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資訊戰與國家安全
書刊名:國防雜誌
作者:林海清
出版日期:2001
卷期:17:6
頁次:頁40-57
主題關鍵詞:資訊戰國家安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8
     一、艾文.托佛勒夫妻所著的新戰爭論(War and Anti-War),作者認為未來資訊文明會把第二波的工業社會轉變成第三波以資訊科技為基礎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經濟的命脈就是資訊、電子、電腦、通訊以及媒體化趨勢。 二、艾爾.凱朋在所著「第一次資訊戰」談到:「波灣戰爭顯示電腦中的一兩矽可能要比一噸鈾還要更有價值,知識的重要性不亞於武器與戰術,毀滅敵方指揮管制工具即能使其屈服」。 三、「國家安全」是研究生存與發展的問題,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前提,首在安全保障,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舉凡國家利益、國家目標、政治制度、傳統生活、主權、領土、經濟、外交、內政等內外在的環境因素,都屬於國家安全事務範疇。 四、資訊戰「不分平、戰時,因危機或衝突,針對特殊的敵人,為達成特定目標,用來影響敵人資訊及資訊系統結構,並防護我方資訊及資訊系統結構的任何行動」。而資訊戰的分類,從使用的資訊內容可區分為指管、情報、電子、心理、經濟資訊、網際網路、電腦駭客或電腦控制戰等七種型態。 五、中共軍事專家認為,未來一個國家最有效、最強大的戰鬥力是信息,戰爭的基礎、決策以及戰略轉變的基礎亦是信息。因此戰爭型態係以信息為主要內涵的信息戰爭或高技術戰爭。 六、中共正透過各種途徑積極發展信息戰戰力,對我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為有效掌握「制資訊權」,創造「以小博大、以弱敵強」之契機,強化國家資訊基礎建設、嚴密通資安全、持續教育訓練、蒐集敵情資料、籌建攻防能量、提升技術研發等方向賡續發展,以達「創造資訊優勢、強化通資安全」願景。
期刊論文
1.張慧(19990201)。信息戰:發展還是遏制--訪信息戰專家沈偉光。中共國防大學學報,1999(2)=114,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傳秀(20000600)。國家安全的認知與界定。海軍軍官,19(3),4-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京萊(1993)。從國家安全觀點論後冷戰時期亞太地區情勢。後冷戰時期亞太戰略情勢展望研討會,三軍大學、淡江大學主辧 (會議日期: 民國82年5月),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進強(2000)。中共多波、多重、「武嚇臺灣的心理戰」--解放軍資訊媒體的運用。新世紀中共解放軍與臺海安全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民國89年1月14-15日)。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帥化民、陳勁甫(2000)。國防資訊作業體系統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第八屆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民國89年8月10日),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台灣研究基金會編輯部(1995)。國防白皮書。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孔令晟(1995)。大戰略。台北:好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文政、趙繼綸(2001)。不完美戰場:資訊時代的戰爭觀。台北:時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戰爭中資訊的角色變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施子中(1999)。中共積極準備信息作戰之研析。台北: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與國際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勤經(2000)。兩岸資訊戰戰力之比較。台北: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Mangold, Peter(1990)。National Securit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  new window
8.李顯堯、周碧松(2000)。信息戰爭。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Campen, Alam D.(1992)。The First Information War。AFCEA International Press。  new window
10.Binnendijk, Hans、Montaperto, Ronald N.(1998)。Strategic Trends in China。Washington, D. 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new window
11.翟文中、蘇紫雲(2001)。新戰爭基因:RMA軍事事務革命。臺北:時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樹正(1989)。國家戰略研究集。台北:新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Toffler, Alvin、Toffler, Heidi(1993)。War and Anti-War。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new window
14.Denning, Dorothy E.(1999)。Information Warfare and Security。Addison-Wesley。  new window
15.(2000)。國軍資訊發展策略。臺北:國防部通資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丘宏達(2000)。聯合國憲章:現代國際法基本文件。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鐘堅。21世紀的資訊戰爭--空總計畫署資訊中心綜合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Collins, John M.、鈕先鍾(1975)。大戰略。臺北:黎明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Padelford, Norman J.、Lincoln, George A.(1954)。International Polities。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Press。  new window
20.清流月刊(1999)。國家安全。臺北:清流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杜玉華、文軍(2000)。論三代領導集團的國家安全思想。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趙路生(1997)。高科技對軍事的影響。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戰略性資訊作戰的崛起。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Szafranski, Richard。A Theory of Information Warfare。  new window
其他
1.陳友武(2000)。未來電子戰在武器系統發展之展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復生(1994)。90年代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戰略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960322)。聯合新聞通訊社、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危機管理協會共同舉辦「國家安全與核能發電」座談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曾復生(1996)。國家安全戰略與資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憶平(19990506)。中共重視資訊戰攻防能力,臺灣不可掉以輕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小平。臺灣想要打信息戰嗎?,http://www.peopledaily.com.cn。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Magsig, Daniel E.(1997)。資訊時代的資訊戰。資訊作戰譯文彙集。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