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法律「看不見中國」--居正與三十年代變法
書刊名:法制史研究
作者:江照信
作者(外文):Jiang, Zhao-xin
出版日期:2008
卷期:14
頁次:頁69-96
主題關鍵詞:看不見中國的中國法律民族國家文化建設討論Kan Bujian Zhongguo de Zhongguo FalvNationStateNation-wide discussion on culture-build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7
本文提出「三十年代變法」的命題,進而論述本文立論所取的研究視角,並對此命題作一初步的梳理。居正,湖北廣濟人,任職司法院長共十六年半(1932.1-1948.6)。在民國四十年代以前,與其他任何司法界的人物相比,居正其人及其思想,或許更能具體表現司法的連續性與社會意義。另一方面,居正任職司法院長期間,曾兼任最高法院院長、司法行政部長、中華民國法學會理事長、朝陽大學董事會董事長,就其影響三、四十年代司法制度乃至整個法律制度的進程而言,都是重要而不容忽視的。同樣,居正這一歷史角色的存在,為我們理解中國三四十年代的變法與法律轉型,提供了一個可靠的認識視角。本文既以人物敘事為視角,並以1935年全國司法會議為例,分析民國肇始至三十年代的法律進程及其問題。本文共有四節內容:第一節,分析民初二十年的變法與法律轉型總體狀況,以中國法律「看不見中國」與司法困局兩部分為基本內容。第二節重在梳理全國司法會議召開之歷史情境,及分析三十年代變法各種歷史際遇。第三部分,以中華民國法學會及其綱領為例,釐定全國司法會議對於三十年代變法所產生的影響與意義。第四部分作一簡單結論。
For more than sixteen years (1932-1948) Mr. Ju Zheng was the most influential figure of the national judiciary under the Nanjing Regime, making the case of his legal thoughts and practices highly illustrative of the legal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Building on the narrative of Mr. Ju’s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foste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legal history in Republican Era. This article consists of five parts, which combine to generalize a picture of the legal nationalization movements initiated from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f Judiciaries in the year of 1935.
期刊論文
1.王用賓(193702)。近年司法行政之革新運動。中華法學雜誌,新1(5/6),250-2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用賓(193610)。二十五年來審檢制度之變革。中華法學雜誌,新1(2),12-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寵惠(193009)。二十五年來中國之司法。中華法學雜誌,1(1),188-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昆吾(193505)。中國今日司法不良之最大原因。東方雜誌,32(1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祥麟(193702)。改進中國司法制度的具體方案。中華法學雜誌,新1(5/6),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祖虞(193612)。司法現制之流弊極其改革。東方雜誌,33(24),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阮毅成(1935)。怎樣建設中國本位的法律。南京政治評論,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阮毅成(193505)。所企望於全國司法會議者。東方雜誌,32(10),23-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居正(1935)。一年來司法之回顧與前瞻。中央週報,334/335,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居正(193609)。司法改造之三時期與最近司法之興革(民國二十五年七月七日在中央無線電廣播處演講)。中華法學雜誌,新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居正(194503)。中華民國法學會三屆年會獻言。中華法學雜誌,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洪蘭友(194501)。中華民國法學會綱領釋義。中華法學雜誌,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孫科(1933)。我們需要何種憲法。東方雜誌,30(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孫科(193701)。今日之民族問題。東方雜誌,34(1),1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孫曉樓(193704)。法律民族化的檢討。東方雜誌,34(7),42-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知本(193702)。中國司法制度的幾個問題。中華法學雜誌,新1(5/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郭積(193702)。現行司法制度之實際談。中華法學雜誌,新1(5/6),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顧遠(19370115)。家族制與中國固有法系之關係。中華法學雜誌,1(7),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陸李蕃(193912)。法律之中國本位化。今日評論,1(25),3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楊幼炯(193702)。中國司法制度之縱的觀察。中華法學雜誌,新1(5/6),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覃振(1935)。民族復興運動中對於家族制之回顧。東方雜誌,32(10),19-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覃振(193609)。中華民國法學會組織要義。中華法學雜誌,新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錢穆(194509)。人治與法治。東方雜誌,4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魏道明(1930)。司法行政過去司法之設施及將來之計畫。中央週報,新年增刊,88-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Haar, Charles M.(1965)。The Golden Age of American Law: The Formative Era of American Law Depicted in the Writings of the Men Who Shaped the Structure of Our Legal System。New York:George Braziller。  new window
2.White, G. Edward(1991)。The Marshall Court & Cultural Change 1815-1835。New York: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1973)。中國年鑒。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60)。文史資料選輯。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國律師協會。中國律師協會第五兩屆代表大會特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壽南、陳水逢(1980)。岫廬文庫。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丘昭文(1934)。中國律師協會第六屆代表大會特刊。廣州律師協會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勤華、李秀清(2003)。民國法學論文精萃(第一卷)基礎法律篇。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阮毅成(1976)。毅成自撰年譜及自述。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阮毅成(1970)。阮荀伯先生遺集(附:年譜)。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居正。中華民族復興之前途。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馬方若(1935)。中國文化建設討論集。經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三井、居蜜(1998)。居正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家駱(1973)。大陸淪陷前之中華民國:民國卅七年份中華年鑑。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汪楫寶(1954)。民國司法志。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許世英、冷楓(1966)。許世英回憶錄。台北:人間世月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邵元沖、王仰清、許映湖(1990)。邵元沖日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謝振民、張知本(1948)。中華民國立法史。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丁文江、趙豐田(1983)。梁任公年譜長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季嘯風、沈友益(1996)。中華民國史史料外編--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報資料。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羅志田(2001)。亂世潛流:民族主義與民國政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伯中(1982)。鄭彥棻八十年。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290428)。領事裁判權撤銷之深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用賓(19360101)。視察華北七省司法報告書(5-5-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德圭(19260206)。馬君武文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覃振(19340227)。政府紀念周作專題報告〈拯救中國的根本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350927)。居正南京寢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居正(1989)。為什麼要重建中國法系。居正文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居正(1998)。二十五年來司法之回顧與展望。居正先生全集。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Millard, Thomas F.(1931)。A comparison of the punishments for certain offenses under the China Code with the same offenses under British and American codes shows but slight differences' Millard。The End of Extraterritoriality in China。Shanghai:The A. B. C. Press。  new window
4.(1966)。1933-1936年、1944年司法統計類表。影印申報年鑒。臺北:中國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國南(1982)。奇形怪狀的舊司法。文史資料選輯。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江庸(1992)。五十年來中國之法制。申報館五十周年紀念刊。申報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江靖、湯志鉤、馬德銘(2005)。梁啟超致江庸書札。《新會梁啟超書札》民國十五年裝池。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獻琛(1982)。舊中國所謂「司法獨立」三例。文史資料選輯。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振華(1979)。近代中國國内外大事記(民國二十一年一三十年)。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輯。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阮毅成(1980)。讀中華民國法學會綱領。法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阮毅成(193303)。怎樣調節法律與國民感情。時代公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阮毅成(1980)。怎樣建設中國本位的法律。法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阮毅成(1984)。教書:我在中央政治學校(國立政治大學)。八十憶述。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居正(1933)。中華民族復興之前途。當代黨國名人演講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居正(1989)。告全國司法界同仁書。居正文集。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居正(1989)。抗戰四年來之司法。居正文集。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居正(1998)。論司法院在國蕙中的地位。居正先生全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小林(2005)。附錄:覃振佚文選。覃振傳。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覃振(2005)。司法院總理紀念周報告(1934年11月26日)。覃振傳。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