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有機農業之現況與發展策略
書刊名:東南學報
作者:陳亮清邱奕儒何俊明
出版日期:2008
卷期:32
頁次:頁117-130
主題關鍵詞:有機農業傳統農業地產地消策略分析Organic farmingConventional agricultureLocal production-local consumptionStrategy analysi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9
摘 要 根據農委會2005 年底統計資料,台灣從事有機農業栽培的農戶有952戶,種植面 積總共1334.9公頃,約佔全國所有83.3萬公頃農地面積的0.16%,比例上與歐盟25國於 2003年的3.6%相較偏低許多。有機農業栽培從生產、加工、包裝、儲存、運送、到管 理銷售過程中,作業管理規範與驗證程序相當嚴謹。加上雜草管理、病蟲害控制及肥 培管理等耗費體力的工作,受氣候與土壤之自然因素影響極大。有機栽培不但相對投 入的勞務與資材比傳統農業多,而且有機農產品價格偏高,致使台灣有機農業成長緩 慢。包括有機米、蔬菜、水果及茶葉的栽培,十多年來23個縣市的有機栽培面積平均 每年每縣市增加不到7公頃,每年每縣市的農戶增加不到5戶。 本研究從有機農業本質及其思想背景、台灣有機農業最近十多年來發展過程及遭 遇的困難等文獻資料進行探討,並且從資源循環利用、作物多樣化及生物多樣性三大 原則的角度思考。認為有機農業不只是單純的產業經濟活動,而且是同時具備生態與 環境保護功能的志業。本研究結果歸納台灣有機農業未來發展應採行的三個策略為 (1)政府對有機栽培耕種者應進行減稅或補貼,將有助於增加台灣有機農業栽培面 積、降低有機農產品價格以及間接達到生態保育與環境保護效果;(2)有機農業應採 行整村經營模式,以便對於有限農業人力與資材作最佳化的調配運用,降低經營管理 成本及風險;(3)有機農產品驗證制度與「地產地消」方式可以同時並行,經由間接 與直接「信任機制」推動有機農業的發展。
期刊論文
1.林傳琦(20031100)。推動有機農業之成果與展望。農政與農情,137=374,32-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Dunlap, R. E.、K. D. Van Liere(1978)。The‘New Environmental Paradigm': A Proposed Measuring Insturment and Preliminary Result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9,10-19。  new window
3.董時叡(20020800)。從全球觀點探討臺灣有機農業之發展。中華農學會報,3(4),311-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親仁(2007)。我國青年農民認定制度與輔導機制建構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58(1),164-1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美雲(1997)。從日本有機農業經驗看台灣有機農業發展。農訊雜誌,5,60-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榮五(2003)。台灣地區有機農業產業發展現況與趨勢。2004有機農業論壇。彰化縣。8-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世雄(2003)。我國有機農業發展之瓶頸與解決之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亮清(2007)。台灣北部地區公務人員對於有機農業的認知調查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鐘瑞貞(2003)。台灣有機農業發展趨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嘉尚(1993)。臺灣有機農業發展與問題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Cotgrove, Stephen(1982)。Catastrophe or Cornucopia: The Environment, Politics and the Future。New York, NY:John Wiley and Sons。  new window
2.陳尊賢、許正一(2002)。台灣的土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雪芳(1997)。日本MOA自然農法-有機報告(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Logan, R.(2001)。Prout: A New Paradigm of Development,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cioeconomic Theories of P. R. Sarkar。  new window
5.Freudenberger, C. D.(1985)。New Approachs to American Farm Policy: Tasks for Churches in Food, Farming, and Justice。New York。  new window
6.Mollison, B.(1997)。Introductuion to Permaculture。Tyalgum, Australia。  new window
7.Paddock, J.、N. Paddock、C. Bly(1988)。Soil and Survival: Land Stewardship and the Future of American Agriculture。San Francisco。  new window
8.蘇楠榮(1989)。台灣有機農業之未來展望與研究方向。有機農業專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站,http://organic.niu.edu.t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FiBL-survey,http://www.organic-europe-net/europe_eu/statistics-fibl-survey-asp。  new window
3.IFOAM,http://www.ifoam.org。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