,收入王雲五編:《四庫全書珍本六集》2,台北市:商務印書館,1976年。
明.梁潛:《泊菴集》,收入明.王偁:《虛舟集》(外五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明.梅孝巳撰:《墨憨齋新定灑雪堂傳奇》,《古本戲曲叢刊》編輯委員會編《古本戲曲叢刊二集》,北京市: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6年。
明.梅鼎祚:《才鬼記》,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249冊,台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據上海圖書館藏明萬曆三 十三年蟫隱居刻三才靈記本。
明.梅鼎祚纂輯,陸林點校:《青泥蓮花記》,合肥:黃山書社,1998年。
明.都穆:《都公譚纂》,陸采次編:《硯雲甲乙編》,收入嚴一萍:《百部叢書集成》,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65年.陳循:《芳洲詩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327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陳與郊:《新續古名家雜劇》,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刻本,善本書號A01833。
明.曾棨:《刻曾西墅先生集》,收入《明代基本史料叢刊.文集卷》第二輯「永樂、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順、成化朝」第37冊及第38冊頁461-722,北京市:線裝書局,2013年。
明.焦竑:《玉堂叢語》,台北市:木鐸出版社,1982年。
明.焦竑:《國朝獻徵錄》(三),收入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第111 冊,台北市:明文書局,1991年。
明.焦竑:《國朝獻徵錄》(五),收入,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第113冊,台北市:明文書局,1991年。
明.程敏政:《明文衡》,台北市:世界書局,1962年。
明.程敏政:《明文衡》,收入《四部叢刊初編縮本》,上海市:商務印書館,1965年。據無錫孫氏小淥天藏明刊本影印。
明.華泰山人編選,陳國軍輯校:《新鐫全像評釋古今清談萬選》,北京:文物出版社,2018年。
明.馮夢龍:《情史》,魏同賢:《馮夢龍全集》第37、3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明.馮夢龍:《燕居筆記》,收入《古本小說集成》編輯委員會:《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明.馮夢龍《墨憨齋定本傳奇》(三),魏同賢主編:《馮夢龍全集》第1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明.馮繼科纂修,韋應詔補遺,胡子器編次:《建陽縣志》,收入《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10》,台北市:新文豐,1985年。據寧波天一閣藏明嘉靖刻本景印。
明.黃正位:《陽春奏》,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善本書號CBM2429。
明.黃正位:《陽春奏》,收入《古本戲曲叢刊》編輯委員會編:《古本戲曲叢刊》四集之六(34),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6年。影印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刊本。
明.黃仲昭:《〔弘治〕八閩通志》,收入《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33》,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據明.弘治四年刻本縮印。
明.楊士奇:《東里文集》,收入《四庫明人文集叢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明.楊士奇著,劉伯涵、朱海點校:《東里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明.夏原吉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研究所校:《明實錄》,台北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研究所,1962年。據國立北平圖書館紅格鈔本微捲影印。
明.楊循吉輯,宋文、吳岩、若遠點校:《《雪窗談異》——古代傳奇小說大 觀》,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明.楊溥:《楊文定公詩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第132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楊榮:《文敏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40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葉盛撰,魏中平點校:《水東日記》,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明.葛寅亮:《金陵梵剎志》,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解縉:《文毅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36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賈仲明:《錄鬼簿續編》,收入俞為民、孫蓉蓉:《歷代曲話彙編》明代編第一集,合肥市:黃山書社,2009年。
明.過庭訓纂集:《明分省人物考》(六),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第1134冊,台北市:明文書局,1991年。
明.廖道南:《殿閣詞林記》,收入余來明、潘金英校點:《翰林掌故五種》,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
明.趙用賢:《趙定宇書目》,收入林夕編:《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明清卷8,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5年。
明.趙弼:《效顰集》,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
明.趙琦美:《脈望館書目》,收入林夕編:《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明清卷14,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5年。
明.趙琦美鈔校:《脈望館鈔校古今雜劇》第32冊,《古本戲曲叢刊》編輯委員會編:《古本戲曲叢刊》四集,北京市: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6年。
明.劉定之,《呆齋前稿.呆齋續稿》,收入《明代基本史料叢刊.文集卷》(第三輯)「成化、弘治、正德、嘉靖朝」,北京:線裝書局,2013年。
明.鄭璦:《井觀瑣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7冊,台北市:臺灣商印書館,1978年。
明.韓庸:《襄毅文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45冊,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明.韓陽選編:《明西江詩選》,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編:《叢書集成續編》第115冊,台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據豫章叢書(庚申五月刊於南昌退廬)本影印。
明.瞿佑,《歸田詩話》,收入喬光輝,《瞿佑全集校註》,杭州市:浙江古籍版社,2010年。
明.瞿佑著,向志柱點校:《剪燈新話》,北京:中華書局,2020年。
明.瞿佑著,周夷校注:《剪燈新話.外二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明.瞿佑著,周夷校注:《剪燈新話.外二種》,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
明.邊三崗:《芙蓉屏記》,《日本所藏稀見中國戲曲文獻叢刊》第1輯第2冊,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明.嚴從簡著,余思黎點校:《殊域周咨錄》,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明.顧曲齋刻:《顧曲齋元人雜劇選》。中國國家圖書館藏,無善本書號。
清.丁丙藏,丁仁編:《八千卷樓書目》,收入林夕編:《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近代卷7,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5年。
清.王先謙撰,沈嘯寰點校:《莊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清.王建中、劉繹:《永豐縣志》,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760號,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89年。據清同治十三年刻本影印。
清.王國維:《曲錄》,吳平、回達強主編:《歷代戲曲目錄叢刊》肆,揚州:廣陵書社,2009年。
清.王運禎:《江西省永新鄉志》(一),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755號,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89年。據清康熙二十二年刊本影印。
清.王翰修,陳善言纂:《江西省永新縣志》,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756號,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89年。據清乾隆十一年刊本影印。
清.平觀瀾修,黃有恒纂:《廬陵縣志》(六),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952號,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89年。據清乾隆四十六年刊本。
清.田文鏡、王士俊:《河南通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37冊,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清.田同之:《西圃詞說》,收入唐圭璋:《詞話叢編》五,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清.朱謀垔撰,徐美潔點校:《續書史會要》,杭州市: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
清.朱彝尊:《明詞綜》,收入《四部備要》第470冊,台北市:中華書局印行,1965年。據聚珍傚宋版影印。
清.朱彝尊:《明詩綜》,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清.朱彝尊:《明詩綜》,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
清.朱彝尊撰,姚祖恩編、黃君坦校點:《靜志居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清.佟世燕修,戴務楠纂:《江寧縣志》康熙二十二年(1683)刻本,收入中國科學院圖書館選編:《稀見中國地方志彙刊》第10冊,北京:中國書店,1992年。
清.吳慶坻編:《杭州府志藝文志》,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地方經籍志彙編》第25冊,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
清.宋定國、謝星纏編《國史經籍志補》,收入《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萃編》第23冊,北京市: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
清.李銘皖等修,馮桂芬等纂:《蘇州府志》,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5號,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89年。
清.周樹槐:《吉水縣志》,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766號,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89年。據清道光五年刻本影印。
清.侯坤元修,溫訓纂:《長樂縣志》(二),台北市:台灣學生局,1982年。
清.姚燮:《今樂考證》,收入俞為民、孫蓉蓉:《歷代曲話彙編》清代編,合肥:黃山書社,2009年。
清.姜紹書:《韻石齋筆談》,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清.孫和相:〔乾隆〕《中牟縣志》,收入故宮博物院編:《故宮珍本叢刊河南府州縣志》,海口市:海南出版社,2001年。
清.徐乾學:《傳是樓書目》,收入林夕編:《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明清卷18,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5年。
清.張廷玉:《明史》,台北市:鼎文書局,1998年。
清.張湄:《清江縣志》,《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854號,台北市:成文版社,1989年據清道光四年刊本影印。
清.梅大鶴等修,王錦芳等纂:《江西省廬陵縣志》,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953號,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89年。據清道光五年刊本。
清.陳田:《明詩紀事》,收入楊家駱主編:《歷代詩史長編》第十四種第二冊,台北縣:鼎文書局,1971年。
清.陳宗藩:《燕都叢考》,北京:北京古籍,1991年。
清.陳淏子輯:《秘傳花鏡》,《續修四庫全書》第1117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陳蘭森等修,謝啟昆等撰:《南昌府志》,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89年。
清.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收入《清人書目題跋叢刊》1,北京市:中華書局,1990年。
清.彭元瑞藏並編:《知聖道齋書目》,收入林夕編:《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明清卷23,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5年。
清.無名氏編:《曲海總目提要》(上),收入俞為民、孫蓉蓉:《歷代曲話彙編》清代編,合肥:黃山書社,2009年。
清.賀貽孫:《詩筏》,富壽蓀、郭紹虞:《清詩話續編》,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85年。
清.賀裳:《載酒園詩話》,富壽蓀、郭紹虞:《清詩話續編》,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85年。
清.黃宗羲:《明文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94冊,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黃宗羲:《明儒學案》,台北市:中華書局印行,1965年。
清.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上海:上海古籍,2001年。
清.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清.楊正筍修,馮鴻模纂:《慈谿縣志》第2冊,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191號,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89年。
清.趙爾巽:《清史稿校註》,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1986年。
清.蔣瑞藻:《小說考證續編》,台北市:河洛圖書出版社,1979年。
清.談遷:《國榷》,台北市:鼎文書局,1978年。
清.盧崧等修,朱承煦等纂:《吉安府志》(一),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769號,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89年。據清乾隆四十一年原刊、道光二十二年補刻本影印。
清.錢曾:《也是園藏書目》,收入林夕編:《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明清卷16,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5年。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市:上海古籍,2008年。
清.錢謙益撰集,許逸民、林淑敏點校:《列朝詩集》,北京市:中華書局,2007年。
清.謝旻等修,陶成等纂:《江西省江西通志》,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782號,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89年。據清雍正十年刊本影印。
清.蘇輿撰,鍾哲點校:《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清.顧嗣立:《元詩選》二集下,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清:陳夢雷、蔣廷錫:《古今圖書集成》第422冊,臺北市:鼎文書局,1985年。
朝鮮.成任編:《太平通載》,收入《域外漢籍珍本文庫》第2輯,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11年。據韓國高麗大學圖書館晚松文庫藏朝鮮刊本影印。
日.景徐周麟:《翰林葫蘆集》,收入日.上村觀光編:《五山文學全集》,日本京都市:思文閣株式會社,1973年。
日.策彥周良:《策彥和尚入明記》下,收入日.高楠順次郎,望月信亨等編 纂:《大日本佛教全書.遊方傳叢書四》第116冊,東京市:有精堂出版部。
古希臘.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著,劉效鵬譯:《詩學》,台北市:五南圖書股 份有限公司,2014年三版。
二、近人論著
(一)專書(依筆劃排列)
王祖畬:《太倉州志》,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176號,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75年。
王璦玲:《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文學篇上,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
王瑾:《互文性》: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王忠和:《袁克文傳》,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8年。
王穎:《才子佳人小說史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中國古代文學史編寫組編:《中國古代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方彥壽:《福建刻書論稿》,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1年。
方彥壽:《福建歷代刻書家考略》,北京:中華書局,2020年。
天理圖書館善本叢書漢籍之部編集委員會編集:《天理圖書館善本叢書《三分事略》、《剪燈餘話》、《荔鏡記》》漢籍之部第十,奈良縣天理市:天理大學出版部,1980年。
石昌渝:《中國小說源流論》修訂版,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年。
北京大學圖書館編:《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大倉文庫」善本圖錄》,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北京大學圖書館編:《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大倉文庫」書志》,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朱一玄、寧稼雨、陳桂聲:《中國古代小說總目提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任明華:《越南漢文小說研究》,上海:上海古籍,2010年。
牟鍾鑒:《儒道佛三教關係簡明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朱謙之、任繼愈:《老子釋譯》,台北市:里仁書局,1985年。
江慶柏:《近代江蘇藏書研究》,合肥市:安徽文藝出版社,2000年。
李悔吾:《中國小說史》,台北市:洪葉文化出版社,1995年。
李宗為:《唐人傳奇》,北京:中華書局,1996。
李豐楙:《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96年。
李樹果:《日本讀本小說與明清小說——中日文化交流史的透視》,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李鵬飛:《唐代非寫實小說之類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邱進春:《明代江西進士考證》,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吳晗輯:《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第3冊,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宋柏年:《中國古典文學在國外》,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4年。
周楞伽:《傷逝與談往》,哈爾濱市: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周秉鈞:《尚書易解》,長沙:岳麓書社,1984年。
邵毅平編:《東亞漢詩文交流唱酬研究》,上海市:中西書局,2015年。
南京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編著:《南京歷代碑刻集成》,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1年。
胡祥翰:《金陵勝蹟志》,民國十五年排印本。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胡孚琛:《魏晉神仙道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
胡孚琛:《道學通論》(修訂版)下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
柯劭忞:《新元史》,台北市:藝文,1982年。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影印。
吳志達:《文言小說史》,濟南:山東齊魯書社,1994年。
吳希賢編:《所見中國古代小說戲曲版本圖錄》,北京市: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5年。
徐岱:《小說敘事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徐曉望主編:《福建通史》第3卷宋元,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徐朔方、孫秋克:《明代文學史》,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
孫楷第:《日本東京所見中國小說書目》,台北市:鳳凰出版社,1974年。
孫楷第:《滄州集》北京市:中華書局,2009年。
孫殿起:《販書偶記續編》,台北縣: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5年。
孫祖同:《虛靜齋宋元明本書目》,收入林夕:《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近代卷第37冊,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5年。
孫惠柱:《戲劇的結構與解構——敘事性結構和劇場性結構》,台北:書林出版社,2006年。
孫書磊:《南京圖書館藏孤本戲曲叢考》,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馬積高、黃鈞:《中國古代文學史》,北京市:人民文學,2009年。
倫明等撰,楊琥點校:《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外二種》,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
袁行霈、侯忠義:《中國文言小說書目》,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年。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下冊,台北市:五南圖書,2019年3版。
袁世碩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下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涂秀虹:《明代建陽書坊之小說刊刻》,收入鄭家建、李建華:《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百年學術論叢》第三輯,台北市:萬卷樓出版公司,2016年。
卿希泰、唐大潮:《道教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許建崑:《曹學佺與晚明文學史》,台北市:萬卷樓出版公司,2014年。
梁戰、郭群一:《歷代藏書家辭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陳宗藩:《燕都叢考》,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
陳益源:《《剪燈新話》與《傳奇漫錄》之比較研究》,台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
陳益源:《從《嬌紅記》到《紅樓夢》》,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1996年。
陳益源:《元明中篇傳奇小說研究》,香港:學峰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
陳大康:《明代小說史》,上海市: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年。
陳國軍:《明代志怪傳奇小說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2006年。
陳國軍:《明代志怪傳奇小說敘錄》,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年。
陳慶浩、王三慶主編:《越南漢文小說叢刊》第1冊,台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
陳文新:《文言小說審美發展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
陳文新,韓.閔寬東:《韓國所見中國古代小說史料》,武漢市: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年。
陳映竹:《《剪燈新話》、《剪燈餘話》敘事比較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20年。
張弘:《中國文學在英國》,廣州:花城出版社,1992年。
張法:《中國文化與悲劇意識》,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
張元濟:《海鹽張氏涉園藏書目錄》,林夕主編:《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近代卷第24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張元濟:《涵芬樓燼餘書錄》,韋力編:《古書題跋叢刊》第26冊,北京市:學苑出版社,2009年。依據商務印書館印本影印。
張南琛、宋陸霞:《張靜江、張石銘家族——一個傳奇家族的歷史紀實》,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
張文朝:《江戶時代經學者傳略及其著作》,台北市:萬卷樓出版社,2014年。
郭宏安:《從閱讀到批評——日內瓦學派的批評方法論初探》,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章培恒、駱玉明主編:《中國文學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
商傳:《永樂皇帝》,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年。
康韻梅:《唐代小說承衍的敘事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5年。
隋樹森:《元曲選外編》第3冊,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程孟輝:《西方悲劇學說史》,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4年。
程毅中:《宋元小說研究》,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程毅中:《程毅中文存續編》,北京市:中華書局,2010年。
程毅中:《古體小說論要》,北京:北京出版社,2017年。
程國賦:《明代書坊與小說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喻昧庵:《新續高僧傳四集》,台北市:廣文書局,1977年。
喬光輝:《明代剪燈系列小說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喬光輝:《明清小說戲曲插圖研究》,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6年。
閔永軍:《元明戲曲小說研究》,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20年。
馮亞琳,德.阿斯特莉特.埃爾主編:《文化記憶理論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
董康著,王君南整理:《董康東遊日記》,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
黃麗貞:《實用修辭學》,台北:國家出版社,2000年。
楊雨蕾:《燕行與中朝文化關係》,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87年。
葉德均:《戲曲小說叢考》,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2版。
楊軍:《宋元三教融合與道教發展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9年。
楊義:《中國古典小說史論》新版圖志本,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楊義:《中國敘事學》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年。
鄭振鐸:《鄭振鐸全集》第14卷《考古文論》,石家庄市:花山文藝出版社,1998年。
鄭振鐸:《鄭振鐸全集》第5卷《中國文學研究》,石家庄市:花山文藝出版社,1998年。
鄭振鐸:《鄭振鐸全集》第6卷《中國古典文學論》,石家庄市:花山文藝出版社,1998年。
鄭素春:《道教信仰》,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
齊裕焜:《明代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
裴普賢:《詩經評註讀本》,臺北市:三民書局,2020年。
裴普賢:《集句詩研究》,台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75年。
裴普賢:《集句詩研究續集》台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79年。
趙景深:《趙景深文存》,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市:華正書局,1985年。
劉燕萍:《愛情與夢幻:唐朝傳奇中的悲劇意識》,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1996年。
劉惠卿著:《佛經文學與六朝小說母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劉國樑,連遙注譯:《新譯悟真篇》,台北市:三民書局,2005年。
劉兆祐:《治學方法》,台北市:三民書局,2010年二版。
劉天振:《明代通俗類書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
劉天振:《明代類書體小說集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錢基博:《明代文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盧前:《飲虹簃所刻曲》,台北市,世界書局,1961年。
蕭登福:《漢魏六朝佛道兩教之天堂地獄說》,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賴信宏:《明末武林書坊同板重印書籍編刊考》,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2022年。
薛克翹:《剪燈新話及其他》,瀋陽市: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年。
薛洪勣:《傳奇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故事考論》,台北市:里仁,1999年。
譚正璧著,譚壎、譚箎編:《譚正璧學術著作集》第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羅錦堂:《現存元人雜劇本事考》,台北市: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60年。
羅振民:《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5年。
嚴紹璗:《中國文化在日本》,北京﹕新華出版社,1993年。
嚴紹璗:《日本中國史稿》,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年。
饒宗頤初纂,張璋總纂:《全明詞》,北京市:中華書局,2004年。
蘇精:《近代藏書三十家》(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顧志興:《浙江藏書家藏書樓》,杭州市: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美.Joseph Campbell著,朱侃如譯:《千面英雄》,台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
法.蒂費納.薩莫瓦約著,邵煒譯:《互文性研究》,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
保加利亞.Kristeva ,Julia“Desire in language : a semiotic approach to literature and art”Translated by Thomas Gora,Alice Jardine,and Leon S Roudiez.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1980)。
英.Denis McQuail丹尼斯.麥魁爾∕Sven Windanhl史文.溫達爾著,楊志弘、莫季雍譯:《傳播模式》第二版,臺北市:正宗,1996年。
英.伊恩.P.瓦特(Lan Watt),高原、董紅鈞譯:《小說的興起》,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年。
日.若山善三郎編:《平出氏藏書目錄》,名古屋,典籍研究會,1939 年。
日.家臣人名事典編纂委員會編:《三百藩家臣人名事典》第4冊,東京都:新人物往來社,1987—1989年。
日.緒方惟精著,丁策譯:《日本漢文學史》,台北市:正中書局,1976年。
日.小西甚一著,鄭清茂譯:《日本文學史》,臺北市:聯經出版社,2015年。
韓.國史編纂委員會編:《朝鮮王朝實錄》,서울特別市:國史編纂委員會,1981年。
韓.閔寬東:《中國古典小說在韓國的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10年。
韓.閔寬東、劉僖俊,陳文新著:《韓國所藏中國文言小說版本目錄》,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年。
(二)期刊論文(依筆劃排列)
丁為祥:〈朱子本體意識的裂變及其意義〉,《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3卷第2期(2003年6月),頁101—116。
日.土屋裕史:〈当館所藏林羅山舊藏書(漢籍)解題(1)〉,日本公文書館刊行:《北の完》第47號(平成27年1月,2015年),頁220—238。
日.市成直子:〈關於《剪燈新話》的版本〉,《上海大學學報》1995年第3期,頁69—76。
日.大塚秀高著,謝碧霞譯:〈明代文言小說刊行概況〉下,《書目季刊》第19卷第3期,1985年12月,頁34—51。
日.伊藤漱平著,謝碧霞譯:〈《嬌紅記》成書經緯:其變遷及劉傳過程〉,《中外文學》第13卷第12期(1985年5月),頁90—111。
日.金谷治著,連清吉譯:〈日本考證學派的成立——以大田錦城為中心〉,《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002年3月(第12卷第1期),頁15—51。
王井輝、王欣妮:〈論《剪燈餘話》的詩化特徵〉,齊齊哈爾大學文學與歷史文化學院《短篇小說》,2012年20期,頁119-120。
王井輝:〈《剪燈餘話》創作思想考論〉,《作家雜誌》2013年第2期,頁150-151。
王井輝:〈論《剪燈餘話》的創作思想〉,《學理論》第14期(2008年),頁63-64。
王兆鵬:〈中國古代文學傳播研究的六個層面〉,《江漢論壇》2006年5期,頁109—113。
王先霈:〈「剪燈二種」與明初文人以文為戲的小說觀〉,《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86年第2期,頁94—99。
王飛:〈〈秋千會記〉中的歷史人物與文本源流考論〉,《六盤水師範學院學報》第33卷第5期(2021年10月),頁58—64。
王慧琳:〈批判與重建:瞿佑與李昌祺的創作思想淺談〉,《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2009年),頁105—106。
司徒秀英:〈結緣.度化.證悟:元雜劇《龍濟山野猿聽經》的佛教意蘊〉,《戲劇研究》2019年1月第23期,頁1—34。
司徒秀英:〈龍濟禪寺開山祖傳奇—〈聽經猿記〉的文本策略〉,《台大佛學研究》38期,2019年12月(台北:台灣大學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頁119—166。
向志柱:〈《剪燈新話》的版本發現及其意義〉,《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 年第2 期( 第36 卷),2021年3月,頁98—210。
向志柱:《關於《剪燈新話》版本的幾個問題》,《明清小說研究》2021年第4期,頁19—39。
江澄波:〈蘇州藏書家許博明〉,《蘇州雜誌》2004年1期,頁75—76。
何長江:〈《燕居筆記》編者余公仁小考〉,《明清小說研究》1993年3期,105—108。
吳金桃:〈戲劇藝術中的探析「戲中戲」〉,《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2005年3月),頁59—61。
宋兵:〈海鹽《張氏族譜》考述〉,《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1年2期,頁76—77。
宋欣盈:〈《剪燈新話》與《剪燈餘話》中士子題材的不同〉,《牡丹》2017年17期,頁8—12。
李玉平:〈互文性新論〉《開南學報》2006年3期,頁116—117。
李玫:〈略論明末清初蘇州作家群劇作中的「戲中戲」〉,《文學評論》,1995年第1期,頁34—40。
李惠綿:〈論析元代佛教度脫劇——以佛教「度」與「解脫」概念為詮釋觀點〉,《佛學研究中心學報》2001年7月第6期,頁265—314。
李華、陳文新:〈論李昌祺的詞〉,《中國文學研究》2010卷4期,2010年10 月,頁29-32。
李華:〈從《運甓漫稿》探尋李昌祺晚年思想與詩風的轉變〉,《中國文學研究》2015年第1期,頁55—59。
李意霖:〈「剪燈二種」創作動機淺析〉,《中文自學指導》1994年6期,頁18—19。
李新庭、莊群英:〈華裔漢學家張心滄與「三言」的翻譯〉,《淮北師範大學學報》第32卷第1期(2011年2月),頁154—156。
李鵬飛:〈論唐傳奇中諧隱型精怪小說的淵源及流變〉,《唐研究》第6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頁109—133。
李鐵曉:〈明初剪燈二話序文中的小說理論〉,《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9卷第6期(2006年12月),頁54—56。
周楞伽遺作,周允中整理:〈《剪燈新話》與唐宋小說的師承關係及藝術特色〉,《明清小說研究》2004年第3期(總第73期,2004年),頁121-124。
林雅玲:〈琳琳琅琅,用世媚俗——晚明合刊本傳奇小說集編選策略探析〉,《高雄師大國文學報》20期(2014年7月),頁1—26。
林驊:〈「剪燈二種」的價值評估〉,《河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9卷第1期(1996年),頁64–67。
金建鋒、饒有昌:〈論李昌祺與佛教之關係〉,《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27卷第4期(2012年4月),頁22—25。
胡軍:〈儒釋道:紛爭與融合〉,《普門學報》第24期,2004年11月,頁355—385。
胡海義:〈《科舉教育與「剪燈二種」的禁毀〉,《中國文學研究》2011年第1期,頁56—60。
胡健生:〈論「戲中戲」在中外戲劇中的運用〉,《泰安師專學報》第22卷第2期(2000年3月),頁23—28。
韋力:〈趙元方無悔齋:明銅活字本收藏第一家〉,《收藏》2016年3期,頁102—106。
唐可:〈明清禁毀小說禁毀因由探析〉,《青年文學家》,2012年5期,頁224-225。
徐永明:〈哈佛燕圖稀見明刻本《全像新鐫一見賞心編》之編纂、作者及其插圖解題〉,《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2010年第1期(總第十五期)(2010年6月),頁265—290。
徐曼昕:〈詩歌在「剪燈二種」中的表達功效〉,《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第12卷第5期(2010年9月),頁521—524。
殷偉榮:〈戲曲《灑雪堂傳奇》與〈賈雲華還魂記〉敘事型態比較〉,《戲劇叢刊》2010年1期,頁26—27。
皋于厚:〈《剪燈二話》與明代傳奇小說的發展趨勢〉,《明清小說研究》2001年第4期(總第62期,2001年),頁18-29。
秦聞、張玉勤:〈逾越與延宕:圖像敘事的深層表達——以明刊插圖本《剪燈餘話.鸞鸞傳》為例〉,《長春大學學報》第27卷第1期(2017年1月),頁77—81。
崔宏偉、韓賢克:〈《剪燈餘話》的奇特性〉,《文學教育》2008年12月,頁36—37。
崔溶澈:〈朝鮮刻本明代文言小說之東亞傳播〉,《書目季刊》第36卷第4期,2003年3月,頁21—22。
崔溶澈:〈朝鮮時代中國小說的接受及其文化意義〉,《中正漢學研究》,2013年第2期(總第22期),頁333—352。
張小軍:〈宗族化中的功德寺院:以福建陽村鳳林祠和禪林祠為例〉,《台灣宗 研究》2卷1期(2002年12月),頁79—107。
張文德:〈明初小說《賈雲華還魂記戲曲考論》〉,《明清小說研究》2009年第期(總第91期,2009年),頁273-285。
連清吉:〈日本江戶時代漢學家傳略〉(下),《書目季刊》1989年3月(第22卷第4期),頁69—104丁。
陳才訓、時世平:〈《剪燈餘話》薇垣高議--論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說創作的風教意識〉,《蒲松齡研究》;2012卷1期(2012年7月),頁150—160。
陳才訓:〈《剪燈餘話》之文本形態與明永宣間文學生態〉,《文學遺產》2021年2期,頁132—141。
陳才訓:〈論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說創作的炫才意識〉,《蒲松齡研究》, 2009卷4期(2009年12月),頁152—159。
陳文新、李華:〈從首屆翰林庶吉士到河南左布政使——《運甓漫稿》所見李昌祺的人生軌跡與詩風變遷〉,《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12年1月第14卷第1期,頁87—91。
陳益源:〈〈賈雲華還魂記〉考〉,《北京圖書館館刊》1996年2期(1996年6 月,頁84—93。
陳國軍:〈李昌祺《剪燈新話》的創作動因與實績〉,《文學前沿》,2004年1期,頁292—306。
陳愛紅:〈淺析〈瓊奴傳〉的主題與情節處理〉,《青年文學家》,2015年20期,頁50—51。
陳豔林:〈明傳奇《芙蓉記》考略〉,《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21年第6期(2021年11月),頁 15—22。
傅培麗:〈淺談「剪燈三話」與唐宋小說的關係〉,《時代教育》2008年8期,頁83。
喬光輝,〈由黃正位刊本看瞿佑晚年對《剪燈新話》的重校〉,《明清小說研究》2011年2期,頁196—211。
喬光輝、林立兵:〈《剪燈餘話》張光啟刊本再考〉,《井岡山學院學報》第28卷第3期(2007年3月),頁13-15。
喬光輝、薛勇強:〈插圖與「剪燈二種」之傳播〉,《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9月第3期,頁12—16。
喬光輝:〈《明史》李昌祺卒年辨誤〉,《江海學刊》2005年6月,頁109。
喬光輝:〈《剪燈餘話》日本天理圖書館藏本考辨〉,《文獻季刊》2005年4月第2期,頁65-73。
喬光輝:〈大報恩寺與李昌祺佛教情節及其對《剪燈餘話》的影響〉,《東南文化》2003年第3期,頁48-53。
喬光輝:〈李昌祺年譜〉,《東南大學學報》第4卷第6期(2002年11月),頁103-111。
喬光輝:〈徘徊在台閣與山林之間的孤獨者——《運甓漫稿》的文化心理釋讀〉,《中國韻文學刊》2004年第3期,頁48—53。
喬光輝:〈試論「剪燈二種」之不同及原因〉,《明清小說研究》1999年第4期(1999年),頁131-140。
喬光輝:〈論中國小說《剪燈餘話》對朝鮮小說《金鼇新話》的影響〉,《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8卷4期(2005年12月),頁45—50。
彭玉平:〈新發現王國維致沈曾植手札七通考釋 〉,《學術研究》2011年2期,頁91—98。
曾天一、李豔:〈戲中戲、自反性和互文性——以電影《暗戀桃花源》為例〉,《四川戲劇》2020年11月,頁102—105。
焦衡:〈試論《剪燈餘話》對《金鰲新話》的影響〉,浙江大學韓國研究所:《韓國研究》(第七輯)2004年9月,頁202—211。
閔永軍、許建中:〈李昌祺生平考辨二題〉,《天中學刊》第33卷第4期,2018年8月,頁107—111。
黃怡俐:〈論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悲劇意識〉,《許昌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3期(第17卷第3期),頁48—52。
楊小梅:〈談「剪燈兩種」對文言小說的影響〉,《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卷5期(2007年10月),頁26—27。
楊小燕:〈奇特的情節,感人的形象——〈芙蓉屏記〉賞析〉,《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第4期(2004年4月),頁108-109。
楊小燕:〈明初傳奇小說的重新興盛及「剪燈二種」的地位及影響〉,《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第16卷第8期(2004年8月),頁130-132。
楊義:〈「剪燈三話」新議〉,《海南師院學報》1992年2期,頁11—17。
楊儒賓:〈作為性命之學的經學——理學的經典詮釋〉,《長庚人文社會學報》2卷2期(2009年10月),頁201—245。
萬晴川:〈《剪燈餘話》簡論〉,《零陵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1卷第1期(2000年1月),頁56-57。
葉慶炳:〈短篇話本的常用佈局〉,《中外文學》8卷3期(1979年8月),頁80—90。
雷夢水:〈北京藏書家趙元方〉,《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年1期,頁46。
閩永軍:〈李昌祺創作思想探微——以《剪燈餘話.何思明遊酆都錄》為中心〉,《揚州大學學報》2015年1月第19卷第1期,頁78-84。
劉孝文、布莉華、孫曉東:〈張乃熊適園藏書歸公過程及意義——論書信的文獻價值與利用〉,《河南科技學院學報》第1期(2016年1月),頁80—86。
劉俐俐:〈詩書畫一體與中國古代文言小說敘事藝術--以李昌祺〈芙蓉屏記〉為中心〉,《明清小說研究》2013年第4期,頁108-109。
劉歡萍:〈禮教趣旨與志怪反觀——剪燈三話題材研究〉,《寧波教育學院學報》第9卷第6期(2007年12月),頁44–47。
盧海鳴:〈民國《金陵勝蹟志》評析〉,《江蘇地方志》,2012年2期,頁39-40。
蕭相愷:〈試論李昌祺《剪燈餘話》的創作思想——兼與瞿佑《剪燈新話》比較〉,《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2002年9月),頁132-139。
諶寶珠:〈中國國家圖書館明劉定之跋文本《剪燈餘話》考〉,《書目季刊》第56卷第1期(2022年6月),頁51—84。
諶寶珠:〈李昌祺〈幔亭遇仙錄〉的文本意涵與敘事原理考〉,《淡江中文學報》第46期(2022年6月),頁287—318。
賴利明:〈宗教文化對《剪燈餘話》的影響〉,《北京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頁23-26。
霍龔云:〈《剪燈餘話》的詩詞藝術〉,《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報》2016年第5期,頁67—69。
謝雅琴:〈從《運甓漫稿》反觀李昌祺《剪燈餘話》的創作思想〉,《浙江教育學院學報》第5期(2007 年9月),頁77-81。
韓.王夢:〈15世紀韓中傳奇小說的還魂母題比較研究:以《金鰲新話》與《剪燈余話》為中心〉,《洌上古典研究》第52輯,2015年,頁267-305。
韓.朴現圭:〈朝鮮對明代李禎《剪燈餘話》的受容和變移——以〈賈雲華還魂記〉為中心〉,《洌上古典研究》第16輯,2002年12月,頁155-179。
韓.金秀京:〈朝鮮時代貿易書籍和韓國小說的發展:以《剪燈新話》《剪燈餘話》為中心〉,《韓中經濟文化研究》第8輯,2017年2月,頁45-58。
韓.崔溶澈:〈《剪燈餘話》的傳播與朝鮮版本的特徵〉,《民族文化硏究》2018年第81輯,頁92—99。 (최용철:〈《전등여화》의 전파와 조선목판본의특징〉)
韓.朴蓮淑:〈『多満寸太礼』と『新語園』〉,日本文學協會編:《日本文學》48期(東京:御茶の水書房,1999年12月),頁27—28。
羅錦堂:〈元人雜劇敘說〉,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藝術雜誌》(1959年10月)第12期,頁1—3。
譚春蓉:〈李昌祺《剪燈餘話》中的集句詩與士人心態書寫〉,《蚌埠第10卷1期(2021年1月),頁27—31。
嚴裕梅、邱昌員:〈李昌祺《剪燈餘話》論述〉,《上饒師範學院學報》第5期(2014年10月),頁35-38。
蘇千懿:〈浩瀚詞海的遺珠--李楨詞探析〉,《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15期(2011年9月),頁49-63。
(三)學位論文(依筆劃排列)
王淑琤:《剪燈三種考析》,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1981年碩士論文。
王小琳:《唐代傳奇敘事模式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1999年博士論文。
王慧林:《「剪燈三話」研究》,陝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2004年碩士論文。
王曉:《《剪燈新話》與《剪燈餘話》承繼關係研究》,曲阜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2019年碩士論文。
朱莉麗:《論「剪燈三話」的人物形象塑造》,哈爾濱師範大學大學中國古代文學,2011年碩士論文。
朱慧玲:《「剪燈三話」之女性形象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2015年碩士論文。
李榮榮:《李昌祺及其詩集《運甓漫稿》研究》,西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2015碩士論文。
沈怡如:《接受與誤讀——《剪燈新話》與《伽婢子》的敘事藝術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文教育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
林雅玲:《「剪燈三話」之女性形象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2016年碩士論文。
金洙京:《「剪燈二話」在韓國的傳播與接受》,山東大學中國古代文學2017年博士論文。
芮念直:《「剪燈三話」比較研究》,黑龍江大學中國古代文學2011年碩士論文。
苗智林:《「剪燈三話」異類故事研究》,東北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2021年碩士論文。
秦聞:《明刊插圖本《剪燈餘話》圖像敘事研究》,江蘇師範大學文藝學2017年碩士論文。
陳光輝:《越南喃傳與中國小說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74年博士論文。
陳純禎:《瞿佑《剪燈新話》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2009年博士論文。
陳春妙:《《聊齋誌異》他界書寫之承衍研究──以《太平廣記》、《夷堅志》、《剪燈三話》為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10年碩士論文。
陳映竹:《《剪燈新話》、《剪燈餘話》敘事比較研究》,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2013年碩士論文。
陳亞真:《明代初中期福建《剪燈餘話》版畫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2021年碩士論文。
郭榮也:《李昌祺《剪燈餘話》研究》,贛南師範學院中國古代文學2010年碩士論文。
馮勛功:《「剪燈三話」研究》,山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2010年碩士論文。
楊小燕:《「剪燈三話」研究》,陝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2002年碩士論文。
鄭麗麗:《「剪燈三話」敘事研究》,安徽大學中國古代文學2012年碩士論文。
趙美華:《杜牧七言絕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2006年碩士論文。
蔡姿瑩:《邊三崗《芙蓉屏記》研究》2009年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源:《「剪燈三話」與明代士人心態遞嬗研究》,重慶師範大學古代文學201年碩士論文。
謝名宜:《李昌祺《剪燈餘話》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研究所2010年碩士論文。
韓.李承娟이승연:《李昌祺《剪燈餘話》研究》,高麗大學中語中文學2004年碩士論文。 (이승연:《이창기의《전등여화》연구》)
韓.周興주흠:《《金鰲新話》與《剪燈餘話》之比較研究:以〈南炎浮洲志〉與〈何思明遊豐都錄〉為中心》,大佛大學國語國文學2005年碩士學位論文。(大佛大學2012年改稱為世翰大學)。 (주흠 :《《금오신화》와 《전등여화》의 비교연구:〈남염부주지〉와〈하사명유풍도록〉을
중심으로》)
(四)論文集論文(依筆劃排列)
王國良:〈韓國流傳保存中國古典小說之狀況——以江原大學版《中國小說繪模本》為主的考察〉,周彥文主編:《文獻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第二屆中國文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學生書局,2002年,頁27—44。
王國良:〈大田氏〈赤城梅花記〉初探〉,王三慶,陳溢源:《2007東亞漢文學與民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樂學書局有限公司,2007年12月,頁325—341。
日.前野直彬著,前野一惠譯:〈冥界遊行〉,收入靜宜文理學院中國古典小說研究中心編:《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4,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年,頁1—45。
崔溶澈,〈《剪燈餘話》的明代刻本〉,收入蔡忠道主編,《第三屆中國小說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里仁書局,2008),頁657-673。
陳益源,李淑如:〈越南漢文小說《花園奇遇集》與明代中篇傳奇小說〉,收入張伯偉編:《風起雲揚——首屆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頁644—651。
陳益源:〈明清小說在越南的流傳與影響〉,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編:《知性與情感的交會——唐宋元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大安出版社,2007年),頁389—401。
黃惲:〈蘇州藏書家許博明〉,《蘇州雜誌》編輯部:《天一閣文叢》第9輯2011年12 月,頁153—160。(會議論文集)
韓.柳鐸一:〈《剪燈新話》、《剪燈餘話》的韓國傳來和受容〉,《茶谷李樹鳳先生回甲紀念:古小說研究論叢》景仁文化社,1998年12月,頁292—309。
韓.朴現圭:〈朝鮮對明代李禎《剪燈餘話》的受容和變移——以〈賈雲華還魂記〉為中心〉,《洌上古典研究》第16輯,2002年12月,頁155-179。
韓.朴在淵:〈《剪燈餘話》與樂善齋本《聘聘傳》研究〉,《中國小說論叢》2005年第4輯,頁271—396 。(박재연:〈《剪燈餘話》와 낙선재본 《빙빙뎐》 연구〉)
韓.柳鐸一:〈燕山君詔諭採購中國小說考〉,《第三屆中國域外漢籍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聯合報文化基金會國學文獻館,1980年11月,頁363—374。
韓.金秀妍(音譯):〈《金鰲新話》和《剪燈餘話》愛情傳記比較研究〉,《우리어문연구》第32輯,2008年,頁229-254。(김수연:〈《金鰲新話》와 《剪燈餘話》의 애정전기 비교 연구〉
韓.金秀京:〈《剪燈二話》對於韓國古典小說的影響以及與現代文化產業的關聯性〉,2017年度韓國中語中文學會春季國際學術大會,2017年4月,頁154-162。
(김수경:〈전등이화(전등신화,여화)의 한국 고전소설에 대한 영향과 현대 문화산업과의 관련성〉)
韓.崔溶澈:〈《剪燈餘話》的傳播與朝鮮版本的特徵〉,《民族文化硏究》2018年第81輯,頁75-106。(최용철:〈《전등여화》의 전파와 조선목판본의 특징〉)
(五)電子資源
明.吳大震:《廣艷異編》,日本公文書館,網址:http://www.archives.go.jp,搜尋日期:2022/1/5。
明.洛源子:《新鐫全像一見賞心編》,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明萬曆刊本,網址: https://gj.library.sh.cn/org/harvard,搜尋日期:2022/2/5。
明.洛源子:《一見賞心編》,日本公文書館,番號:漢17914。網址: http://www.archives.go.jp,搜尋日期:2022/2/5。
明.李昌祺:《運甓漫藁》。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圖書館東方部藏。網址:「全國漢籍データベース」,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上網檢索日期:2023/2/28。
日.大塚秀高:〈江戸時代における漢籍の流伝,一佐伯文庫を例に一〉。網址: https://sucra.repo.nii.ac.jp /大塚秀高/檢索日期2022/10/2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