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實踐」的變貌--析論新世紀十年來臺灣地方文學獎報導文學作品(2000~2009)
書刊名:中國現代文學
作者:張耀仁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ang, Yao-jen
出版日期:2012
卷期:21
頁次:頁63-84
主題關鍵詞:實踐臺灣報導文學時報文學獎地方文學獎PracticeTaiwan reportageLiterature Award of China TimesLiterary Awards of Taiwan Local Government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39
作為七○年代十大事件之一,報導文學的特殊之處不在文學鍛造,而係「實踐」(practice),唯論者與創作者不察,在文學獎機制的影響下,抹消報導文學的實踐特質,偏執於文類歸屬與文學造詣。據此,本研究以新世紀十年來(2000-2009),台灣地方文學獎中的報導文學作品共140篇進行析論,期望從中理解:(一)地方文學獎中報導文學的實踐觀如何被呈現?(二)承上,此一呈現與前行代報導文學的實踐觀有何異同?研究發現,囿於地方文學獎徵文機制,報導文學被限定僅能就地方風土民情為撰寫對象,在評審班底重複、參賽者「對著評審胃口開菜單」的預期心理下,地方文學獎報導文學作品遂多以爬梳地方文史為依歸,作品重點不在批判而是陳述、不在行動而是文獻分析、不在改造而是歷史的懷舊,在側重產業活力、強調理解地方歷史的情況下,報導文學的實踐觀產生變貌,固然喪失七○年代以降強調介入社會、參與社會的實踐能量,卻也意味有必要重塑地方特色、地方史的重要性。而在向來備受爭議的方法論層面,部分地方文學獎報導文學作品衍生出撰寫套式:側重史料切入、佐以耆老的說法、最終提出今非昔比之嘆,所謂「田野踏查」被限縮為「訪談」,而訪談的目的僅為史料背書,此或許與地方文學獎限制「需與地方風土民情有關」所致,雖可解釋為報導文學實踐的變貌,但此一變貌是否即是創作者的自覺?亦即就文類發展脈絡而言,此或可解釋為報導文學的新面貌,但從文類的功用而言,過度強調文史爬梳的報導文學作品,是否將折損此文類原本所具備的批判實踐力,則有待商榷,也將是日後地方文學獎報導文學可加以參照之面向。
As one of the top ten events in 70's, report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ext. Practice is a characteristic of reportage. But having misunderstood, many researchers think that characteristic is literary attainments, not practice. The study describes the practice of reportage of literary awards of Taiwan local governments in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new century. The current study find reportage only describe local customs. They mainly describe local literature, focusing on statement,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history of nostalgia, instead of criticism, action and transformation."Field study" of reportage was also minimized to "interview" whose aim was only to prove historical data. Evolution of the practice can be interpreted as reportage, but does it belong to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reator? In terms of genre development, this new face can be interpreted as reportage. However, from the angel of functions, will excessive emphasis on analysis of historical reportage influence the genre's critical practice? The local awards for literary reportage should also refer to this.
期刊論文
1.張堂錡(199911)。台灣報導文學發展的困境。空大學訊,242,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詹宇霈(2006)。刻畫黑暗的臉:「從災難看報導文學」座談會紀錄。文訊,245,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映真(1985)。因為我們相信,我們希望,我們愛……。人間,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瑞騰(198412)。從愛出發:近十年來台灣的報導文學。文藝復興月刊,158,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國時報編輯室(198602)。各報副刊歷任主編名錄。文訊,22,92-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利國(19780821)。從擁抱自己的土地開始:高信疆先生談報導文學。《愛書人》旬刊,84,版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尹雪曼(1989)。報導文學的寫作。中華文化復興月刊,254,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銘磻、吳梅嵩、游淑靜、林麗貞、羅緗綸(19791211)。一個概念的兩面觀:概念--副刊編輯;兩面觀--人間副刊主編高上秦,聯合副刊主編瘂弦。《愛書人》旬刊,127,版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夏潮編輯部(1976)。我們的話(第三點)。夏潮,5,扉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思兼(1978)。報導文學與第三類接觸:接觸瘂弦,報導高信疆,兼談文藝性的副刊傳統。書評書目,66,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魏子雲(1978197811)。是「非虛構」,而非「非小說」。國魂,396,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魏子雲(197901)。是「非虛構」,而非「非小說」。文學思潮,3,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Noelle-Neumann, E.、Mathes, R.(1987)。The ‘Event as Event’ and the ‘Event as News’: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onance’ for media effects research.。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4),401。  new window
14.(196506)。國軍新文藝運動推行綱要。新文藝,1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燿德(19870400)。臺灣報導文學的成長與危機。文訊,29,153-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盧桂珍(20020900)。眾聲喧嘩中對臺灣報導文學的幾點省思--兼評《臺灣報導文學概論》。書目季刊,36(2),131-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樹清(2001)。報導與文學的兩極對話:楊素芬《台灣報導文學概論》的源流說與文類界定。「兩岸報導(告)文學的發展與未來研討會」綜合座談,(會議日期: 200106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映真(2001)。從《人間》雜誌看台灣報導文學的發展。兩岸報導(告)文學的發展與未來研討會,中華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與中國當代思潮社合辦 (會議日期: 200106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秀梅(2001)。台灣原住民報導文學作品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莊宜文(199806)。《中國時報》與《聯合報》小說獎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宏誠(2011)。臺灣解嚴後縣市文學獎研究(1987~2010)(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堂錡(2002)。潮起潮落:台灣報導文學發展的困境。跨越邊界:現代中文文學研究論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世敏(1996)。代序:瞭解我們的社區。台灣地方新聞。台北:政治大學新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健壯(2009)。沒有人間,哪來鄉土。紙上風雲:高信疆。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銘磻(1983)。報導文學的兩面觀。文藝座談實錄。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源煌(1994)。最後的浪漫主義者。七○年代:理想繼續燃燒。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丁琬(1982)。行者的路:奔波在報導為學路上的古蒙仁。飛揚的一代。台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謝昆樺(2007)。新詩評審:苗栗的意象結構。苗栗縣第十屆夢花文學獎得獎作品專輯。苗栗: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來美(2007)。報導文學評審。苗栗縣第十屆夢花文學獎得獎作品專輯。苗栗: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魏貽君(2001)。報導文學評審報告。第三屆磺溪文學獎得獎作品專輯。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藍博洲(2003)。報導文學評審報告。苗栗縣第六屆夢花文學獎。苗栗:苗栗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葚慈(2007)。報導文學類評審會議紀錄:唱一個故事。旱:第九屆中縣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魏貽君(2004)。報導文學評審報告。第六屆磺溪文學獎得獎作品專輯。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思嫻(2003)。報導文學類評審會議記錄:意識,不容剝離的質地。根:第五屆「中縣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樹清(2006)。報導文學類評審報告。第八屆磺溪文學獎得獎作品專輯。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翠(2008)。第八屆文學獎:報導文學評審記錄。第八屆大武山文學獎。屏東: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胡遠智(2007)。得獎感言。第三屆台北縣文學獎得獎作品集【散文、新詩、報導文學、全民書寫】。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篤弘(1999)。報導文學組評審報告。第一屆磺溪文學獎得獎作品專輯。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湯光慧(2000)。報導文學類評審會議記錄:從小題材經營大格局。落筆生根雲朵盛開:第二屆「中縣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藍博洲(2004)。報導文學決審。苗栗縣第七屆夢花文學獎。苗栗:苗栗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楊淑婷(2005)。報導文學類評審會議記錄:地方風味餐,品嘗民情。毽子:第七屆「中縣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毓鈞(2009)。報導文學類評審會議記錄。唱歌乎你聽:11 中縣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郭玉敏(2002)。報導文學類評審會議記錄:用生命實踐一種新的可能。神蹟:第四屆「中縣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翁麗修(2008)。織情綿綿。那年冬天:第十屆中縣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惠敏。不再訪麻:獨留布袋史話在隆豐社區流傳。五欲供:第八屆「中縣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松範(2002)。遊園驚夢:台灣最戲劇化的一條路「遊園路」。神蹟:第四屆「中縣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松範(2009)。大肚山上的「車米崙」。唱歌乎你聽:11 中縣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胡遠智(2008)。百年老店風華。2008 苗栗縣第十一屆夢花文學獎得獎作品專輯。苗栗: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胡遠智(2009)。百年鐵店薪火傳。苗栗縣第十二屆夢花文學獎得獎作品專輯。苗栗:苗栗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郭紀舟(1999)。七O年代台灣左翼運動。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陳大為(19981223)。驟然消逝的雷聲:第二十一屆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類決審會議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馬以工(19981223)。「有怪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大春(19981223)。尋找發現的刻度:對報導文學獎從缺的說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淑卿(19981008)。報導文學死了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伊里(2000)。報導文學首獎,暫予擱置:本刊對〈華夏哀歌〉爭議的討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映真(20010818)。台灣報導文學的歷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映真(20010819)。台灣報導文學的歷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映真(20010820)。台灣報導文學的歷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進(20010611)。「兩岸報導(告)文學的發展與未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映真(19920920)。先--時代之灼見:讀楊逵一九三七年「報告文學問答」的隨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高信疆(19780423)。由愛出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高信疆(19780426)。由愛出發:人間副刊策劃經年,正式推出報導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信疆(19780501)。關愛人間,反哺人生,人間副刊,又一突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高信疆(19780514)。由愛出發:人間副刊策劃經年,連續推出報導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蔡源煌(19940312)。最後的浪漫主義者:七○年代文壇一些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碧玉。訪副刊編輯.談寫作投稿:智慧.心血.理想:高信疆先生談「報導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燿德(1988)。台灣報導文學的成長與危機。七十六年文學批評選。臺北:爾雅:光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燿德(1991)。台灣報導文學的成長與危機。重組的星空。臺北:業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樹清(200109)。報導與文學的兩極對話:楊素芬《台灣報導文學概論》的源流說與文類界定。台灣報導文學概論。台北:稻田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利國(1980)。從擁抱自己的土地開始:高信疆先生談報導文學。現實的探索。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