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詩、畫、禪與蘇軾、黃庭堅詠竹題畫研究--以墨竹題詠與禪趣、比德、興寄為核心
書刊名:人文中國學報
作者:張高評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ang, Kao-ping
出版日期:2013
卷期:19
頁次:頁1-42
主題關鍵詞:墨竹墨戲游戲三昧比德興寄題畫詩蘇軾黃庭堅Ink-painted bambooPlayful ink paintingProfound delight in recreationMetaphorical representation of virtuousnessPoems inscribed on paintingsSu ShiHuang Tingji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
  • 點閱點閱:37
期刊論文
1.孫昌武(1995)。黃庭堅的詩與禪。社會科學戰線,1995(2),227-2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林廣(1993)。淺論禪宗美學對蘇軾藝術創作的影響。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1),88-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高評(2009)。破體與創造性思維--宋代文體學之新詮釋。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9(3)=219,2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機(2003)。中國墨竹。中國歷史文物,2003(5),4-25+96-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萬新華(1999)。柯九思墨竹藝術論。東南文化,1999(4),63-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秦寰明(1994)。論宋代詩歌創作的復雅崇格思潮。中國首屆唐宋詩詞國際學術研討會。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612-6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許傳德(1992)。白話六祖壇經。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黎方銀(2006)。大足石刻。西安: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休復(1994)。益州名畫錄。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紹虞(1972)。宋詩話輯佚。臺北:文泉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6)。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彭修銀(1995)。墨戲與逍遙--中國文人畫美學傳統。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田浩(2003)。宋代思想史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淑、冀勤、王秀梅、馬蓉(1989)。事類賦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白居易、朱金城(1988)。白居易集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蘇轍、陳宏天、高秀芳(1990)。蘇轍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水照(2008)。重提「內藤命題」,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軾,孔凡禮(1986)。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蘇軾(1986)。又跋漢傑畫山二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軾,馮應榴,黃任軻(2001)。郭祥正家醉畫竹石壁上郭作詩為謝且遺二古銅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蘇軾,馮應榴,黃任軻(2001)。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蘇軾,馮應榴,黃任軻(2001)。書晁補之所藏與可畫竹三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蘇軾,馮應榴,黃任軻(2001)。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庭堅,劉琳(2001)。東坡居士墨戲賦,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紫芝(1982)。余讀東坡《和梵天僧守詮》,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釋德洪(1981)。仁老以墨梅遠景見寄作此謝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蘇軾(1986)。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蘇軾(1986)。墨君堂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蘇軾(1986)。跋文與可墨竹,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釋道潛(1983)。同趙伯充防禦觀東坡所畫枯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裳。書墨竹畫卷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郝經。靜華君墨竹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高評(1995)。自成一家與宋詩特色。宋詩之新變與代雄。臺北:洪葉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興華(1993)。宋元的寫意美學思想及其發展。中國美學論稿。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高評(2000)。從「會通化成」論宋詩之新變與價值。會通化成與宋代詩學。臺南:成功大學出版組。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允吉(1988)。王維與南北宗禪僧關係考略。唐音佛教辨思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稚柳(2004)。董其昌所謂的「文人畫」與南北宗。中國古代書畫研究十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允吉(1988)。論王維山水詩中的禪宗思想。唐音佛教辨思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葛曉音(1990)。南宗畫--兼論唐代以後中國詩畫藝術標準的演變。漢唐文學的嬗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舒士俊(1998)。「文人畫祖」王維。水墨的詩情:從傳統文人畫到現代水墨畫。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韋賓(2009)。佛教對宋元士大夫繪畫思想的影響。宋元畫學研究。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鳴奮(1987)。寓意于物。論蘇軾的文藝心理觀。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鳴奮(1987)。達士之所寓。論蘇軾的文藝心理觀。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河濤(1995)。禪宗與文人畫。禪與中國藝術精神的嬗變。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克文(2004)。米氏雲山敘論.「墨戲」畫格的美學追求。宋元青綠山水與米氏雲山。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魏道儒(1993)。士大夫與禪宗。宋代禪宗文化。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葛兆光(1996)。禪宗與中國士大夫的藝術思維。禪宗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皮朝綱、董運庭(1994)。幽深清遠,自有林下一種風流。靜默的美學。成都: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金丹元(1993)。唐宋神韻與化境幽深。禪宗與化境。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潘天壽(1983)。盛唐之繪畫。中國繪畫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董其昌、屠友祥(2005)。畫源。畫禪室隨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中國孔子基金會(1997)。儒家美學思想.比德說。中國儒學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惠南(1995)。論中國禪的「平常心是道」與新儒家之「增益的執著」。禪史與禪思。臺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孫昌武(1997)。洪州宗--平常心是道。禪思與詩情。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周裕鍇(1999)。打諢通禪:禪語的遊戲性。禪宗語言。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韋賓(2009)。墨戲與畫禪關係考。宋元畫學研究。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望衡(2007)。中國文人畫美學。中國古典美學二十一講。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韋賓(2009)。表現形式研究.墨戲考。宋元畫學研究。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永武(1983)。中國詩人眼中的植物世界.竹。中國詩學.思想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錢鍾書(1990)。中國詩與中國畫。七綴集。臺北:書林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高評(2008)。詩畫相資與宋詩之創造思維。創意造語與宋詩特色。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蘇軾(1986)。書黃子思詩集後。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錢志熙(2003)。黃庭堅的興寄觀和黃詩的興寄精神、興寄方法。黃庭堅詩學體系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賴永海(1990)。禪與書畫。佛道詩禪--中國佛教文化論。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高友工(2004)。中國文化史中的抒情傳統.文人畫的抒情美典。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普潁華、周敏(1988)。民族審美理想的寄托方式。中國寫作美學。北京:對外貿易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張晨(1993)。詠物詩與花鳥畫--比德文化的極地。中國詩畫與中國文化。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宋文同(1979)。詠竹.一字至十字成章二首。陳眉公先生訂正丹淵集。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釋慈怡(1989)。遊戲三昧。佛光大辭典。高雄: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普濟(1986)。藥山惟儼禪師。五燈會元。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魏道儒(1993)。宗杲的看話禪。宋代禪宗文化。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周裕鍇(1999)。看話:語言的解構。禪宗語言。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韋賓(2009)。「詩畫一律」與士大夫的話語權力。宋元畫學研究。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伍蠡甫(1983)。中國畫竹藝術。中國畫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馮超(2003)。湖州竹派的創立。湖州竹派。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馮超(2003)。蘇軾。湖州竹派。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葛路(1987)。顧愷之的繪畫理論貢獻。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臺北:丹青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葛路(1987)。歐陽修.沈括.蘇軾的重神似論。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臺北:丹青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高長江(1989)。禪的真理與美的創造。禪宗與藝術審美。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張育英(1992)。禪與繪畫,「文人畫與禪的意境」。禪與藝術。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彭修銀(1995)。緒論.文人畫的審美本質與藝術特徵。墨戲與逍遙--中國文人畫美學傳統。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張少康(2000)。董其昌的文藝美學思想--兼談山水畫的南北宗問題。文藝學的民族傳統。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徐復觀(1984)。環繞南北宗的諸問題。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馮超(2003)。文同、蘇軾的藝術思想暨湖州竹派的美學思想。湖州竹派。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祁志祥(1997)。「梵人合一」與「物我同根」。佛教美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張育英(1992)。禪與繪畫,「物我同化」的創作追求。禪與藝術。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俞劍華(1986)。品評。中國畫論類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吳言生(2001)。〈心經〉與禪宗思想。禪宗思想淵源。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吳言生(2001)。禪宗哲學的不二法門。禪宗哲學象徵。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彭修銀(1995)。墨戲--中國文人畫之審美本體論之傳統。墨戲與逍遙--中國文人畫美學傳統。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郭紹虞(1972)。學文者應涵泳杜蘇語。宋詩話輯佚。臺北:文泉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周裕鍇(1992)。機智的語言選擇。中國禪宗與詩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涂光社(1990)。繪畫的「勢」。勢與中國藝術。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星雲(1998)。諸相非如來實相。金剛經講話。臺北:佛光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吳言生(2001)。〈華嚴經〉、華嚴宗與禪宗思想。禪宗思想淵源。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蔣述卓(1992)。佛教與藝術真實論。佛教與中國文藝美學。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過曉(2001)。真境逼而神境生。論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美學概念的「似」。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過曉(2001)。畫不徒寫形,正要形神在。論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美學概念的「似」。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吳言生(2001)。〈楞伽經〉與禪宗思想。禪宗思想淵源。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吳言生(2001)。〈金剛經〉與禪宗思想。禪宗思想淵源。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吳言生(2001)。〈起信論〉與禪宗思想。禪宗思想淵源。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吳言生(2001)。〈起信論〉與禪宗的開悟論。禪宗思想淵源。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印順(1994)。洪州宗與石頭宗。中國禪宗史。臺北: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黃永武(1983)。中國詩人眼中的植物世界.詩人眼中的歲寒三友。中國詩學.思想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